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声
讲课人:XX
日期:20XX.XX.XX
音
的
产
生
与
播
传
学情设计
教材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重点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背景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选自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主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速。这些知识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声学的基础,更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学情分析
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
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思维层面
能力层面
对一些声现象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一些规律
知识层面
对声现象有了比较多的生活体验
对许多物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却不全
甚至会有一些错误的前概念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声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方法
声音的传播
振动传声
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初步的猜想,设立悬念,最后,教师引导总结归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再以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凸显知识点。
采用学生动手观察,师生共同探究归纳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
实验探究
讲解新知
回顾总结
重温要点
布置作业
巩固升华
04
03
02
01
教学过程
01 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
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我们能听到的很多声音,比如
我们朗朗的读书声、
音乐课的歌声、
小鸟悠扬的叫声、
流水的声音、
汽车的喇叭声等
那么这些熟悉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
教学过程
01
02
03
悠扬的琴声
琴弦在振动
流水潺潺
流水在振动
朗朗的读书声
声带在振动
由以上现象,我们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教学过程
试验一:
扬声器发声时,我们观察放在扬声器纸盆上的小纸片的情况。
实验现象:
小纸片在扬声器的纸盆中不停的跳动,表明扬声器在振动
02 实验探究,
讲解新知
教学过程
试验二:
我将和同学一起来做一个实验,首先我们把手放在我们的喉咙上,并发出“啊”的声音。
实验现象:
我们会感觉到我们的喉咙在振动,说明我们发声的时候声带在振动。
02 实验探究,
讲解新知
教学过程
实验探究
逐渐抽出玻璃罩里面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02 实验探究,
讲解新知
教学过程
固体能传播声音
液体能传播声音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02 实验探究,
讲解新知
教学过程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的传播
03 回顾总结,
重温要点
课堂练习:
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2.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米/秒.
3.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
振动
固体 液体 气体
真空
380
快
教学过程
1.书面作业: 课本习题;
2.开放作业: 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制作一个和声有关的玩具吗 它利用了什么原理
04 布置作业,
巩固升华
板书设计
§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谢
谢
聆
听
讲课人:
日期:202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