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4 21:3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某初级中学八年级(1)班同学为某期黑板报的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据此,你可以判断,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
A.十年内战,烽火绵延 B.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2.“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歌曲描述的史实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期间 B.红军长征期间
C.旧民主主义革命期间 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
3.“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4.某中学决定暑期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的实践活动,他们应该选择的路线是( )
A.瑞金—乌江—遵义—金沙江—大渡河—赤水—甘肃会宁—陕西吴起镇
B.瑞金—遵义—乌江—大渡河—金沙江—赤水—甘肃会宁—陕西吴起镇
C.瑞金—乌江—遵义—赤水—金沙江—大渡河—陕西吴起镇—甘肃会宁
D.瑞金—遵义—乌江—大渡河—赤水—金沙江—陕西吴起镇—甘肃会宁
5.“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长征途中,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
A.四渡赤水 B.强渡大渡河
C.飞夺泸定桥 D.巧渡金沙江
6.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其中1934年至1936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下降,与此相关的是( )
A.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B.北伐战争的失败
C.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长征的损失
7.“红军从瑞金出发时八万多人,历经十一个省,到陕北仅剩六千多人。”这一艰苦卓绝的革命壮举是( )
A.秋收起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
8.某校戏剧社的同学正在排演反映红军长征历史的课本剧,准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其出场顺序应该是( )
①血战湘江②过雪山③巧渡金沙江④四渡赤水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9.“过去我们就是由先生把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毛泽东这段话意在强调( )
A.共产国际应该对红军被迫战略转移负主要责任
B.遵义会议是中共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起点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由之路
D.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应排除所有外来因素的影响
10.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打了几个漂亮的战斗,其中不包括( )
A.四渡赤水 B.强渡大渡河 C.飞夺泸定桥 D.冲破四道封锁线
11.在中共召开的某次会议后,中共中央常委进行了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并在随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该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2.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某班的学生用这方法比较中国共产党的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①是中共历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 ②确定了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点
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红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八七会议 D.秋收起义
14.长征可以按照遵义会议分为前后两部分,遵义会议前红军遭到严重损失,如经历了湘江之战的重大伤亡,遵义会议后迅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彻底摆脱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这表明,遵义会议( )
A.建立新领导集体 B.实现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C.挽救了红军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5.遵义会议后红军战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四渡赤水和渡过金沙江等军事行动使红军此前面临的危急局面大为改观,使红军最终走上了胜利的道路。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C.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D.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6.“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 B.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保证红军胜利结束长征 D.指明中共战后奋斗方向
17.美国作家哈里森 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有( )
A.红军没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B.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D.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8.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通过画时间轴可以整体感知历史事件,培养时空观念。下图时间轴的描述准确的是( )
A.三个阶段代表了中共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过程
B.第一阶段描绘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及国共两党内战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与红军长征都发生在第二阶段
D.第三阶段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并取得了胜利
19.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下列表述能反映这一伟大壮举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20.这首诗所体现的精神是( )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不怕牺牲、乐观向上
C.万众一心、共御外辱 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21.为弘扬长征精神,同学们编排了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A.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B.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挥师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C.叶挺独立团攻克贺胜桥
D.长征推翻了北洋政府统治
22.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行军”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四渡赤水 B.渡过金沙江 C.会宁会师 D.吴起镇会师
二、材料分析题
23.看图说史。
(1)指出图中字母标注的长征途中的四个地点。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长征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3)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24.“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毛泽东曾多次引用此句感叹中国共产党创业之艰辛。于红船启航,历千山万水,唯有英雄多壮志。百年中共,百年风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开始的第一个阶段,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特别是五四运动,大革命的思想、干部、群众、青年知识分子都是这时开始准备的。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材料二 陈独秀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农民难以参加革命运动。李大钊则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李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年轻助手毛泽东的思维,李牺牲后,毛泽东将其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
﹣﹣刘伯承《回忆长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哪些准备?(可从思想、组织、阶级等方面进行阐述)。
(2)根据材料二,陈独秀与李大钊两人关于革命力量的观点有何不同?结合史实,阐述毛泽东是如何将李大钊的理念付诸实践的。
(3)材料三中提到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该会议为何能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新的生命”?(至少写两点)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A
6.D
7.B
8.C
9.C
10.D
11.C
12.B
13.A
14.C
15.D
16.C
17.C
18.C
19.C
20.B
21.B
22.C
23.(1)A.瑞金;B.遵义;C.吴起镇;D.会宁。
(2)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意义: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
(3)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紧密团结;爱国主义等。
24.(1)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陈独秀认为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李大钊认为农民是运动主力;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也就是井冈山道路。
(3)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