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教学主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 本章主要的化学概念: 空气的组成; 氧气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学科 初中化学 年级 九年级上
单元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授课人 Xxx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 课题1 从定量的角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来了解空气的组成,以及对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的了解,将空气作为九年级化学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题2 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观察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原理,进而归纳出氧气的性质。认识化学中的基本反应:化合反应。 课题3 进一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的作用,通过制取氧气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规范操作,连接仪器装置,选择气体收集方法,参与到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相关概念的教学顺序为:空气中氧气的测定→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制取氧气主要方法和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初步认识,从化学角度认知某一物质时的一般思路。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空气入手,引导学生将化学学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单元中安排了氧气制取实验、探究、讨论、空气及氧气调查与研究等栏目,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实验活动中,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实验。 本单元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和分解反应的认识。 本单元教学难点: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记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单元学情 学生已经对我们周围的空气和氧气有基本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在化工生产中连接且丰富的重要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最为紧密;也因为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能与多种金属非金属物质发生反应。本单元通过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的学习,使我们对氧气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为进一步认识某一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思路与方法,比如:二氧化碳,水,金属等物质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章学习可以进一步引导我们进入化学的世界,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不可分。通过氧气的制取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练习第一章所学的实验室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讨论探究,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精神。
单元目标 认识空气的组成及含量,以及对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的了解,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初步认识,从化学角度认知某一物质时的一般思路。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木炭,铁丝,硫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以及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了解与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化学现象的解释。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的作用。练习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讨论探究,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精神。
达成评价
知识评价 节名 基础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课题1 空气 空气的组成成分和含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及原理;混合物和纯净物;空气主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课题2 氧气 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检验方法;铁丝、木炭和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课题3 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收集氧气方法的选择;氧气的工业制法;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中的作用;催化剂和催化剂的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判断
单元实施
课型 安排 课时 设置 课时 目标 达成 评价 任务 活动 当堂 检测 课时 作业
新授课 1 空气的组成及成分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及原理。 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对常见的物质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及原理;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初步认识。 1、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研究。 2、红磷燃烧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实验现象及误差分析。 3、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含量。 4、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与联系。 校本P31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1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木炭,铁丝,硫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现象。 认识化和反应和氧化反应 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描述木炭,铁丝和硫的燃烧现象。 判断常见的化学反应及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检验 铁丝,木炭和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化合反应 校本P36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2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催化剂的作用 气体制备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的作用 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 能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气体的制备方法 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分解反应以及催化剂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校本P41页第1题、第2题;P42页第4题 校本课时作业
课时设计(课题1)
课题 空气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知识主要是认识空气的组成及含量,以及对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的了解,通过对我们最熟悉最常见的空气的分析,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将化学学科更具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仅知道这些常识是不够的,需要系统地掌握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质,需要系统地学习对物质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就显得比较重要。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空气并不陌生并且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从空气定量的角度对空气进行成分分析是并不熟悉的。对空气的认知仅停留在常识层面。由于学生尚不完全具备相应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独立设计并完成“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有一定困难,所以,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3.学习目标确定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含量; 2.红磷燃烧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实验现象及误差分析; 3.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4.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初步认识; 5.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6.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勤于思考,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4.学习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化学知识 很好 一般 不好
1.空气的组成成分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及原理
3.混合物与纯净物
4.空气中主要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5.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探究能力 1.能够动手连接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2.能够分析实验误差,以及注意事项。
3.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操作。
4.能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科学态度 1.保持并发展对化学的研究的兴趣,愿意分享和交流。
2.保持对身边化学的研究和学习,愿意更深层次的观察和了解。
3.保持团结协作,科学严谨的精神,愿意实事求是追求化学真理。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讨论观察实验现象,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3分:小组分工不够明确,各抒己见,但不能整合观点。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氧气含量测定实验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氧气含量测定实验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任务一:导入新课
【谜语】说是宝,真是宝,植物动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谜底是什么? 【问题】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什么?含量各是多少? 【板书】课题1 空气 谜底:空气。 学生尝试说出空气的组成成分,并思考它们的含量。 通过谜语互动,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对空气的成分进行探讨,对空气的有初步的认识。
任务二:新课讲授: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演示实验】 通过介绍拉瓦锡实验原理启发学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并做红磷燃烧实验对空气中的含量进行测定。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现象;(2)水面变化情况。 【引导】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在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2)反应前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的原因?(3)红磷熄灭并冷却后在打开弹簧夹为什么?(4)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1/5。 结论: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小号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板书】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思考。 分小组讨论,交流获得结论并汇报。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1/5。 结论: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小号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实验误差分析。 小组讨论积极,观察仔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交流。 展示时:思维清晰,表述准确。
任务三:新课讲授2.空气的组成成分
【多媒体展示】空气组成成分的饼状图 【提问】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之外还有哪些气体?体积分数是多少?有什么用途呢? 【板书】 空气的组成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和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学生观察并回答空气组成成分及各自占比。 回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能说出空气组成成分及各自占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认识到化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作用。
任务四:3.混合物与纯净物
【提问】结合空气的组成,说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并列举常见物质进行判断。 【板书】 混合物和纯净物 【提问】空气常见的污染及来源有哪些?该如何防治呢? 【板书】 保护空气 学生能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与联系并应用。 【学生练习】判断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纯净物?哪些属于混合物? ①洁净的空气;②五氧化二磷;③氧化汞;④冰水混合物;⑤稀有气体;⑥液氧;⑦澄清石灰水;⑧二氧化碳;⑨河水。 学生思考、回答。 能根据混合物和纯净物的说出常见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通过了解空气常见的污染,来源以及防治措施。更加爱护我们的大气环境。学习一些化学方法去改善环境。
任务五:课堂小结,随堂反馈
【提问】学完本课题,你收获…… 【反馈练习】校本 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延伸 巩固所学
板书设计 课题1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空气的组成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和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混合物和纯净物 4、保护空气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校本课时作业 (2)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你知道那些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呢? (3)红磷燃烧实验,能用其他物质来代替吗?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实验演示帮助同学们更直观了解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切身感受到对物质的化学探究。进一步引导同学们进入化学的世界,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不可分。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课题我采用一课时讲述,本节考点较多多,主要是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空气的组成成分,用途,污染与防治。对于实验中的误差分析,这是在化学实验中很重要的一步,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实验,可能对一些误差分析不是特别熟悉。理解相关原理,将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实验并不是每一次都会成功,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分析,总结,减少误差。对此,要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要养成相互合作,讨论探究,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精神。总体来看,学生们对化学充满着好奇与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化学探究的过程当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