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走月亮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吴然: 1945年生,云南宣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春城晚报高级编辑。编辑之余,为少年儿童写作散文。主要作品有:《歌溪》、《一碗水》、《我的小马》(台湾版)、《小鸟在歌唱》、《天使的花房》 《民族小学》、《新年礼物》、《珍珠泉》、《杨梅会》等 。
作者简介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鹅
卵
俗
跃
穗
埂
é
luǎn
sú
yuè
suì
gěng
烁
shuò
我会读
洱海 淘洗 牵着 鹅卵石 哟 坑坑洼洼 填上 庄稼 风俗 跳跃 泼剌 葡萄 汩汩 稻穗 成熟 镀亮 田埂 闪烁
淘
牵
鹅
卵
坑
洼
俗
跃
葡
萄
稻
填
熟
稼
庄
我会写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淘 鹅 卵 坑 洼
填 稼 俗 跃 稻
葡 萄 熟
牵
庄
第一部分(第1-3段)总起全文。写月明之夜,洱海边景色美丽,阿妈带“我”出来走月亮。
第二部分(第4、5段)走在溪边。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第6、7段)走在田埂上。写“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第8、9段)写感受。写走月亮带给“我”的感受。
段落划分
秋天的一个夜晚,
在苍山洱海旁,
“我”和阿妈
“走月亮”。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作者运用排比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增强了韵律感,使语言富有气势。
读第4、5自然段,说一说“我”和阿妈接着走到了哪里?
在溪边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鹅卵石间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倒映着圆圆的月亮,月光随着微波轻轻摇晃的情景。
读第6、7自然段,说一说“我”和阿妈还走到了哪里?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飘来的果香,多甜美、多幸福呀!
作者运用一系列动词的运用,把秋天的夜晚写活了。
细细的鹅卵石,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这里为什么用“抱”,而不用“倒映”或“映”?
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一个“抱”字,既体现了荷塘的可爱,也为文章增添了情趣。
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多么奇妙的夜晚啊”体现在哪里?
(1)夜晚的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2)“我”和阿妈走过溪边、田埂,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3)“我”看到了丰收的景象,体会到生活的幸福。
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我”和阿妈
多么奇妙的夜晚
美丽景色浓浓亲情
走过:溪岸 桥 果园
看到: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美好景色
听到:秋虫唱 鸟拍翅膀 ……
想到:洗衣裳 做小船 看水塘
本文描写了在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想,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课文主题
移步换景写景物
移步换景法就是按照地点的转移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比如在本文中,作者沿着自己和阿妈走月亮的路线,从村里的小路到溪边、从果园到庄稼地等,描写了朦胧的月色和月光下如诗如画的景色。
知识拓展
一、读读下面的词语,给标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鹅卵石(luǎn lǎn) 跃(yuè yào)出
运载(zài zǎi) 稻穗(sùi suì)
√
√
√
√
随堂练
二、读一读,连一连。
高高的 闪闪烁烁的 细细的 灰白色的
鹅卵石 溪水 点苍山 小星星
谢谢!下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