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4 09:5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又名高山榕,树形高大、美观,分布在我国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我国的一所边疆小学。这所边疆小学有什么特别之处?这里的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下课玩些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
吴然,1946年生,云南宜成县人
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80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出版有散文、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走月亮》。
形容颜色丰富的四字词语
绚丽多彩
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色彩斑斓
五光十色
万紫千红
词语理解
绚丽多彩: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
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招引: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等特点吸引。
打招呼:用语言或动作表示问候。
近义词
鲜艳——( 艳丽)
打扮——(装扮) 
敬爱——( 亲爱)
飘扬——( 飘荡)
安静——( 宁静)

hǎo
hào
好人
爱好

xiān
xiǎn
鲜花
鲜见
多音字
许多—— 敬爱—— 安静——
洁白—— 热闹—— 粗壮——
稀少
憎恨
喧闹
乌黑
冷清
纤细
反义词
同学们边朗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2)这所小学的学生都来自哪里?
(3)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3):
第三部分(4):
描写同学们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的情景。
描写同学们上课认真读书和下课尽情玩耍的情景。
总结全文,赞美这所边疆小学的可爱。
段落划分
首先描写了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情景。
然后描写了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情景。
最后描写了同学们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_________之情。
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
上课和下课
热爱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民族特色,表明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不同民族服装各具特色 ,读到“绚丽多彩”眼前就出现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更加美丽。
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照应题目,抒发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描写了孩子们课下玩耍的情景。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说明孩子们生活得很幸福,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同时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指的是谁?它们都在干什么?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指的是树枝、鸟儿、蝴蝶、猴子。它们在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结尾处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结尾描写了铜钟和凤尾竹,突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难忘和怀念之情。
感谢各位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