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新课标】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新课标】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3 23:32:28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农业的发展
知识结构
河姆渡人的生活

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课程标准

半坡居民的生活
核心素养目标
01
02
03
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了解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对比分析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异同, 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探究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
立足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培养家国情怀。
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通过观察分析教材中历史考古图片,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凭据,利用时间轴和地图,了解新石器时代我国境内河姆渡、半坡文化遗址,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证实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视频导入: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出现的过程
1)什么是农业?
2)原始种植业的出现
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出现的过程
3)原始畜牧业的出现
猎取野生动物
驯化野生动物
饲养家畜家禽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的国家
史料证实
稻、粟、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3.原始农业的生产方式--刀耕火种
史料证实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④磨制石器的发展。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的形成;
原始农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固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用为了食物去迁徙,从而过上了定居生活,房屋、村落随之出现,文明不断的向前发展。
4.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河姆渡遗址
1)发现地点:
2)距今年代:
浙江余姚( 南方长江流域)
约7000年
3)遗址面积:
4)墓葬:
5)灰坑:
6)石器、陶器、木器、骨器等各类文物:
2630平方米
27座
28个
6300余件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雕刻品
考古发现
视频:河姆渡文化遗址
思考: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的房子?这样的建筑有什么好处?
原因: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温热。
好处:①通风防潮;②上层住人,下层可饲养家禽家畜。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木结构水井复原图
干栏式建筑想象图
干栏式建筑
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表明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了凿井技术
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河姆渡人的房屋—干栏式房屋
干栏式复原建筑
干栏式带吊脚楼
吊脚楼民居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3.河姆渡人大量栽培水稻
4.河姆渡人馒头的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考古发现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骨器,一般是用水牛等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制成。有耒(lěi)、耜(sì)、锄等,加工已相当细致。有的骨器上凿有孔和槽,便于装配把柄。
骨耜
石磨盘和石球
(稻谷加工)
多角沿釜
(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5.河姆渡人使用的工具
考古发现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6.河姆渡人的手工业
河姆渡人的小陶舟
刻画猪纹黑陶钵
表明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
河姆渡人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懂得使用天然漆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考古发现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1.半坡遗址
1)发现地点:
2)距今年代:
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黄河流域)
约6000年
半坡遗址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1.半坡居民的房屋
原因: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
好处:遮风挡雨,防寒保暖。
思考:半坡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的房子?
这样的建筑有什么好处?
考古发现
半坡文化遗址:
半地穴式房屋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2.半坡居民的生产工具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半坡人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
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
考古发现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3.半坡居民的农业生产
1)半坡居民主要种植粟:
2)半坡居民主要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考古发现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3.半坡居民的生活用具
半坡居民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
半坡居民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半坡居民有少量的乐器
半坡居民还有很多装饰品
考古发现
拓展延伸
观察与比较

归纳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同点:生产以农业为主,生活是盖房定居,磨制石器和陶器。农耕文明的特征。
不同点:房屋的结构不同,种植农作物不同,干栏式、水稻。 半地穴式、粟。
原因: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骨镰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红陶兽形壶
大汶口遗址的富人墓
1.【史料证实】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  )
C
2.【历史解释】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原始社会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是(  )
A. 铁制农具 B. 司母戊鼎
C. 鱼纹彩陶盆 D. 刻有文字的甲骨
C
A. 农耕工具丰富多
B. 商品贸易较为活跃
C. 陶器文化历史悠
D. 彩陶艺术绚丽多彩
5.【史料证实】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面对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他们建造房屋的形式主要是 ( )
A.干栏式 B.吊脚楼 C.窑洞 D.半地穴式
D
6.【历史解释】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和探究历史真相的重要依据。下列事件属于考古发现的是 ( )
A.北京人能够人工取火
B.半坡人制作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C.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
D.《史记》记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B
3.【史料证实】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发现于中国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是 ( )
A.稻、粟 B.小麦、核桃 C.玉米、蚕豆 D.马铃薯、芝麻
A
4.【历史解释】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雨水充沛,气候湿润,虫兽较多,深深影响着农耕时代的农耕文化。下列选项中最适合此地农耕时代人类定居的是 ( )
A.洞穴 B.半地穴式房屋 C.窑洞 D.干栏式房屋
D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