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三国鼎立
目 录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是如何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呢?
官渡之战
壹
东汉末期,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 ,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曹操
袁绍
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袁绍战败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时 间:
交战双方:
战役结果:
战役特点:
影 响:
曹操为何能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基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主观:曹操势力壮大,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人才;经济上屯田;军事上战术正确。
2.客观:人民渴望统一;袁绍骄傲轻敌。
孙权(182—252),字仲谋。东汉末,继其父兄孙坚、孙策据有江东六郡。他在张昭、周瑜等人的共同支持下,团结旧部,延揽人才,对江东的统治日益稳固。
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朝远支皇族。东汉末年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阀混战中,曾先后投奔公孙瓒 、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有名的“隆中对”。
桃园三结义
壹
赤壁之战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率军从樊城退往夏口。他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孙刘联军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时 间:
交战双方:
战役结果:
战役特点:
影 响: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为什么赤壁之战中曹操在占据优势的条件下反而失败了呢?
骄傲轻敌,战术错误;
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军中流行疾病,战斗力减弱;
黄盖诈降;
孙刘联军巧妙利用自然条件;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步出夏门行》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是什么?
《步出夏门行》诗中“壮心”指的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最终曹操并没有实现这一愿望。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最终形成的是三分天下的局面。
叁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孙权称吴王。
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1.三国,是一个永远激起豪情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曹操,坚韧不拔的刘备,胆略超群的孙权构筑起三足鼎立的局面,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肥水之战
课堂检测
C
2.公元 207 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析,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A
3.公元 230 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这里的“大陆”当时最主要是指 ( )
A.魏
B.蜀
C.吴
D.晋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