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册第三单元水平能力测试A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册第三单元水平能力测试A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4 10:4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水平能力测试A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
学校是孩子们的乐园。qiáo( )教学楼墙面上有一大片爬山hǔ( ),nèn lǜ( )的叶子铺得那么jūn yún( ),没有chóng dié(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kòng xì( ), cāo chǎng( )南面的草地上,还隐藏着蟋蟀的zhù zhái( ),它们并非现成的dòng xué( ),不论是 dà tīng( )
还是wò shì( ),都是蟋蟀辛苦挖掘出来的。
二、用“√”选出加点字词正确的解释。
1.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 值得同情)
2.只缘身在此山中(沿着 因为)
3.骚人阁笔费评章(诗人 发牢骚的人)
4.梅须逊雪三分白(谦逊 比不上)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弯曲(qū) 瑟瑟(sè) B 慎重(shèng) 枯萎(wěi)
C 骤雨(zhòu) 倾斜(qǐng) D 优良(liáng) 搜索(shō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皮劳 舒服 休想 B 叶柄 选择 住址
C临时 缘故 窝牛 D 挖掘 隐敝 布置
3.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的道理,可以概括为( )
A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B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C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D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去掉之后意思变化最小的一项是( )
A细丝跟新叶子一样,照样也是嫩红的。
B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C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D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中“漾”写出了叶子像水波纹一样动荡,很形象。
B“一道残阳铺水中”中“铺”字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安闲之感。
C 从“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可以看出,作者对蟋蟀观察得极为仔细。
D 动物的家有自己的名称,狗的住处既可以称“狗窝”,也可以称“狗棚”。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写句子。
例: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如果你仔细看火红的枫叶,你会想起 。
如果你仔细 ,你会想起 。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并按要求答题。
①普通的蚂蚁巢穴占地面积为3平方米。
②一般来说,普通的蚂蚁巢穴占地面积大约为3平方米。
我发现第 句表达更准确,因为

五、根据课文内容和情境填空。
1.“可怜九月初三夜, 。”这句诗中,诗人把 比作珍珠,用 来比喻新月,新奇有趣,令人难忘。
2.《题西林壁》一诗中,“ , 。”一句描写了诗人从远、近、高、 不同位置观看庐山,概括地写出了庐山千姿百态的风景。
3.诗人卢钺借“ , 。 ”写出了雪花和梅花各自的特点,也告诉我们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不用刻意攀比。
4.俗话说:“ , 。”可是今年立秋之后,天气依然十分炎热。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短文一
法布尔的《昆虫记》
【内容简介】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的故事》,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的昆虫生物学著作,共10卷。《昆虫记》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努力,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昆虫记》中涉及蜣螂、蚂蚁等100多种昆虫。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已知的昆虫种类约100万种,占所有已经知晓的动物种类的六分之五;并且仍有几百万的未知晓的昆虫等待人类去发现和认知。《昆虫记》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
【经典名句】
1.我们所谓的美丑、脏净,在大自然那里都是没有意义的。
2.结束是为了开始,死亡是为了生存。
3.螳螂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像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在烈日的草丛中它仪态端庄,严肃半立,前爪像人的手臂一样伸向天空,活脱脱一副很诚心诚意的祷告姿势。
4.你有一处建在房子里面的小池塘吗?在那个小池塘里,你可以随时观察水中生物生活的每一个片段。
5.科学实验让我们认清了自然界的真实状况,所有的一切都是有依据的,绝非偶然现象。
6.所有的动物,包括人,都天生具备一些智慧,一些与生俱来而非后天获得的灵感。
【关于作者】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1.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昆虫记》是一套记录昆虫种类、特征、习性的生物学名著。( )
(2)《昆虫记》中介绍了日前世界上人类已知的约100万种昆虫。( )
(3)《昆虫记》的作者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 )
(4)1879年《昆虫记》全书首次出版,至今享誉世界、畅销不衰。( )
关于法布尔和《昆虫记》,文章没有写到的内容是( )
A 首次出版时间 B 作者出生年代
C 译成多国文字 D书籍主要内容
3.小华在观察校园里的山茶花时,开始还挺有兴趣,天天下课跑去看;渐渐地,小华的兴趣消失了,因为他觉得山茶花并没有什么变化,观察不出来。请你选用法布尔《昆虫记》中的一句经典名句教育他。
我想对他说:你知道吗?正像法布尔《昆虫记》里写的那样:
_。我们在观察时,

4.法布尔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荷马、维吉尔分别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伟大的诗人,后人用这样的赞誉,来肯定法布尔在文学写作上的成就。请举出本单元课文《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法布尔)中的一处例子,来说明法布尔在文学写作上的过人之处。
短文二
蝉的地穴
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这里无论怎样都是不安静的。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幼虫身上长着有力的“工具”,能够钻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我要考察它们遗弃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这小圆孔约2.5厘米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案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造成的。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蝉的隧道大都深约40厘米,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蝉的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是可以从根须取得汁液。
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蝉必须先知道外面的气候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去晒太阳的日子来到没有。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候,直到最后一刹那。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气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候的情况。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1.“废料”在第3自然段中指的是 ;
“考察”在第5自然段中的意思是 。
2.下列不属于蝉的地穴特点的一项是( )
A坚固 B 宽大 C 潮湿 D 温暖
作者说蝉干起活来像矿工和铁路工程师是因为
从中我体会到 。
4.作者在研究蝉的习性时,认真而细致,发现了很多秘密,请你认真阅读短文,试着完成下面的表格。
每年初次出现的时间 洞口及周围的特点 隧道的特点 地穴位置 爬到地面上的条件
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
5. “蝉的隧道大都深约40厘米,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句中“大都”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
读了法布尔《昆虫记》的介绍,以及《蟋蟀的住宅》和《蝉的地穴》,你是否也对身边的动物产生了研究兴趣?回忆你曾经或者现在正在养的小动物,或者根据你对某一种动物的了解,写一篇习作,写清你观察、了解到的关于这种动物的外形、习性特点等,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