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教学主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本章主要的化学概念: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学科 初中化学 年级 九年级上
单元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授课人 Xxx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 从定量的角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来了解空气的组成,以及对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的了解,将空气作为九年级化学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课题2 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观察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原理,进而归纳出氧气的性质。认识化学中的基本反应:化合反应。课题3 进一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的作用,通过制取氧气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规范操作,连接仪器装置,选择气体收集方法,参与到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相关概念的教学顺序为:空气中氧气的测定→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制取氧气主要方法和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初步认识,从化学角度认知某一物质时的一般思路。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空气入手,引导学生将化学学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单元中安排了氧气制取实验、探究、讨论、空气及氧气调查与研究等栏目,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实验活动中,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实验。本单元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和分解反应的认识。本单元教学难点: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记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单元学情 学生已经对我们周围的空气和氧气有基本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在化工生产中连接且丰富的重要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最为紧密;也因为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能与多种金属非金属物质发生反应。本单元通过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的学习,使我们对氧气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为进一步认识某一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思路与方法,比如:二氧化碳,水,金属等物质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章学习可以进一步引导我们进入化学的世界,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不可分。通过氧气的制取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练习第一章所学的实验室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讨论探究,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精神。
单元目标 认识空气的组成及含量,以及对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的了解,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认识,从化学角度认知某一物质时的一般思路。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木炭,铁丝,硫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以及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了解与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化学现象的解释。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的作用。练习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讨论探究,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精神。
达成评价
知识评价 节名 基础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课题1 空气 空气的组成成分和含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及原理;混合物和纯净物;空气主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课题2 氧气 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检验方法;铁丝、木炭和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课题3 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收集氧气方法的选择;氧气的工业制法;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中的作用;催化剂和催化剂的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判断
单元实施
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任务活动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新授课 1 空气的组成及成分含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及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对常见的物质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及原理;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初步认识。 1、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研究。2、红磷燃烧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实验现象及误差分析。3、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含量。4、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与联系。 校本P31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1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木炭,铁丝,硫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现象。认识化和反应和氧化反应 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描述木炭,铁丝和硫的燃烧现象。判断常见的化学反应及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检验铁丝,木炭和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校本P36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2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催化剂的作用气体制备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的作用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能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气体的制备方法 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分解反应以及催化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校本P41页第1题、第2题;P42页第4题 校本课时作业
课时设计(课题2)
课题 氧气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以学生最熟悉、自然界存在最广泛的物质之一:氧气,作为学习的范例进行学习。这是学生第一次将化学实验与研究纯净物的性质结合起来,需要学习如何设计实验,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因此,方法的指导是本课的重要任务之一。还有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所以,本课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2.学习者分析 首先,对于氧气,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知识,再经过前面对空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在知识背景上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另外,本课是研究纯净物性质和用途的起始课,怎样研究物质?学生在学习思路和方法上还存有欠缺,所以,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了解学习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实验和生活常识,能说出氧气的物理性质,知道氧气的一般检验方法。2.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3.通过总结、归纳氧气的性质,能归纳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一般特征,并初步形成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5.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勤于思考,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4.学习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化学知识 1.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检验方法
2.铁丝、木炭和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3.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探究能力 1.能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2.氧气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态度 1.保持并发展对化学的研究的兴趣,愿意分享和交流。
2.保持对身边化学的研究和学习,愿意更深层次的观察和了解。
3.保持团结协作,科学严谨的精神,愿意实事求是追求化学真理。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讨论观察实验现象,积极参与,各抒己见。3分:小组分工不够明确,各抒己见,但不能整合观点。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检验氧气以及铁,硫,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检验氧气以及铁,硫,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检验氧气以及铁,硫,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任务一:导入新课
【情境设想】假如现在你要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引导】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已经知道氧气可以供给呼吸,上节课我们学到氧气可以支持燃烧,那氧气还有没有其他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探究氧气的性质。【板书】课题2 氧气 学生思考、回答。食物登山装备氧气 通过情境互动,引入课题,学生能积极代入情境回答问题,意识到氧气的重要性。
任务二:新课讲授1.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研究物质性质我们会从两方面去研究,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那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等【展示】一瓶氧气从这瓶氧气中你们能观察出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呢?【总结】常温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展示】资料卡片: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在室温下,1 L水中只能溶解约30 mL氧气;氧气的三态变化。【提问】这能表明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你能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吗?【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学生思考、回答。观察氧气,总结观察现象并回答。学生思考、回答。 能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物质的性质;能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任务三:氧气的检验
【探究】如果老师没有提前说明这瓶气体是氧气,那同学们还能根据看到的现象,判断这是一瓶氧气吗?为什么?那我们该如何验证这是一瓶氧气呢?【总结】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板书】二、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分小组讨论,交流获得结论并汇报:不能判断,还有很多其他气体也是无色无味。学生思考、回答。 掌握检验氧气的方法。
任务四:氧气的化学性质
【提问】接下来我们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说明了什么?【演示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接下来我们通过观察实验,看看氧气还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观察并填写表格。【板书】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与硫:硫+氧气二氧化硫;(2)氧气与铁:铁+氧气四氧化三铁;(3)氧气与炭: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观看、并记录;小组讨论,总结现象并回答。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描述铁、硫、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并能书写文字表达式。
任务五:化合反应
【分析】根据硫、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总结一下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讲解】化合反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特点:多变一。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板书】四、化合反应;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学生思考、阅读课本,总结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能判断化学反应属于什么类型。
任务六:课堂小结,随堂反馈
【提问】学完本课题,你收获……【反馈练习】校本 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延伸 巩固所学
板书设计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二、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三、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与硫:硫+氧气二氧化硫;(2)氧气与铁:铁+氧气四氧化三铁;(3)氧气与炭:木炭+氧气二氧化碳;四、化合反应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校本课时作业(2)查阅资料,氧气的用途还有哪些?(3)在做硫粉的燃烧实验时,为什么在集气瓶瓶底放少量的水?(2)在做铁丝的燃烧实验时,为什么在集气瓶瓶底放少量的水?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实验演示帮助同学们更直观了解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切身感受到对物质的化学探究。进一步引导同学们进入化学的世界,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不可分。
9.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主要是探究氧气的性质,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是化学课程中,第一次对物质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与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学生首次接触这种系统全面学习化学物质的方法,可能存在不熟悉探究步骤,以及不知道该从哪方面去进行学习。我应该设置总-分-总的结构去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氧气的探究方向,再进入性质的一步步探究。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多交流,提醒学生做化学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性,标准型。认真仔细观察实验并记录,帮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