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百合花》《荷花淀》比较阅读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无衣
《诗经·秦风》
课堂活动设计:
1、作为校报的主编,如果要给通讯员,新媳妇,“我”写一篇人物报道,你会写谁,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是导游,有游客到荷花淀旅游,请问你会如何介绍荷花淀的红色旅游;
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
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情节 对话 性格
夫妻话别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他们几个呢?”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怎么了,你?”
“你总是很积极的。”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嗯。”
“嗯,还有什么?”
情节 对话 性格
夫妻话别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关切责备
“他们几个呢?” 细致聪颖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柔中有韧
“怎么了,你?” 体贴机敏
“你总是很积极的。” 自豪埋怨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顾全大局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坚强理解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情深意重
“嗯。” 温柔和顺
“嗯,还有什么?”
“听说他们在这里还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 )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 )
“哪里就碰得这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 )
文静、含蓄
心直口快
稳重、谨慎
性急、冒失
腼腆、忸怩
个性化语言
商议探夫
乐观可爱的水乡女儿群体形象
归途说笑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象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得。”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刚当上小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不甘落后、乐观、自信、迅速成长
个性化语言
两次“伪装”
两个“馒头”
三次“百合花”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借被”和“献被”上;
四次“衣肩上的破洞”;
小通讯员:两次“伪装”,即小通讯员在枪筒里插上野菊花和树枝,以此体现小通讯员纯朴、自然的情趣,表现他对生活的热爱;
女人们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顺手又“丢”到水里去。
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致纸盒“捞”出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
【解析】在“探夫未遇”一场中,三个拟声词连用,并用逗号分开,节奏舒缓轻快,悦耳动听,显得轻松愉快、悠闲惬意,衬托出女子的乐观、开朗、纯朴的性格,她们早已把“探夫未遇”的懊丧抛到脑后去了,同时,也渲染了一个恬淡、宁静、令人陶醉的诗意氛围,为下文的紧张、激烈作了一种铺垫。
但“突遇敌人”,打破了刚才的平静,为躲避敌人的追赶,拼命飞快地摇船,七个拟声词连用,以急促的水声表现摇船节奏的加快,烘托遇敌时的紧张气氛。但我们又从这水声中感受到这些女子内心的沉着、镇定,船摇得快而不乱,显得团结、谐调、坚定,显示这些“白洋淀长大的青年女子的坚强、临危不惧的性格特征。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
细节描写
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
此心安处是吾乡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此心安处是吾乡
思考:战争是残酷的,作者为什么不还原真实的战争场景?而要描摹虚幻的诗意境界?
《百合花》与《荷花淀》被誉为战争诗化小说的“双璧”,都是用诗化表达进行“战争审美”,作家在战火硝烟中描摹诗情画意的乡土世界,塑造诗意灵动的人物,展现纯美崇高的人情,不是为了回避现实,而是为了唤醒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告诉我们,江山如此多娇,岂容敌寇肆意践踏 向往和平生活,守护美好家园,守护心中所爱,是我们民族永恒的精神信仰!
概念解读
诗化小说,一种追求诗美效果的小说,是小说和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擅长创造独特的意象,描绘细节,营造意境,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而不追求丰富曲折、连贯完整的故事情节。如汪曾祺的《受戒》,孙犁的《山地回忆》,铁凝的《哦,香雪》等。
诗的意境
诗化小说
诗性人物
诗化情感
谁不爱和平
妈妈爱和平
姐姐爱和平
妹妹爱和平
爸爸爱和平
爱爷爷和小华
白日里抓虾篓
爱秋庄稼
爱雨天里清鲜湿润的香味
爱他十八岁的稚气的圆脸
爱扛青竹的他
爱青竹在石级上拖得哗哗作响
爱新媳妇的刘海
爱枣红被子白色百合花
我们不爱
不爱汝看此书时,
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不爱楼船夜雪铁马秋风
不爱与子同袍修我戈矛
不爱与尔三矢,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不爱烟尘在东北,
辞家破残贼
不爱系人父子,
函人头颅
无国,无家,无诗,无远方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作业布置:
1、小通讯员牺牲了,“我”或者新媳妇应该还有很多来不及对他说的话,请以新媳妇的身份,写一段要对小通讯员说的话;
2、抗战胜利后,水生顺道回到家乡,第二天又要奔赴战场,这次夫妻送行话别,请写一段水生嫂对水生的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