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3.图形运动(一)《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课题 3 图形的运动(一)平移和旋转 课时 第二课时 执教者
解读课标 本课是图形运动里平移和旋转的第一个课时,也是同学们第一次接受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考虑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教学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中,引导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初步渗透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进而达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
解读学生 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也不会有意识地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教学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中,引导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本学段的学生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他们观察图形的平移常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解读教材 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学生新接触的内容,掌握这个知识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但作为数学概念则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因此,本课教学应从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在以往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然后通过观察思考,操作验证的学习方法掌握平移的方法,为今后学习平行线和推导基本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等几何知识做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准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在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点,发展形象思维;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对身边平移和旋转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能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发现平移或旋转后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
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去游乐园玩情境引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自然过渡到引导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进行研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利用的平移和旋转,感受数学的美,设置游戏和练习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学习方法 通过做一做、找一找、比一比、连一连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结果。积极参与游戏环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手段 学具辅助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让恐龙先生带领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2、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3、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1、谈话导入。2、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3、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以学生喜欢去的游乐园为突破口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本节课创设了学生去游乐园玩的生活情境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课堂真正成了生活化的课堂,特别是让学生用手势等来模仿表演物体的运动,让数学课堂真正的由枯燥变得活泼起来。
教学过程 二、探究新知 (一)、合作探究 1、这些游乐场的运动方法相同吗?那么你们四人小组想办法给它们分分类,看看可以分成哪几类? 2、操作要求:(1)小组合作讨论(2)怎么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 3、学生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分类的结果与分类的理由。(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4、师归纳:像缆车、小火车、滑滑梯等沿着笔直的路线运动,在数学中这种现象叫做平移;像大风车、摩天轮、转椅等它们运动的路线是成一个圆,这种现象叫做旋转。 5、揭题并板书:平移和旋转。、认识平移,学习例2.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认识旋转,学习例3.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1、师引导。2、操作要求:(1)小组合作讨论(2)怎么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 3、组织分组合作。4、师归纳。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分类的结果与分类的理由。(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路。在这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按运动方式的不同,对游乐园的各种游戏进行划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自然形成了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表象。
三、生活中的数学 1、生活中的平移。 (1)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2)学生举例(学生回答可能有升国旗、开抽屉、商场的电梯、工厂的电动大门等) (3)师生一起体验平移现象: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 2、生活中的旋转。 (1)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2)说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学生可能会说钟面的指针、风车、电风扇、旋转木马、洗衣机脱水、厨房的换气扇、拧水龙头等等) (3)师生一起来体验旋转现象: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1、生活中的平移,引入。2、生活中的旋转。3、师生互动。 师生一起体验平移现象: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师生一起来体验旋转现象: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这个环节中充分为学生创造了“做中学”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学具表示平移和旋转,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协作、相互竞争中体验成功、获得进步,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发展了学生的平面空间变换观念。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观察下面物体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2、迷途的章鱼找到家。谈话:哪些章鱼可以去哪个家?帮一帮它们。 请学生上来展示。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填一填。判断题。 通过习题巩固。小组分组合作,完成挑战。 小组分组合作,完成挑战。 在“做中学”,让学生亲手去移一移,再一次落实感知平移的过程。通过判断物体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和动手画一画,巩固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发展学生的平面空间变换观念。
板书设计 沿着直的路线运动 大小 不变图形的 平移 方向运动 位置 变平移 绕着固定的一点或轴转动和旋转 旋转 方向 变 位置 大小 不变
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则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突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是以参与探索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研究,这样,师生间建立的是平等、和谐、伙伴的关系。在实施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我们不应停留在理念的学习上,还应把内化了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外化出来,但在实践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我在评价学生的发言时,有些单调,有时不够确切,激励性的语言不够丰富,教学语言还不是很精练、准确,突发事情上,教学机智还不够等,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学习,注意提高。
附件3:
导学案设计模板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教材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直观地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平移与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自主预习 让孩子们找一找生活中是否存在有这种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让同学们找一找。结合课本知识理解。
合作学习 任务一: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任务二:学生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分类的结果与分类的理由。(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任务三:师生一起体验平移现象: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任务四:师生一起来体验旋转现象: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任务五:小组分组合作,完成挑战。
目标评价 课堂测评:观察下面物体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2、迷途的章鱼找到家。(创设游戏活动)3、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填一填。4、判断题。(创设游戏活动)
学习收获(反思):平移和旋转,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则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突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是以参与探索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研究,这样,师生间建立的是平等、和谐、伙伴的关系。在实施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我们不应停留在理念的学习上,还应把内化了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外化出来,但在实践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我在评价学生的发言时,有些单调,有时不够确切,激励性的语言不够丰富,教学语言还不是很精练、准确,突发事情上,教学机智还不够等,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学习,注意提高。
附件4:
福绵区小学数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录像课参评信息表
姓 名 工作单位 年龄 课 题 年级、册 手 机 指导老师
何丽武 福绵区樟木镇调马小学 29 3.图形的运动(一)平移和旋转 二年级下册 1877636825 温红涂秀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