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单元练习 -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册 粤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单元练习 -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册 粤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14 10:5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 单元练习 -2023-2024学年九年化学上册 粤教版
一、单选题
1.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编制元素周期表的俄国科学家是
A.侯德榜 B.屠呦呦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
2.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科学探究素养的必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用滴管取液体 B.量取液体
C.滴加液体 D.取用粉末药品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食品的冷藏保鲜 B.用石油炼制出汽油和煤油等产品
C.用海水晒盐 D.用甲烷等为原料制造金刚石
4.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加热液体 B.熄灭酒精灯
C.装粉末状固体 D.闻药品气味
5.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能升华
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金刚石可以在液氧中燃烧
D.水蒸发产生水蒸气
6.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镁条燃烧 B.钢铁生锈
C.酿谷成酒 D.干冰升华
7.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Fe2O3、Zn五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A.硝酸铜 B.稀盐酸 C.稀硫酸 D.二氧化碳
8.使用前,天平指针向右偏,未经调零即用天平进行称量,当天平达到平衡后,其读数与被称量物质的真实质量比较(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9.液体药品一般存放在 内,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应用 和胶头滴管。正确读取示数的方法是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 ,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10.请将下列实验中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的序号填入恰当的空格中。
A.试管破损 B.标签被腐蚀 C.失火 D.试剂被污染
(1)刚被加热的试管立即用冷水清洗 ;
(2)倾倒液体,标签没朝着手心 ;
(3)未清洗的滴管吸取别的试剂 ;
(4)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
11.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倒开水时,要把水瓶的软木塞 (填“倒放”或“正放”)在桌面上,其操作与化学实验室里取 的操作相似。
(2)厨房里的食用油用 (填“细”或“广”,下同)口瓶盛装,食盐用 口瓶盛装,与实验室贮存药品相似。
(3)遇到安全事故要及时正确处理,比如酒精灯被不慎打翻着火,应该 。
(4)对实验剩余的药品要学会正确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倒入水池,用水冲走 B.带回家玩
C.放入实验室指定的容器中 D.扔掉
三、实验题
12.下列是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收集气体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指定序号的仪器名称:A D
(2)在溶解固体时,C的作用是 用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 面的 处保持水平。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F装置收集氧气,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 法;不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四、简答题
1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下列所给的情景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及生活经验确定下列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并说明理由。
(1)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发生了 变化, 理由是 。
(2)冬日白雪缓慢消融,发生了 变化, 理由是 。
(3)用粮食酿白酒,发生了 变化, 理由是 。
14.自行车作为常用的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符合环保要求。下图是一款自行车的示意图。
(1)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一种即可,下同);属于合金的是 ;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
(2)车架表面刷油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 ;
请再提出一条可延长自行车使用寿命的建议 。
(3)当今自行车外形美观,材质轻便.牢固,除了代步,还可作为健身工具。由此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 。
五、科学探究题
15.小明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下列探究。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 s后取出;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③用火柴去点白烟;
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⑤熄灭蜡烛;
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 。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 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实验结论
点燃前 石蜡块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 用指甲在蜡烛表面划过,会 石蜡的密度比水 石蜡的硬度
燃着时 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此处温度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 a.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b.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 、
熄灭后 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白烟是
六、综合应用题
16.(青岛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近年来青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科学经略海洋,高质量发展海洋产业。
(1)获取淡水:在淡水缺乏时,可以利用如图简易装置获取淡水,其原理是 。
(2)海底矿物。海底蕴含的可燃冰(主要成分是CH4)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CH4属于 (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海洋动力资源一潮汐能,是一种清洁、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可再生资源。潮汐能发电实现了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其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海洋生物资源。海洋为人类生活提供很多鲜美的食品,青岛传统美食鲅鱼水饺,配料如表所示:
主料 辅料
面粉鲅鱼肉 黄瓜、花椒粉、料酒、食盐、植物油、水
鲅鱼肉中含有丰富的 ,它在消化道内会转化成可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水饺皮的主要成分淀粉在人体内酶的作用下最终转化成 ,再缓慢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5)海洋化学资源。下图是综合利用海洋化学资源的流程图:
①操作X的名称是 。
②若所取海水中含有氯化钠、硫酸镁、氯化钙三种可溶性物质。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BaCl2溶液、NaOH溶液和 溶液。操作④是 。
③制镁的流程步骤II中判断稀盐酸足量的方法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故错误。
B、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故选项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A
【详解】A、用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先用手捏胶头,再把尖嘴伸入试剂瓶液体中吸取液体,故A不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正确;
C、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在试管的正上方,且不能碰到试管管壁,故C正确;
D、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的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D正确。
故选A。
3.D
【分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详解】A、干冰用于食品的冷藏保鲜,因为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B、用石油炼制出汽油和煤油等产品,是因为石油是混合物,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开,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C、海水晒盐是将水蒸发,固体析出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体现物理性质,选项错误;
D、用甲烷等为原料发生化学反应制造金刚石,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选项正确。
故选D。
4.A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与桌面成45°角,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A符合题意;
B、熄灭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去吹,故B不符合题意;
C、向试管中装粉末状药品时,先把试管斜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故C不符合题意;
D、闻药品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近试剂瓶口,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A、干冰能升华属于物理性质,则A错误;
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则B错误;
C、金刚石具有可燃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则C正确;
D、水蒸发产生水蒸气属物理性质,则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A、镁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酿谷成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点睛】一般有“燃烧”两字,为化学变化。
7.C
【详解】试题分析:稀硫酸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与氯化钡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应选C项。
考点:物质间的反应
8.B
【详解】开始天平指针向右偏,说明右盘重,相当于右盘加入了一定的杂质,此时称量物放在左盘,右盘加砝码,天平平衡时,物质的质量=读数 +杂质的质量,因此读数小于被称量物的真实质量。故选B.
