古诗《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古诗意思并背诵。
2.学生能借助注释说出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说出景物的变化。
3.学生能体会作者的孤寂忧愁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借助注释说出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说出景物的变化。
难点:学生能体会作者的孤寂忧愁之情。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趣味图文猜测古诗。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吗?
生答:《枫桥夜泊》。
师: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真到位。没错,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
2.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学习古诗前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我们学习古诗的“六部走”,哪位同学能说一说?
生: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3.代入本课古诗的学习
师: 今天我们就用这六部走来学习《枫桥夜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解题意
题目叫《枫桥夜泊》,那枫桥在哪儿?
生:在江苏省苏州城外的枫桥镇。
题目中的“泊”在这首诗里读作“ bó ”,那它还有一个读音该怎么读呢?
请大家组词说明:湖泊(pō);停泊(bó )。(板书)
夜泊又是什么意思?
生:夜晚,把船停泊在岸边。
有谁知道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生:意思是作者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师:你说得很准确。
介绍诗人
张继,唐代诗人,字懿(yì)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生平事迹不详,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代表作品:有《枫桥夜泊》等。
初读古诗,背诵古诗。
1.自由朗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解决生字词,完成手势。
2.初读古诗。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学生自由举手1人)
师:读得还不错。读古诗,要读出诗的韵味,要使诗歌读得有韵味,就要找出它的节奏。
3.学习古诗节奏。
师:这首诗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诗呢?
生:七言绝句
师:请同学们根据七言绝句的划分方法在书上划分好诗的节奏。
巡堂,请生答。
3.节奏朗读。
请学生在我们划分好节奏后再次尝试读一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4.多种方式朗读。
师:现在,请男女同学合作读一读;男生上半句,女生下半句。
5.听音频示范,对比再全班读一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觉得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我们说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走进张继的的内心世界吧。
探究诗歌
这是一首写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诗,就在那个夜晚,诗人张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枫桥夜泊》。
1.独立思考:
(1)根据课本的注释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圈出来。
(2)时间为2分钟。
2.讲解字词:
(1)生提问题,生帮解答
(2)师重点讲解:
对(对着,看着);愁眠(忧愁,睡不着);钟声(当时佛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叫「无常钟」);传(传到)。
团队合作:
(1)4人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诗意
(2)不懂的地方与小组成员探讨解决。
(3)小组代表说诗意。
(4)讨论时间为3分钟。
4.梳理一遍诗意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5.诗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此时诗人的心情呢? 生: 愁眠。
6.诗中哪些景物能看出诗人的愁眠,请找一找,圈一圈。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钟声。
7.这些景物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
生:静景与动景。
难道作者只是因为这些景物才忧愁的吗?
引出写作背景播放视频。
9.此刻我们已经领悟了诗情,让我们再次走入诗境中朗读古诗吧。
集体读(伴乐读)
背诵古诗
借物背诵(点生背诵)
借图背诵(男女分组背诵)
直接背诵(集体背诵)
总结概括
课堂活动,请生上来作答。
拓展延伸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找出诗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布置作业
小练笔: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写一段关于景物的话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静景:月落、江枫、霜
动景:乌啼、渔火、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