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归去来兮辞(并序)》——意象的寄托性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意象的寄托性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4 07:5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意象的寄托性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教 学 目 标 1 分析了解《归去来兮辞》中意象的寄托意义
2 通过本课的学习实现知识迁移,将诗词鉴赏的思维已移到散文中来,认识到散文的创作阅读也可以通过意象的寄托来创设意境。
3 感受本文“言近旨远”的艺术特征,品味审美意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析了解《归去来兮辞》中意象的寄托意义
教学过程 评价导入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可见《归去来兮辞》艺术成就之高。我们读文章会发现文章语言质朴自然,但意蕴却极为深远。 下面我们就从意象内涵的角度来解读这个问特点。 知识探究,系统梳理 (一)意象总结 衡宇 三径 松菊 壶觞 容膝 常关之门 无心之云 倦归之鸟 孤松 琴书 孤舟 窈窕之壑 崎岖之丘 向荣之木 始流之泉 东皋 清流 (二)观察这些意象我们会发现本文中的意象与作者所处的环境极为贴合。 家中之景 衡宇、三径、松菊、酒/壶觞、容膝、 常关之门 流憩所观 无心之云、倦归之鸟、孤松 家居之物 诗酒琴书 出游所乘 孤舟 出游所历 窈窕之壑、崎岖之丘 出游所见 向荣之木、始流之泉 向往之境 东皋清流 这些都是田园自然中作者见到的接触到的事物,文章所选意象“贴切自然”具有梁实秋所说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在这平淡中,作者“所寓奇妙”,使得这些意象在表面的意思之外还有寄托的深意。(苏轼:“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 分类赏析文中意象深意 1.象征作者人格追求的意象 松菊:“松菊犹存” 孤松:“扶孤松而盘桓” 寓:坚贞高洁、清正自守的情怀 孤舟:“又棹孤舟” 清流:“临清流而赋诗” (其中,菊花的意象因陶渊明而形成文化象征,让作者的高洁隐逸之志表达的更为鲜明) 2.借典寄寓深意的意象 本文中借典的一项分别为:衡宇、三径、容膝 资料补充: “乃瞻衡宇”该典故出自《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思是贤者安于贫贱。古代的人们常用“衡门”“衡宇”指贫贱者的居处。该典故 原是一首劝世诗的首句,它告诫人们要安于贫贱,对生活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要求。作者在这里引用此典,一方面是说自己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另一方面似乎也在告诉我们,诗人将与官场决绝,安于贫贱地过着田园生活。 “三径就荒。”该典故出自《三辅决录》。“蒋诩归里,荆棘塞门,舍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 游。”后“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作者引用西汉蒋诩的故事,一是惋叹,恨自己不早归;二是欣喜,手植松菊依然无恙;三是自喻,自况蒋诩,松菊 更是比喻自己高洁坚芳的品格。“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两句用自况自喻之法,在向我们描绘那个“性本 爱丘山”的高洁孤傲、卓然独立的诗人形象。 “审容膝之易安。”该典故出自《韩诗外传》卷九。“楚庄王使使赉金百斤,聘北郭先生。先生曰:‘臣有箕帚之使,愿入计之。’即谓夫人曰:‘楚欲以我为相,今日相,即结驷列骑,食方丈于前,如何?’妇人曰:‘夫子以织屦为食,食粥毚履,无怵惕之忧者,何哉?与物无治也。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 甘不过一肉。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殉楚国之忧, 其可乎?’于是遂不应聘,与妇去之。”作者化用北郭先生辞楚庄王之聘,以北郭之妻子的语句来表达自己宁安容膝之贫居,而不愿出去做官的心志。“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形成对比,即物质生活的清贫与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之间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我们 理解了作者看重的是自己傲岸的情怀。 这些借典寄寓了作者寓:甘贫淡泊之心 隐逸出世之志 传情志的意象 诗酒琴书、东皋舒啸、清流赋诗 高雅之物,高洁之地,清雅之事,寄寓作者任我自洽之志趣。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对大自然生机的生动描写寄托了作者的亲爱自然之生趣。 有多指的借喻意象 (1)门虽设而常关:常关之门又喻隔绝世俗之门。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可喻自身如无心之云,潇洒无碍。两个意象有共同传递出对“出则无心,归则有意”的人生思考。喻自身的人生选择。 (3)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幽深崎岖之路可喻归隐之路,而生趣盎然之风景可喻选择归隐后的人生风景. 归纳总结 本文具有“平淡自然,含意深远”的艺术特点,意象选择与使用上,自然贴切,多义暗示,寄托深远,使得文章含蓄有致,意蕴丰富,情感沛然。 后人评价陶渊明语言“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奇绝异语,放逸之致,栖托仍高。”实在是十分恰当,这对我们赏读古代文学作品应有启发意义
《<归去来兮辞>——意象的寄托性》课后练习(附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4分钟)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钟) 【参考答案】 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意思答对即可) 2.“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意思答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