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导读一 精读与跳读《西游记》(任务单)-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导读一 精读与跳读《西游记》(任务单)-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3 14:3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西游记》
1.1 名著导读(一) 学习任务单 ——————— 核心任务:精读与跳读《西游记》———————
(

习目标
1.阅读

度达到每分钟不少于
400
字,阅读方式为精读与跳读相结合。
2.
梳理、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分析孙悟空的行为表现和命运走向,提炼其个性特点。
3.分析小说“有趣”的特点,体
会小说具有的奇幻色彩。
4.评价孙悟空心灵成长的意义
,推断小说主题。

习资源

西游记》、学习任务单
任务准

暑假

间运用“批注阅读法”,阅读全书,展开批注。

习任务
任务一
了解《
西游记》主要内容与主要人物,培养阅读兴趣。
)
1. 走近吴承恩
吴承恩(约 1500—约 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江苏涟水,生于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 人, 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自幼敏慧,又好学习,博览群书, 然而屡试不中,中年后才补为贡生,担任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荆府纪善。晚年归居乡里,贫老以终。
吴承恩一生诗、文、词创作甚多, 死后大部分亡佚, 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 4 卷, 包括诗 1 卷, 散文 3 卷,卷四末附小诗 38 首。
2. 创作背景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僧人玄奘徒步去天竺(今印度) 游学。他 从长安出发,经姑臧(今甘肃武威), 出敦煌,再经今新疆和中亚等地,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天竺。 他在那里学习数年,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广泛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 到长安,带回佛经 657 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玄奘在路上所见各国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化及地理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至他的弟
子慧立、彦悰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 从此, 唐僧取经 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 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 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 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这些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 巨著。
3. 主要内容与结构
《西游记》一共 100 回。第一部分(第一回到第七回) 介绍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二部 分(第八回到第十二回) 介绍唐僧, 交代西天取经的由来。包括“唐僧出世”“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 征斩龙”“唐王入冥”等几个小故事,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第三部分(第十三回到一百回)“西天取经”, 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由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 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4. 抢答竞赛猜人物
(1)外貌篇
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辉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兜罗四面锦沿边,万样稀奇 铺锦绣。( )
碓嘴初长三尺零,獠牙嘴出赛银灯。一双圆眼光如电,两耳扇风唿唿声。脑后鬃长排铁箭,浑身皮糙 癞还青。( )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 甚峥嵘。( )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尖嘴龇牙弼马温,心高要做 齐天圣。( )
(2)性格篇
性格桀骜不驯、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敢机智、敢于反抗压迫、充满斗争精神。( )
循规蹈矩、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忠诚老实;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固执。( )
性情和善、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信念坚定;但有时也贤愚不分、好坏不辨、过于慈悲、 胆小懦弱。( )
憨厚单纯、能知错就改,对师父忠心耿耿;但他又好吃懒做、贪恋女色、爱搬弄是非、好耍小聪明。 ( )
5. 学看目录 了解情节
在众多故事情节中,你最喜欢什么情节 请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我最喜欢……情节/故事,因为……”
示例一:我最喜欢第四、五、六、七回。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孙悟空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 有品”就下界了, 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 结果他乱了蟠桃会, 大闹天空。我最喜欢这 一部分,还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叛逆精神。
示例二:我最喜欢第五十四回他们去女儿国误喝子母河泉水的情节。因为只有女子才能怀孕, 《西游记》 却能想象出男子也怀孕,这一点非常神奇大胆,令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
任务二
学习精读与跳读的方
法,感受人物形象。
)
1. 为什么要跳读与精读?
书籍浩如烟海,跳读方可读到更多好书。好书百读不厌,精读方可次次有新体悟。
2. 跳读排序, 抓住精彩,总结方法
①三打白骨精②大战流沙河③四圣试禅心④被压五行山⑤大闹高老庄⑥鹰愁涧收白龙马⑦车迟国斗法
⑧天竺国真假公主⑨观音院黑熊偷袈裟
在排序时,大家选择了怎样的“快捷方法”?
3.方法指导
【跳读】
跳读方法:主动舍弃、有意忽略、选择阅读。
跳读角度:外貌描写、环境描写、诗词引用、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精彩程度、雷同的情节等。
【精读】
精读方法:细读、精思、鉴赏。
精读角度: 1.赏析人物的形象。
2.品味名著精妙的语言。
3.体会名著带给我们的启示。
4.练习
【跳读】他见那些小妖齐上,慌了手脚,遮架不住,败了阵,回头就跑。原来是道路不平,未曾细看, 忽被蓏萝藤绊了个踉跄。挣起来正走,又被个小妖,睡倒在地,扳着他脚跟,扑的又跌了个狗吃屎,被一 群赶上按住,抓鬃毛,揪耳朵,扯着脚,拉着尾,扛扛抬抬,擒进洞去。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二回)
(1)请问“蓏”字怎么读?
(2)这个字不认识影不影响读这一段话?
【跳读】遂别了樵夫,径至芭蕉洞口,但见那两扇门紧闭牢关,洞外风光秀丽。好去处!正是那:山 以石为骨,石作土之精。烟霞含宿润,苔藓助新青。嵯峨势耸欺蓬岛,幽静花香若海瀛。几树乔松栖野鹤, 数株衰柳语山莺。诚然是千年古迹,万载仙踪。碧梧鸣彩凤,活水隐苍龙。曲径荜萝垂挂,石梯藤葛攀笼。 猿啸翠岩忻月上,鸟啼高树喜晴空。两林竹荫凉如雨,一径花浓没绣绒。时见白云来远岫,略无定体漫随 风。行者上前叫:“牛大哥,开门!开门!”(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中间的诗歌不读有没有关系?
【精读】孙悟空借芭蕉扇遭到拒绝的原因——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 ” 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 ”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 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
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
想一想,孙悟空、罗刹女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
5.精读与跳读方法归纳
精读
首先,精读要细致。长篇小说往往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所涉及的事件环环相扣,作者为了使文章结构严 谨、有条理,通常采用前设置悬念,后层层释疑的办法,有时前有铺垫,后有照应,有时多条线索并行,而且相 互交错。这样能大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对读者提出了细心和耐心的要求,否则就不容易理解故事的 内容,体会不到小说的精彩。
其次,精读要善于思考。长篇小说往往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如果在阅读时仅限于欣赏精彩的故事情节, 阅读的意义和收获就很有限了。如果在阅读时多方思考,带着问题去读,就能对小说有更深刻的理解,能更充 分地领略小说所创造的艺术世界的魅力。例如,阅读《西游记》时,对其中所描写的人物,可以从其语言、动 作、神态等描写中,思考人物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
跳读
1. 主动地舍弃。跳读是在阅读中, 有意识的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或篇章而抓住读物的关键性材料 的速读方法。跳读是通过省略次要信息来加快大脑对文字的反应速度, 是阅读速度与思维过程的同步进行。
2.有意地忽略。跳读是有取有舍,跳跃前进。也就是略去一些内容,只撷取文章中的关键部分的阅读 方法。
3.求得更高的效率。跳读不仅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还可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因为跳读的意义在于对读物的大幅度跳跃,舍弃非本质的东西,捕捉本质信息,形成新的思维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