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文档属性

名称 04-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14 10:3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测试时间:2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3重庆江北期末)下列有关CO2的用途中,与其化学性质不相关的是 (  )
A.灭火     B.制汽水     C.人工降雨     D.作气体肥料
2.(2022山东滨州中考)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与此“低碳”理念不相符的是 (  )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用电需求
B.全民参与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C.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文明庆贺节日
D.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提倡绿色出行
3.(2023湖南长沙长郡双语实验中学月考)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主要因为其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4.(2023江苏常州二十四中月考)如图实验是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为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最终只有实验④中的紫色石蕊纸花会变红
B.实验④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由实验①③④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生成
D.实验②证明水和二氧化碳不反应
5.(2023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月考)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所示),分析两种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温室效应对人类有害无益
D.“低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其与水的反应,其中①②③是用石蕊染成紫色的滤纸条。下列设计最好的是 (  )
A.①是干燥的滤纸条,②③用水润湿
B.②是干燥的滤纸条,①③用水润湿
C.③是干燥的滤纸条,①②用水润湿
D.①②③都用水润湿
二、填空题
7.(2023北京朝阳期末)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1
实验2
(1)实验1: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中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其原因是            。
(2)实验2:观察到低处蜡烛先熄灭,片刻后高处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8.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如图所示,箭头表示碳的输送途径。
(1)途径①消耗空气中的    。
(2)途径②消耗CO2的量白天比夜晚    (填“多”或“少”)。
(3)途径④可使空气中CO2含量    (填“增加”或“减少”)。
(4)若要增大途径②CO2的消耗量,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的是   (写一条即可)。
9.用U形管完成CO2的性质实验:将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纱布条每隔2 cm用水润湿,然后将干湿相间的纱布条置于U形管中(如图所示)。
(1)实验1: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缓慢注入塑料漏斗里,干湿相间的石蕊纱布条中用水润湿的部分按照A→B→C→D的方向逐渐变红,而且AB段变红的速率比CD段变红的速率快。用水润湿的石蕊纱布条变红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AB段变红的速率比CD段变红的速率更快的原因是           。
(2)实验2:等到用水润湿的石蕊纱布条全部变红后,将其从U形管里取出,用吹风机对着纱布条吹热风,红色很快褪去并恢复为紫色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0.(2022辽宁营口中考)阅读下列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多措并举,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或将其转化、再利用等。
  二氧化碳经过聚合可以变成性能与聚乙烯相似的塑料,由这种塑料制成的薄膜埋在土壤里几天后就会被细菌吞噬掉。如果用这种材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话,不但解决了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
  树叶是大自然的杰作,它只用二氧化碳、水和阳光就能制造出有机物和氧气。人造树叶的原理很简单,由一块普通的硅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在催化剂与电流的共同作用下,像真正的树叶那样使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
  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
(1)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能带来的后果有      (任写一条即可);
(2)用二氧化碳聚合成的塑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优点是         ;
(3)人造树叶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     ;
(4)文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C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了其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用于制汽水的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干冰易升华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属于化学性质。
2.答案 A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与“低碳”理念不相符。
3.答案 C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化石燃料是目前的主要能源,不能禁止使用;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主要是因为其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因此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
4.答案 C 实验①和实验④中的紫色石蕊纸花均会变红;实验④需要与实验③对照,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由实验①③④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生成;实验②证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5.答案 D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除燃烧外,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中,氧气也参与了碳循环;温室效应起到了对地球保温的作用;“低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6.答案 B 要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其与水的反应,可设计②是干燥的滤纸条,①③滤纸条用水润湿,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滤纸条③先变成红色,①后变成红色,滤纸条②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二、填空题
7.答案 (1)CaCO3+2HCl CaCl2+H2O+CO2↑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解析 (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②中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其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2)观察到低处蜡烛先熄灭,片刻后高处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8.答案 (1)氧气 (2)多 (3)减少 (4)栽种树木(合理即可)
解析 (1)途径①是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空气中的氧气。(2)途径②是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白天光照强,所以途径②消耗CO2的量白天比夜晚多。(3)途径④是岩石中的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可使空气中CO2含量减少。
9.答案 (1)CO2+H2O H2CO3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H2CO3 CO2↑+H2O
解析 (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用水润湿的石蕊纱布条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AB段变红的速率比CD段变红的速率更快。
(2)碳酸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用吹风机对着纱布条吹热风,红色很快褪去并恢复为紫色。
10.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合理即可) (2)既解决了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 (3)糖类和氧气 (4)2CO2+6H2 C2H4+4H2O
解析 (1)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等。(2)用二氧化碳聚合成的塑料制作一次性快餐盒的优点是既解决了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3)人造树叶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类并释放出氧气。(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乙烯和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