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母鸡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母鸡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3 18:2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母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体会母爱的伟大。
2.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课文分为几部分?
2.刚开始“我”对母鸡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我”会讨厌母鸡呢?
3.讨厌的原因?
师:后来发生的什么事,让“我”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课文,好好研究“我”改变的缘由。
二、新知呈现
1.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改变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说明这一原因的句子,画下来。
聚焦课文第4段。点拨:过渡段。
2.同桌交流:找出体现“我”之后对待母鸡态度变化的句子。
指名回答,PPT出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点拨:这就是“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原因。母鸡成为母亲后它就像一位英雄,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板书)
4.学习第5段,哪些词句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圈画对应的句子,批注的阅读感受。
5.指名回答。
预设:抓住“咕咕”联系前文的“嘎嘎”和“细声细气”时的讨厌,发现此时“我”之所以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咕咕声,是因为它是为了保护雏鸡而发出了这些声音,与此前的“没完没了”“没有什么理由”大不相同。
6.指名朗读,读出“我”对母鸡的“不敢再讨厌”。
7.小结学法:朗读——分析——联系前文——再次朗读。
8.运用学习第5段的方法,默读6—8自然段,哪些词句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圈画对应的句子,批注的阅读感受。
9.指导朗读。全班合作,四个组轮流朗读第5至8段,读出“我”“不敢再讨厌母鸡”。
10.师:母鸡在成为母亲的之后发生了很多变化,而正是这些变化,让“我”不敢再讨厌它了。作者借《母鸡》这篇课文是想赞颂什么样的情感呢?
学生回答:对母鸡的喜爱赞美之情、赞颂母爱的伟大……
11.全班齐读:让我们带着对母鸡的敬佩和喜爱,再读第9自然段。
三、明写法
1.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表达对母鸡的讨厌还是喜爱呢?(喜爱)那文章为什么要先贬低母鸡呢?这种写法其实就是欲扬先抑。
2.师:大家知道《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那它们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3.小组合作: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8页,快速默读《猫》,把自己的发现和小组成员交流,并写在学习任务单上吧。(完成学习任务单,移动投屏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从写法、情感上看《猫》和《母鸡》有什么不同?
作品 表现手法 感情
《猫》
《母鸡》
点拨:相同之处:表达了喜爱之情。
不同之处:《猫》的前后都写喜爱,《母鸡》先写讨厌,再写喜欢、敬佩,欲扬先抑。
四、练写法
联系生活,想想平时父母对自己的教导,感受母爱的伟大,写下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板书设计】
14 母鸡

雏鸡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无病呻吟 负责
欺软怕硬 慈爱
居功炫耀 勇敢
辛苦
伟大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