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堂同步特训(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堂同步特训(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3 16:5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特训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选择题
1.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一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该历史情景发生在(  )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长沙
2.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和平建国,反对内战”
3.如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这场运动(  )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D.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4.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  )
A.武汉 B.上海 C.南京 D.重庆
5.如题图。下列历史图片记录了五四运动(  )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 北京政府罢免曹、陆、章声明 路透社电报
A.以上海为中心 B.得到国际社会支持
C.取得初步胜利 D.工人阶级成为主力
6.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C.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导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7.《北京学界全体宣言》里有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它是:“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可见,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
A.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 B.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8.五四运动从罢课到形成“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高潮,斗争如燎原之势蔓延全国各界。这反映了五四运动时期(  )
A.学生是斗争领导力量 B.商人成为运动主力
C.传播新思想是主要任务 D.人民大众广泛觉醒
9.五四运动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其凝聚而成的五四精神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
A.艰苦奋斗 B.民主科学 C.爱国主义 D.开拓创新
10.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带领我们进入(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11.下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选项中,对这两次事件看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图1事件为图2事件做了政治准备 B.图2事件促进图1事件宣传的转变
C.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D.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2.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
A.斗争的彻底性 B.制度的创新性 C.革命的复杂性 D.抗战的持久性
13.以下是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
兄弟……这回谈话的题目是“勤劳与知识”……各位劳动的精神,我们是很佩服的,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者,莫终日做那些有钱人的机器、富责人家的牛马,这是我们所盼望的。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 B.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C.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 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
14.将五四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的最主要依据是(  )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C.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
D.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15.“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  )
A.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B.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C.拯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二、填空题
16.(1)五四运动的爆发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 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爆发: 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
口号:学生们提出“ , ”“誓死力争,还我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 、陆宗舆、章宗祥。
(2)五四运动的扩大
扩大: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 。
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 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 的一次重大胜利。
(3)五四运动的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 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 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 。
三、综合题
17.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班级开展“回望百年史,学习二十大”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的外交失败,这引发了爱国青年的极大愤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十几所学校的青年学生,高呼“誓死力争,__________”“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齐集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学生的爱国运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3日和4日,北京大批学生被捕,消息传到上海。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在巨大压力下,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绘画)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主体力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一中“__________”处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将此口号内容补充完整。并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口号提出的主要背景。
(3)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且有里程碑意义。试用所学知识列出这一结论得出的主要理由。
18.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据李大钊《青春》(发表于1916年的《新青年》杂志)
材料二:1919年9月,21岁的周恩来在天津组织成立了学生进步团体——觉悟社。下为他执笔的觉悟社的纲领性文章《“觉悟”的宣言》内容节选。
“觉悟”的声浪,在二十世纪的新浪潮中,澎渤得很厉害。……有了这种“觉悟”,遂酝酿成这次全国的“学潮”,冲动了全国的学生界,从思想向“觉悟”方面走。
——据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③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
(1)材料一中的《新青年》杂志是哪一运动的主要阵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心目中的“新青年”形象是怎样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学潮”指的是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参考答案及精析】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B C B D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B B
1.【答案】B
【精析】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发生在北京,故选B项。
2.【答案】A
【精析】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性质是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体现的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内除国贼体现的是反封建的内容,故选A项;“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仅体现的是争取领土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排除B项;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一致,停止内线,一致对外,排除C项;“和平建国,反对内战”口号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重庆谈判时期,排除D项。
3.【答案】A
【精析】据题干图片中“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可知,这反映的五四运动的口号,此“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指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初,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会议拒绝。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主力,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故选A项;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新,排除B项;北伐的胜利进军,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排除C项;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排除D项。
