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13 辛亥革命每逢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都要悬挂毛泽东和
孙中山两位伟人的画像。悬挂
毛泽东画像,因为他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缔造者;悬挂孙中山画像是因为他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之先河,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请思考:
(1)孙中山先生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哪些贡献?
(2)如何评价与孙中山密切相关的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重点: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及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革命条件:(3)思想基础:(2)阶级基础:(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政府的改革
客观推动)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探究一:革命背景①传播条件: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
②思想武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③革命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
④代表人物: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 (4)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及同盟会的成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华兴会、
光复会。
★同盟会——中国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具备了政党三要素:领袖(孙中山)、纲领(三民主义)、中央到地方的组织系统①成立时间、地点:
②成员组成:
③政治纲领:
(指导思想)
④主要领导人:
⑤机关刊物:
⑥意义: 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一步发展。1905年8月,日本东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孙中山、黄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5)军事基础:3.有利时机:①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
②五六千湖北新军参加革命团体。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黄
花
岗
七
十
二
烈
士
墓材料 20世纪初,清政府为维护统治,推出了“新政”
和“预备立宪”,措施如下:⑴政治:裁冗官衙及军
机处,设内阁、资政院,实行地方自治。⑵经济:
1902年颁发上谕,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设立商部,
出台保商措施。⑶教育:1904年,通过《癸卯学制》,
分大中小教育层次,是现代教育的开端。⑷军事:编
练新军。
请思考:清末实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对辛亥
革命客观上起了什么作用?【问题研讨】提示:(1)清末新政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统治。
(2)对辛亥革命的客观影响:
①“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经济基础。
②新学兴起,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为辛亥
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探究二:革命过程1.革命爆发: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北京2.革命高潮——建立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建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
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
回、藏五个民族,象征
“五族共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①颁布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
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内容: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③性质:④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清政府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革命党人 立宪派旧官僚施压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3.革命结局:妥协②干涉③施压①强大④软弱(1)1912年3月12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3)启示: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资产阶级不能
领导革命取得成功。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
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2)失败原因: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问题研讨】请思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民主原
则?有何作用?提示:(1)原则:主权在民;民主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制内阁。(2)作用:否定了君主专制;使人民获得一定的自由、权利;限制总统独揽大权。2.进步性:
(1)政治上:
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③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探究三: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注意:君主专制不等同于封建制度,君主专制是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封建制度还包括其他内容。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局限性:【思考】对于辛亥革命我们应如何评价。提示:
(1)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第一个资产
阶级民主政府,奋起抗争的里程碑,引发了历史性剧变。
(3)思想获得巨大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1.背景:2.过程:3.评价性质
进步性(政治、经济、思想等)
局限性爆发高潮结局(原因、局限、启示)(1)建立民国:(2)颁布约法:目的、内容、
性质、意义、原则1.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
是(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 2.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配一段“画外”,你认
为下列哪一项不合适( )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C.它特别规定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
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
制定的C 3.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
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
革命的实际情况( )
甲: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乙:辛亥革命客观上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
丙: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丁:辛亥革命用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群众享有的政治
权利
戊: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A.甲乙丙丁戊 B.甲乙丙戊 C.甲乙丙丁 D.甲乙丁戊C 4.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贴出的一副春联这样写
着:“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这反映出( )
①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
②普通农民的思想基本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 【本课测评】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析它所体现的民主精神。
提示:
(1)《临时约法》吸收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精华。
(2)这部宪法是通过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的。
(3)宪法就权力归属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使人从臣民转变为公民。(4)在政体运作方面,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内阁总理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保障民主法制的真正实现。
(5)这部宪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于反对封建专制,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在悲伤的时候,不能失去信念;在幸福的时候,不能忘记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