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二首
课题 现代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朗读,认识“巢”“苇”“罗”“眠”“霸”“占”6个生字,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场景理解词语“驮”“翻”“红颜”“霸占”“偷渡”。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边读边想象,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
3.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歌的意境。
学前准备 1.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 一课时
导 案 学 案 二次备课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初步归纳诗歌阅读的基本策略,如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指名朗读导读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策略。(教师板书: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任务一: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诗歌。 (2)小组内相互读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3)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1)指两名学生分别朗读诗歌,相机正音。 (2)指名交流对生字的识记。3.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交流对诗歌内容的了解。 三、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1.学习任务二: (1)再读诗歌,说说两首诗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物,用笔将描写的景物圈画出来。 (2)借助课文插图和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意境,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2.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3.组织学生交流。 (1)指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秋晚的江上》想象到的画面,相机进行指导。 (①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利用课件或者用板贴画的方式呈现诗歌中的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②可插入情境图片。) (2)指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花牛歌》想象到的画面,相机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文字转化成有形、有声、有色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布置作业,拓展积累。 1.诗配画:选择其中的一首诗,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给它配一幅画。 2.选择其他的现代诗歌读一读。 1.说说以前学过哪些诗歌,古代的、现代的都可以说,并且说说是怎样学习诗歌的。 2.齐读课题。 3.学生交流。 1.围绕自读要求,自主阅读诗歌: 2.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自学成果。 (1)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 (2)交流生字识记情况。 “巢”上半部分代表鸟窝,下半部分代表树形,整个字的意思是树上的鸟窝。其他字都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 3.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1.根据自读要求,开展自主学习。 (1)朗读诗歌,画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同学之间相互补充,争取做到语言流畅。 2.在教师的组织下全班交流。 《秋晚的江上》: (1)交流对诗歌内容的了解。 ①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傍晚,江上的景色。 ②交流对画面的想象, 引导学生想象“倦鸟归巢、抖落斜阳、点染芦苇”的绮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花牛歌》: (1)学生发挥想象,把文字转化成有形、有声、有色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诗歌,每组朗读一节,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情趣,感受诗歌每小节起句的特点。 (3)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4)仿创诗歌。
①独立完成《作业本》第二题。
花牛还会在草地里做什么呢?仿照诗句写一写。花牛在草地里
②学生交流仿写的诗句。
③引导品读诗句。在画面创设上契合花牛悠闲可爱的形象,在意境营造上与原有的诗歌风格相接近,在语言表达上尝试押韵。 1.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展示自己给诗歌配的画。 2.搜集现代诗,如,金波的《林中小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
板书设计 3.现代诗二首 反复朗读 了解景物 想象画面 《秋晚的江上》——迷人的江景
热爱之情
惬然之意 《花牛歌》——悠闲的花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