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特训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选择题
1.我们熟知的古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在汉代时被称为( )
A.安息 B.楼兰 C.西域 D.大秦
2.《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这里的“凿空”指( )
A.开辟海上交通 B.张骞通西域 C.设置西域都护 D.甘英出使大秦
3.图中所示图书反映的主要历史人物,具有坚强信念和开拓精神,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主要贡献是( )
A.联络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 B.使中国丝绸由海路运到欧洲
C.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 D.使西域正式归属了中央政权
4.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勃勃生机。西汉时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的起点是( )
A.洛阳 B.长安 C.开封 D.大都
5.“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段材料概括了丝绸之路开辟的( )
A.影响 B.目的 C.路线 D.原因
6.中国古代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时期,这条航线最远到达( )
A.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 B.孟加拉湾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7.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8.“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地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这表明丝绸之路( )
A.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B.带动了丝绸贸易发展
C.方便西方价值观入侵 D.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9.汉朝时,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西域。这说明西域( )
A.处于汉政府有效管辖之下 B.成为世界文明的唯一中心
C.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桥梁 D.经济发展领先于其他地区
10.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菠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罗马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和荣耀的象征。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
A.丰富了文化生活 B.消除了中外隔阂
C.推动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一
11.下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 )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A.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 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12.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的时间和标志是( )
A.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B.汉武帝时,丝绸之路开通
C.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 D.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3.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历史史实的看法和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光武帝励精图治,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C.外戚宦管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使东汉走向衰亡
D.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14.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近年来,在合浦汉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为这一记载的有力物证。以下为合浦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据此可知( )
A.欧亚国家传入中国的物产主要是陶瓷制品
B.合浦因海外贸易发达成为汉代最重要商港
C.汉代海外贸易所得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很大
D.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
15.2022年7月8日下午,“2022丝绸之路周”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正式开启,“丝绸之路周”是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活动。这主要表明丝绸之路( )
A.传播丝织技术 B.促进东西交流 C.传承古代文化 D.具有现实意义
二、填空题
16.(1)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 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间是公元前 年,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是公元前 年,目的是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4)东汉的 出使并经营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
(5)西汉王朝加强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 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理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 ,位于今新疆轮台,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三、综合题
1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如大月氏原在水草丰美的祁连山一带,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驱赶。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摘编自《二十五史祥解》
材料三: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苜蓿、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入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要开通西域的背景及张骞两次通西域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丝绸之路输出和输入的物品。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哪一机构来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谈谈该机构的设置有何影响。
(4)谈谈张骞所表现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及精析】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B A D C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D D D
1.【答案】C
【精析】本题考察古西域的定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息是古代伊朗的一个王朝,排除A项;楼兰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排除B项;大秦是指罗马,排除D项。西域是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C项正确;
2.【答案】B
【精析】在《汉书·张骞传》中,“凿空”一词指的是张骞通过西域(今新疆地区)的交通要道,与西域各国建立了联系和通商往来。这个词的意思是张骞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实现了与西域地区的交流和联系,B选项正确;开辟海上交通与张骞的活动和《汉书·张骞传》所描述的内容无关,张骞的任务是通往西域,排除A选项;西域都护是在张骞之后设立的职位,与张骞的活动无关,排除C选项;甘英是东汉时期的使者,与张骞无关,排除D选项。
3.【答案】C
【精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一书反映了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这一贡献,故选C项;联络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是张骞出使西域最初的目的,但这个目的并没有实现,排除A项;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不是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分别是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排除D项。
4.【答案】B
【精析】据“丝绸之路”“西汉时”“起点”可知,自从西汉武帝时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B项正确;洛阳、开封、大都都不是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能成为丝绸之路起点很大原因是因其首都位置,而洛阳在丝绸之路开通后成为都城要到东汉,排除A项;开封成为都城要到北宋时期,此时路上丝绸之路已经受阻,北宋疆域不包含河西走廊,排除C项;大都指的是元大都,元代都城,也不符合“西汉时”的限定条件,排除D项。