9. 细口瓶 量筒 水平
【详解】液体药品一般存放在细口瓶内,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应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正确读取示数的方法是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10. A B D C
【详解】(1)刚被加热的试管立即用冷水清洗会使试管破裂;
(2)倾倒液体,标签没朝着手心会让标签被腐蚀;
(3)未清洗的滴管吸取别的试剂会试剂被污染;
(4)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可能失火造成危险。
故答案为:(1)A;(2)B;(3)D;(4)C。
【点睛】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1.(1) 倒放 (液体)药品
(2) 细 广
(3)立即用湿抹布将火盖灭
(4)C
【详解】(1)倒水时,软木塞要倒放,防止污染试剂,其操作与 化学实验室里取液体药品的操作相似。
(2)食用油要用细口瓶盛装,食盐用广口瓶盛装。
(3)若酒精灯被不慎打翻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将火盖灭。
(4)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故选C。
12. 漏斗 胶头滴管 搅拌加速溶解 最低 排水集气 氧气的密度空气大
【详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是漏斗,B是胶头滴管;
(2)在溶解固体时,C是玻璃棒,C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用B量取液体,B是量筒,B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F装置收集氧气,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排水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不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13. 化学变化 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产生了新物质; 物理变化 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用粮食酿白酒产生了新物质
【详解】(1)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发生了化学变化
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产生了新物质。
(2)冬日白雪缓慢消融,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3)用粮食酿白酒,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发生了化学变化。
用粮食酿白酒产生了新物质。
14. 塑料(橡胶) 不锈钢(或钢) 铁 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 雨淋后及时清洗擦干后涂上油(合理即可) 化学能够开发新的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详解】(1)塑料和橡胶属于合成材料,不锈钢属于合金材料,钢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铁;
(2)车架表面刷油漆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自行车被雨淋后及时清洗擦干后涂上油能延长自行车的使用寿命;
(3)化学能够开发新的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15. ④①②⑥⑤③ 石蜡浮在水面 留下划痕 小 较软 a 最高 水雾 变浑浊 外焰 水 二氧化碳 石蜡固体小颗粒
【详解】(1)首先了解蜡烛的物理性质,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再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根据火柴各部分的燃烧情况,了解火焰各部分的温度;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看有无水雾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最后熄灭蜡烛,用火柴去点白烟,看白烟是否可燃;故填:④①②⑥⑤③;
(2)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 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实验结论
点燃前 石蜡块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石蜡浮在水面; 用指甲在蜡烛表面划过,会留下划痕。 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石蜡的硬度较软
燃着时 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炭化,说明此处温度最高;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b.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水和二氧化碳
熄灭后 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16.(1)利用太阳光照射提供热量使海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冷凝之后形成液态水,滴落到水杯中,得到淡水
(2)有机物
(3)物理
(4) 蛋白质 葡萄糖
(5) 过滤 碳酸钠/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沉淀完全消失
【详解】(1)图中的装置得到淡水的原理是利用太阳光照射提供热量使海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冷凝之后形成液态水,滴落到水杯中,得到淡水;
(2)CH4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3)潮汐能发电实现了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其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鲅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在消化道内会转化成可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水饺皮的主要成分淀粉在人体内酶的作用下最终转化成葡萄糖,再缓慢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5)①操作X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属于过滤操作;
②若所取海水中含有氯化钠、硫酸镁、氯化钙三种可溶性物质。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BaCl2溶液(氯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NaOH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和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然后经过操作Y过滤即可得到滤液2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以及氯化钠,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即可得到食盐水,故操作④为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③海水或卤水均含有氯化镁,氯化镁溶解在海水中,不能直接提取出来,经过①、②两个步骤将海水中的镁离子提取出来,得到纯净的氯化镁,然后电解才能得到镁,即加入石灰乳,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得到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制镁的流程步骤II中当沉淀完全消失即可说明稀盐酸已经足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