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CO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自然界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温故知新
1、同桌复述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列举二氧化碳的几点用途。
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P120—P122,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是多少?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对人体有何影响?
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消耗途径分别有哪些?
3、说出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问题二】CO的性质及用途
1、CO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2、CO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的用途有哪些?分别用了它的什么性质?
4、CO使人中毒的原理是什么?
5、煤炉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上 ,
中 ,
下 ,
自学检测
1.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零碳”中的“碳”主要指( )
CO2 B. CO C. CH4 D. C
2.下列不属于CO性质的是 ( )
A、能溶于水 B、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
C、能被点燃 D、密度比空气略小
巩固训练
1.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 )
A.PM2.5与雾霾天气 B.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
C.形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
2.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循环如图所示,在X过程中关于氧气的作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支持人和动物的呼吸
B.在燃烧中作燃料
C.支持化石燃料的燃烧
D.在食物的腐烂中作氧化剂
3.你认为下列传闻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 )
A、冬天,某村一家人关门闭户在家烤火,导致全家煤气中毒
B、某地有个神秘的“死亡谷”,野兔和狗等低矮的动物走进去常会窒息而死
C、夜间室内有煤气泄露,可立即开灯检查
D、室内放置一大盆水,不可防止煤气中毒
4.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③反应前后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增加
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乙中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①②④ D.全部正确
5.不久前有人包厢聚餐吃火锅,导致六人一 氧化碳中毒。通过了解,他们使用两个炭火锅,在狭小通风不良的包厢聚餐了 1.5 小时后先后而 中毒。如图是此次中毒人员在高压氧舱进行急救。
(1)一氧化碳中毒俗称 中毒,中毒生 理机理是血液中的 和 CO 结合,导致人体缺氧而窒息甚至死亡。
(2)请写出上述中毒事件中 CO 产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 。 产生较多的 CO 存在的客观因素是 (从包厢的建筑结构 特点作答)。
(3)为了避免 CO 中毒,在使用以含有碳元素的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热水器时除了要注 意通风透气外,还有要注意什么安全事项?请你任答一点注意事项: 。
6.如图是某市科研所经过多年的连续观察和统计分析,绘制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变化趋势图。
(1)从图中可看出二氧化碳含量是逐年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你认为在每年四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的是 季。
(3)为了降低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有人设想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压入深海中,让其溶于海水并与水发生反应,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拓展探究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 组成的化合物,但其性质差异很大,其原因是: 。
(1)请用四种不同的化学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① ②
③ ④
(2)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
(3)要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