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3 16:5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苏轼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
背景知识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水调歌头》,反映出诗人对皓然明月的向往,但又不想脱离人世间的矛盾心理。苏轼想超越自然,想脱离现实的怀抱,这与他官场上的失意和人生中遭遇的一些苦难有关。他留恋人间,是因为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亲人,放不下心中的牵挂和思念。
走近作者
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他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写作背景
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1.了解双调词在形式上的特点。
2.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熟读成诵。
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理解词人借咏月所表达的人 生感悟,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学习目标
知识卡片
“词”又名诗余、乐府、填词、长短句。词的段落叫做“阕” ,也叫做“片” 。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词原文
白话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总结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
写月下饮酒(写景),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
写对月怀人(抒情),由感伤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影,何似在人间。
炼字:“恐”字刻画出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上片以问句开篇,把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写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宫殿。
回到天上去。
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哪里比得上。
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词人问了青天什么问题?
“明月几时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天上有什么呢?
明月、宫阙、琼楼玉宇。还可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
词人对天上有什么感情?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天上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作者向往之,从“归去”可以看出来。天上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作者真要飘然离去的时候又徘徊犹豫了,从“恐”可以看出来。
分析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的心里状态。
政治的失意,思想的矛盾、对现实不满充塞胸怀,由此,才写出幻想中的天上宫阙,幻想超脱尘世。
乐观旷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虽中秋正值金秋时分,但此时他却觉“寒”,这种“寒”意是来自朝廷改革派的诋毁,打压、中伤。
政治失意,思想的矛盾、对现实不满充塞胸怀,由此,才写出幻想中的天上宫阙,幻想超脱尘世。
即使心有“寒”意,
却依然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你是怎样理解“高处不胜寒”的?
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举这样的一个事例吗?高处不胜寒 现在比喻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简单的说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那里的风寒。又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
问题
探究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作者的“问心”之语是哪几句?怎么理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几句实质上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释怀,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问心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转朱阁”,谓月光移照华美的楼阁;“低绮户”,谓月光照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这样就自然过渡到思亲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去。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圆缺,表明人生不会完美无憾,要有豁达的胸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哲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了作者只希望他和弟弟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课堂小结
《水调歌头》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苏轼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他内心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来排遣愁绪。“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苏轼的思念,更是他的旷达。
世上不会有永远,有团聚就有分离。人世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顿悟“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虽然不能团聚,也能“千里共婵娟”:这也许是最明智,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吧!
品月明理
借背景悟诗魂美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遭受“文字狱”的诗人,他因“乌台诗案”而入狱。此案发生在宋神宗元丰二年。当时正值当权者推行变法之际,苏轼看到了变法对百姓的不利影响,极力反对变法。
于是当权者指使御史台的官吏对苏轼写的诗断章取义、曲解附会,指控苏轼写诗文毁谤朝政,目的是置他于死地。苏轼蒙受不白之冤,被投入御史台的监狱。几经生死,终于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
再读“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说说评价如此之高的原因。
一方面,因为它把写景、说理、抒情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哲理只美
另一方面,此词写出了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所具有的那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和旷达豪放的情怀。
苏轼一生经历曲曲折折:遭受排挤时“失意却充满希望”,获罪被贬时“无奈凄苦”,再到最后的“旷达释然”。千年之后,我们抬头望月间,依然能感受到他淡然旷达、澄明豁达的超脱的人生境界。
拓展延伸——打油烹调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和对明月的赞美及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任何事都不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名句理解
达标训练
品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第1~4题。
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 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绮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
2、“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弄”字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类比,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4、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愿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