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育新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育新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26 21:3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杭州育新高级中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1·cn·jy·com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别墅(shù) 静谧(mì) 按捺(nài) 闪烁(shuò)
B.烙印(luò) 矫饰(qiáo) 空旷(kuàng) 麦穗(suì)
C.同僚(liáo) 憔悴(cuì) 游艇(t ng) 煮茗(míng)
D.剥花生(bāo) 愀然(qi o) 宝藏(cáng) 颓然(tuí)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沼气 寒暄 干躁 陡峭
B.温馨 国粹 诺言 谩骂
C.踮脚 瑶池 粗广 沧海
D.狭隘 销毁 诙谐 消谴
3.下面文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盖莫能外。
B.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欧的鸣叫,想象家人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
C.人生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掂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D.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
4.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任意,任性)
B.草色顶多成了赭色(黑色)
C.静谧侵肤的湖泊(安静)
D.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罪过(伤害)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类的祖先在迁徙过程中 了漫长的岁月。
②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 、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③我不能设想, 的建筑里不溢满普通家庭的笑声
A.度过 探索 崛起 B.渡过 摸索 耸起
C.度过 探索 耸起 D.渡过 摸索 崛起
6.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B.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的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
C.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D.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7.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短短九个月时间里,该书便重印了九次。
B.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
C.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除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孩子的时代。21教育网
D.两千多年来,失意的文人,他们的心灵在庄子那里找到了精神的慰藉;文人们进则思儒家的治国平天下,退则思道家的归隐自然。21cnjy.com
8.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郁达夫,原名郁文,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沉沦》、《屐痕处处》。
B.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永州八记”,“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和《钴鉧潭记》等。
C.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9.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②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③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阴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④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林,接近山麓则是绿草如茵。⑤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如内地。www.21-cn-jy.com
A.⑤④①②③ B.⑤③②④①
C.⑤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⑤
10.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B.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C.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D.我在法国能做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即使能活得很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吗?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舒婷的《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表达了一种追求独立平等的爱情观。2·1·c·n·j·y
B.老舍在《想北平》中说“北平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是因为老舍确实不了解北平,对北平知之甚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韩少功在《我心归去》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是因为旅游景区没有自己的亲人,没有自己的历史。
D.曹文轩的《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由摄影和文字构成。
12.假如你在不同下列场合里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
A.同学请你帮忙出黑板报,你说:“马上学业考试了,没空!”
B.你在教室拖地,碰到同学的鞋子,你说:“对不起,没有弄脏吧?”
C.同学要求你为某事保密,你说:“我向来一言九鼎,你放心!”
D.校团委书记请你主持元旦文艺晚会,你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13.下列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举匏尊以相属 挟飞仙以遨游
B.卒莫消长也 山川相缪
C.自余为僇人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蚓无爪牙之利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二十四节气之一)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一般人) 犹且从师而问焉(尚且,还)
C.渺渺兮予怀(怀抱)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忧愁凄怆的样子)
D.酾酒临江(滤酒,斟酒) 万顷之茫然(不知道的样子)
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其他几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日与其徒上高山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1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哀吾生之须臾
17.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凌万顷之茫然
C.渺渺兮予怀 D.而今安在哉
1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其他几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 B.正襟危坐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泣孤舟之嫠妇
2、文言文阅读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1-c-n-j-y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9.下列对加横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恒惴栗(忧惧不安) B.攒蹙累积(聚集收缩)
C.外与天际(交会) D.穷山之高(贫瘠的山)
20.下列各选项中,含有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望西山,始指异之 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C.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D.觉而起,起而归
2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悠悠乎与颢气俱 游于是乎始
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则凡数州之土壤
C.故为之文以志 作《师说》以贻之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顺风而呼
22.对于选文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议论、抒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
B.作者用游其他山水时的心情抑郁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作者描写西山之“怪特”,把自然与个体情感融为一体,西山的景物特征与作者志趣相互映照。
C.作者游山的真正目的在于忘忧,西山之游真正之喜在于实现了自我与自然的两相融合,乐以忘忧。
D.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但他并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把题目拟为“西山宴游记”,而是别出心裁,冠以“始得”二字,“始得”暗含了初次遭遇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
3、现代文阅读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来源:21cnj*y.co*m】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 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出处:21教育名师】
这是炼字的好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讽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由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一、“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
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版权所有:21教育】
23.对文中“咬文嚼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咬文嚼字的依据:研究炼字的道理。
B.咬文嚼字的态度:字字推敲的谨严。
C.咬文嚼字的做法:斟酌文字的分量。
D.咬文嚼字的目的:调整思想和情感。
24.对文中郭沫若炼字事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介绍郭沫若对“你是”“你这”句式的见解和做法。
B.肯定郭洙若关于“你是”“你这”句式的研究结论。
C.分析指出炼字不可简单类推,而要结合具体语境。
D.通过这个炼字事例,引出对咬文嚼字道理的研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
4、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6空,每空1分)
26.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
2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21*cnjy*com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
28. ,凌万顷之茫然。
2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30.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3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32.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33.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
五、翻译下列句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35.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3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30分)
初高中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21·世纪*教育网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www-2-1-cnjy-com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21*cnjy*com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