5.【答案】A
【精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地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故选A项;题干材料说明了丝绸之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没有涉及丝绸之路开辟的目的,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丝绸之路的路线,排除C项;题干说明的是丝绸之路的影响,没有提及原因,排除D项。
6.【答案】D
【精析】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 海上航线,其中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段和锡兰,故D正确,ABC排除。
7.【答案】C
【精析】根据题目描述,西汉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同时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原地区和西域之间的交流和贸易提供了机会,导致中原地区引入了外来物产,并促进了技术的传播,C选项正确;题目描述并没有提及汉朝科技的进步与这些现象之间的关系,因此排除A选项;虽然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但仅仅追捧丝织品并不能解释中原地区引入的多种外来物产和技术的学习,因此排除B选项;题目描述没有涉及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与这些现象的关系,因此排除D选项。
8.【答案】D
【精析】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丝绸贸易的通道,它也成为不同文化、宗教、知识和技术的交流媒介。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之间进行了经济、文化和学术上的交流与互动,有助于推动了东西方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D选项正确;虽然丝绸之路确实促进了中国与西域地区的联系和交流,但表述中并没有提及丝绸之路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排除A选项;根据提供的信息,丝绸之路是商路上交换的主要商品是中国的丝绸,因此可以推断丝绸之路确实带动了丝绸贸易的发展。丝绸的需求促使商路的建立和繁荣。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排除B选项;题目并没有提及丝绸之路方便了西方价值观的入侵。丝绸之路的重点是经济和文化交流,而非一种文化体系对另一种文化体系的入侵,排除C选项。
9.【答案】C
【精析】据“汉朝时,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西域”可知,题干背景是西汉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故而,西域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桥梁,故选C项;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才使得西域处于汉政府有效管辖之下,题干并未涉及,排除A项;成为世界文明的唯一中心说法过于绝对,例如,与汉朝同期的欧洲罗马帝国,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排除B项;题干旨在说明文化交流,未涉及到经济发展,排除D项。
10.【答案】A
【精析】根据所学解读材料可知,丝绸之路开通后,外来物种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日常饮食,中国丝绸、瓷器等物品的输出也在罗马引发了追逐热潮,这说明丝绸之路丰富了物种与产品的交流,丰富了文化生活,故选A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外来物种传入和商品输出,无法反映丝绸之路消除了中外隔阂,排除B项;罗马是外国,不是中华民族之一,所以材料内容无法反映丝绸之路推动了民族交融和巩固了国家统一,排除C、D两项。
11.【答案】D
【精析】据“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可知,该作品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佐证了历史上张骞通西域的史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同时,该作品属于壁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史料,故而,该作品兼具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故选D项;张骞通西域后,中原才与西域频繁交流,而此作品的时代背景是张骞刚开始通西域时,排除A项;该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佐证了部分历史史实,但“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设置后,才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而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38年,第二次是在公元前119年,排除C项。
12.【答案】C
【精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故选C项。
13.【答案】D
【精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考查选择可知,D项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属于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属于历史史实,故选D项;A项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B项光武帝励精图治,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和C项外戚宦管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使东汉走向衰亡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还包含人们对历史史实的看法和评价,属于历史观点,排除ABC项。
14.【答案】D
【精析】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还传播着民族工艺和儒道思想,对“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欧洲各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掀起了“中国热”。其中,瓷器和茶叶对世界有着很大的影响,D符合题意。A.B.C在材料中均为设计,故选D。
15.【答案】D
【精析】根据题干信息,该题的关键是理解“‘丝绸之路周’是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活动”,这表明丝绸之路在现代具有现实意义,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D选项正确;A选项“传播丝织技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不足以概括丝绸之路的全部意义,排除A选项;B选项“促进东西交流”是丝绸之路的一大作用,但没有表明丝绸之路在现代的意义,排除B选项;C选项“传承古代文化”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作用,但同样不足以概括丝绸之路的全部意义,排除C选项。
二、填空题
16.【答案及精析】
(1)新疆
(2)138;匈奴
(3)119
(4)班超
(5)60年;乌垒城
【精析】均是课文原文,不再陈列。
三、综合题
17.【答案】
(1)背景: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目的:第一次: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第二次:建立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2)输出:丝绸、漆器;输入:石榴、黄瓜、佛经、乐器、杂技艺术、良种马等。影响: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机构:西域都护;影响: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启示:我们应当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进取,立志报效祖国。
【精析】
(1)背景:根据材料一“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要开通西域的背景概括为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
目的:根据材料一“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和所学知识可知,张骞两次通西域的目的为第一次: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第二次:建立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2)输出: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可知,输出为:丝绸、漆器等。
输入: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可知,输入为石榴、黄瓜、佛经、乐器、杂技艺术、良种马等。
作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可知,丝绸之路开通的影响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机构: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可知,西汉政府专门设置西域都护来总管西域事务。所以当时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来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影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管辖。西域都护设置的影响为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启示: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上述材料,张骞克服重重困难前往西域,面临气候、交通、自然环境和敌对国家的阻挠等,在张骞身上体现的精神有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进取,立志报效祖国。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