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等4个生字,会写“芙、蓉”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并能背诵默写。
3.能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
2.通过诗句的内容,感受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体会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明天是什么日子?六月在欢声笑语中到来,但六月还是毕业季。多少亲密无间的同学好友要在六月说再见呢?李白说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毕业时可以用哪些方式来纪念友情呢?那古时候的人呢?文人墨客送别亲友,感时伤怀,必赠诗饯行以慰彼此。今天同学们就与叶老师一起穿越回盛唐的润州,来到烟波浩渺的长江之畔,与诗人一起送别一位友人。
二:解诗题,初读诗。
1.请大家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必从诗题入手,诗题当中哪一个字可以让同学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呢?诗人为谁而送别呢?王昌龄在何处为好友辛渐送别呢?
2.指名学生简要地介绍一下芙蓉楼。
三:学写生字。
1.请女同学们齐读,同时请大家思考如何写好本课四个生字。
2.初读这首古诗,想请几位同学先来分享下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是怎样的。
a.学生交流
b.师小结:想读懂诗句,必须先走进诗人,认诗人。
四:认诗人。
1.哪位同学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在课前了解到的是怎样一位王昌龄呢?
2.师出示资料袋,生齐读。
五:知背景
1.同学们知道《芙蓉楼送辛渐》这首七绝,是诗人在何种境况下而做的吗?诗人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当时正经历了什么呢?
2.指名学生为大家介绍一下他的创作背景。
3.师小结: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对于同学们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细读古诗,含英咀华。
(一)
1.接连遭贬,触景生情,诗人写下第一句,请同学们齐读。此句何意?
2.理解古诗词信达雅是不同的层面。
3.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夜色浓重秋风萧瑟的雨夜送别。
4.我们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抓住每一句的句眼,抓住全诗的诗眼,用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去描绘诗人所经历的情境。
(二)
1.哪一位同学能够为大家描绘一下第二句的情景呢?
2.这一句当中哪一个字又最能表现诗人的情感呢?
(三)
查阅资料,纵观王昌龄的一生,进一步感受。
七:悟诗志 感情感
1.用四个字概括王昌龄的一生,你如何评价呢?
2.如果你是王昌龄的亲朋好友你会问他什么呢?
3.通过读诗,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
预设:我从“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感受到王昌龄此时此刻肝肠寸断的离别之情,他们之间的友情让我动容,我感受到了王昌龄此时此刻的那份伤感。
然而到了第二天,诗人不言伤感,转而说自己“一片冰心在玉壶。”
4.联系诗人际遇,思考缘由
出示:
当时王昌龄因为才华横溢遭人嫉妒,生活不拘小节遭人陷害,被贬到江宁辅佐县丞,做了一个手中并无实权的十品官员,再加上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心中有冤无处诉,有苦无处说,此时此刻只能孤身一人、形单影只。
(1)引导学生感受王昌龄此时此刻壮志难酬,隐忍孤寂的心情,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回扣单元语文要素,引导从王昌龄“语言”中的关键词感受其品质。
八:总结升华,感情朗诵。
1.王昌龄20岁左右离开家乡,前往长安;后来,他投笔从戎,来到了边塞;之后,他精心研读,一举登第。不过,王昌龄冰心玉壶的品 性与当时昏暗的官场格格不入,因此他遭受贬谪。虽然如此,但是他还要让亲友知道他的心声。千言万语化作这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2.请同学们试着根据填空,背诵古诗。
_____连江_____吴,_____送客楚山_____。
_____亲友如相问,一片_____在_____。
哪位同学来背诵一下?
(指名学生背诵)
同学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生齐背)
3.王昌龄要让亲友知道,更要让世人知道,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他也决然不会屈服,依然会冰清玉洁,保持着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