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 比喻 拟人修辞阅读理解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 比喻 拟人修辞阅读理解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3 16:3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点亮心灯
①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青年,没家没业,游手好闲,赌博打牌样样精通。他是那样坏,坏到家人都以他为耻。他没钱赌博,向人家借钱时谎称家里人得了绝症。因为他撒谎,家里人从老到小都“死”过几百回了。后来,所有亲友都不再相信他,见了他如避瘟神。他落魄至极,到处混吃混喝,更加惹人厌恶。
②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
③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拿了出来。
④“给!”她说,“快拿去治病!”
⑤那只是一个远房亲戚,与他家联系甚少,这样的信任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迹。况且,从进了门,她就递上水果与热茶,并且说:“累了吧,要不要洗个澡?”许久以来,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若惊。
⑥临走时,亲戚说:“他们都说你说谎,说你借钱从来不还,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
⑦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是借三万块钱给他!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的危险啊。他没有拿钱。
③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的活都做遍了。几年后,他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妻子孩子。曾经,他以为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三十多岁了还能做什么呢?但是他就是从三十多岁才真正开始自己的人生。他终于明白:只要有希望,人生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任。
④那年春节,他专程去了趟省城,带着一份厚礼,拜访那位亲戚。“谢谢你,点亮了我心中已经熄灭的灯。那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他说。
1. 阅读文章,请用“ ”画出文章中的比喻句。(2分)
2. 请从修辞角度,谈谈你对这个比喻句的理解。
细雨来访
①细雨是草原以外的一个人家的小女儿,她全身缀满了星星的光泽,走路时,姿态曼妙,足下发出沙沙的声响。外婆说,这是草原外最好听的歌。
②细雨最先降临到我家的天窗上,她最喜欢我这个傻傻带羞的蒙古族小女孩,我猜,她的年龄和我不相上下。
③她来的时候,大草原一片干枯,外婆连连叨念没有什么东西来招待她,而她却只是嘻嘻一笑,便轻轻落在毡包外面。
④整个大草原,没有哪一个少女能像她这样灵动细巧,所有人都围着她,哪怕是草原上最粗豪的人,这时也扭扭捏捏地想吐露一些柔情。
⑤细雨越来越开心,也越来越调皮。她钻进土里,摇动每一棵枯草的根须。她不知道,草儿们是草原母亲的发梢。她的到来,让草原母亲不得不终止自己一个冬天的安睡,长长地嘘一口气。于是,清风从四面八方聚来,把细雨的小巧衣裙掀得银光乱闪。
⑥枯草这时全都醉了,它们一个个软倒在地上,有的枯草开始说起了嫩绿的醉话。谚语说得好“一个醉汉不叫醉,三个醉汉才是醉”。醉意在草原上四处弥漫,醉话一句接着一句说个没完。
⑦一眨眼,草原全都醉绿了。清亮亮的样子让人直发愣。
⑧有人忽然回过神,四下里不见了细雨的踪影。
⑨老人们眯起了眼,鬼鬼地笑起来,好像是说,只有他们才知道细雨去了哪里。
1.文章第1段的画线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雨 的特点。(3分)
2. 文章第1段的画线句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雨的特点。(3分)
【答案】
1.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
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他”比作“一块破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被人厌恶、瞧不起,各种推脱的情形。
【答案】
1.比喻和拟人 亮闪、轻柔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细雨”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雨开心、调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细雨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