4.【答案】B
【精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B正确;武汉、南京、重庆不是五四运动后期运动中心转移的城市,排除ACD。故选B。
5.【答案】C
【精析】据“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北京政府罢免曹、陆、章声明”“拒绝签约”等可知,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故选C项;题中涉及五四运动前期运动中心是在北京,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对国内的影响,未提及是否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排除B项;题中涉及五四运动前期主力是学生,排除D项。
6.【答案】B
【精析】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一场以学生为先锋、以工人为主力军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的主力军的作用,保证了运动的胜利,故A项正确;青年学生发挥先锋作用,走在最前面,但是青年学生的力量不足以让北洋军阀作出让步,故排除A项;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导五四运动,但也不如工人阶级的力量强大,故排除C项;五四运动有利于民众的觉悟,但民众未彻底觉悟,故排除D项。
7.【答案】D
【精析】本题考察的是五四运动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是戊戌变法,排除A项;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是辛亥革命,排除B项;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即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D选项正确。
8.【答案】D
【精析】根据材料可知,学生,工人等人民群众参与到了五四运动中,这说明人民大众的民族意识觉醒,故D符合题意;学生是斗争领导力量与史实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是工人而非商人,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传播新思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C
【精析】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铸就了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故选C项;艰苦奋斗精神是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火热年代的时代精神核心之一,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提倡的两大口号,开拓创新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之一,均与五四精神的关联不大,排除A、B、D三项。
10.【答案】B
【精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所以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的是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故选B项,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指的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革命,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此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排除C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开始于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排除D项。
11.【答案】B
【精析】据图1的《新青年》杂志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据图2“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可知,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新文化运动解放了青年们的思想,启发了青年们探索救国真理,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经过五四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潮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即图2事件促进图1事件宣传的转变,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与铺垫作用,即思想层面准备,而非政治准备,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并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才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排除C项;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D项。
12.【答案】A
【精析】本题题干大意是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带有一种姿态,那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而辛亥革命不曾有这种姿态,根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故选A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没有发生社会制度的创新,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面临的社会环境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革命的任务一样,都肩负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革命形势依旧,排除C项;本题是将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比较,未涉及抗战,故排除D项。
13.【答案】B
【精析】从材料“若是再能求点知识,做个有知识的劳动者……这是我们所盼望的”可以看出知识界希望劳动者主动学习知识,解放思想,体现出了他们意识到觉醒民众去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平民阶层的贫困落后和新文化传播,排除A、C项;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在共产党成立后,排除D项。
14.【答案】B
【精析】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答案为B。A、C、D与题干不符。
15.【答案】B
【精析】依据材料中的“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 觉醒”再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和思想启蒙,故选B项。材料并未提及无产阶级和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问题,排除A、C项;五四运动并未改变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排除D项。
二、填空题
16.【答案】
(1)山东;1919;外争主权;内除国贼;青岛;曹汝霖
(2)工人阶级;上海;曹汝霖;反帝斗争
(3)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反帝反封建;社会革命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精析】课文原文,不再陈列。
三、综合题
17.【答案】
(1)由学生变为工人阶级。(或由学生到工人、商人)
(2)口号:“还我青岛”背景: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中国遭遇严重的外交失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④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⑤五四运动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答出三点即可)
【精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学生的爱国运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3日和4日,北京大批学生被捕,消息传到上海。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可知,这体现的变化是,由学生变为工人阶级。
(2)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口号是,“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根据所学和材料“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的外交失败,这引发了爱国青年的极大愤慨”可知,这体现的背景是,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中国遭遇严重的外交失败。
(3)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18.【答案】
(1)运动:新文化运动;形象: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具有世界意识。
(2)运动:五四运动;成果:北洋军阀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3)认识:青春需胸怀国家和民族,放眼世界和未来;青春需弘扬五四精神,努力奋斗进取。
【精析】(1)运动:材料“1916年的《新青年》杂志”结合所学可知,《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形象:根据材料“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心目中的“新青年”的形象是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具有世界意识。
(2)运动:根据材料“1919年9月,21岁的周恩来在天津组织成立了学生进步团体——觉悟社。”结合所学可知, 1919年9月16日,周恩来组织参加的觉悟社成立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因此“学潮”指的是近代史上的五四运动。
成果: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直接胜利成果是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三个卖国外交官员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认识: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可从青春与国家、民族相联系。如:青春需胸怀国家和民族,放眼世界和未来;青春需弘扬五四精神,努力奋斗进取。
试卷第1页,共3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