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21 11:4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教学主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本章主要的化学概念: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学科 初中化学 年级 九年级上
单元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授课人 Xxx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 从定量的角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来了解空气的组成,以及对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的了解,将空气作为九年级化学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课题2 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观察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原理,进而归纳出氧气的性质。认识化学中的基本反应:化合反应。课题3 进一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的作用,通过制取氧气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规范操作,连接仪器装置,选择气体收集方法,参与到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相关概念的教学顺序为:空气中氧气的测定→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制取氧气主要方法和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初步认识,从化学角度认知某一物质时的一般思路。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空气入手,引导学生将化学学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单元中安排了氧气制取实验、探究、讨论、空气及氧气调查与研究等栏目,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实验活动中,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实验。本单元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和分解反应的认识。本单元教学难点: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记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单元学情 学生已经对我们周围的空气和氧气有基本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在化工生产中连接且丰富的重要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最为紧密;也因为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能与多种金属非金属物质发生反应。本单元通过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的学习,使我们对氧气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为进一步认识某一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思路与方法,比如:二氧化碳,水,金属等物质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章学习可以进一步引导我们进入化学的世界,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不可分。通过氧气的制取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练习第一章所学的实验室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讨论探究,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精神。
单元目标 认识空气的组成及含量,以及对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的了解,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认识,从化学角度认知某一物质时的一般思路。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木炭,铁丝,硫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以及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了解与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化学现象的解释。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的作用。练习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讨论探究,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精神。
达成评价
知识评价 节名 基础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课题1 空气 空气的组成成分和含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及原理;混合物和纯净物;空气主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课题2 氧气 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检验方法;铁丝、木炭和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课题3 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收集氧气方法的选择;氧气的工业制法;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中的作用;催化剂和催化剂的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判断
单元实施
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任务活动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新授课 1 空气的组成及成分含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及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对常见的物质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及原理;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初步认识。 1、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研究。2、红磷燃烧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实验现象及误差分析。3、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含量。4、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与联系。 校本P31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1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木炭,铁丝,硫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现象。认识化和反应和氧化反应 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描述木炭,铁丝和硫的燃烧现象。判断常见的化学反应及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检验铁丝,木炭和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校本P36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2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催化剂的作用气体制备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的作用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能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气体的制备方法 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分解反应以及催化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校本P41页第1题、第2题;P42页第4题 校本课时作业
课时设计(课题3)
课题 制取氧气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气体的制取是学生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并且是通过本课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即:如何确定实验原理,如何确定实验发生装置,如何确定实验收集装置等。使学生从药品选择到实验操作都形成规范的思路,为今后学习更多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而且学生还能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2.学习者分析 对于物质的学习,我们一般按照先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再学习物质的制法的基本思路去学习。在《空气》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用途;在《氧气》中,又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再加上学生之前已经认识了一些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学习了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排水集气等基本操作,具备了学习制取氧气的知识基础。因此,教材安排本课是水到渠成。本课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由于初次接触气体制备,学生在思维上和操作上都不熟悉。需要耐心引导和示范。
3.学习目标确定 1. 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2. 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3.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4.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5.认识分解反应,并会判断分解反应;6.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7.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勤于思考,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4.学习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化学知识 很好 一般 不好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2.氧气的工业制法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4.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5.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判断
探究能力 1.能够动手搭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3.能完成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
科学态度 保持并发展对化学的研究的兴趣,愿意分享和交流
2.保持对身边化学的研究和学习,愿意更深层次的观察和了解。
3.保持团结协作,科学严谨的精神,愿意实事求是追求化学真理。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但实验时不能合理实施实验步骤。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有些注意事项没注意到。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现象、实验数据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任务一:导入新课(课时1工业制氧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知识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同学们还记得吗?填写以下表格。氧气的物理性质我们已经回顾,那氧气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引导】氧气不仅能够供给呼吸,参与光合作用,还应用在医疗急救、潜水、航天、气割气焊、炼钢等,在普通实验室中怎样才能比较容易的在实验室中制得比较纯净的氧气呢?【板书】课题3制备氧气 课时1 学生思考、填写表格。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三态变化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回顾旧知导入今天的课程,能准确填写表格。
任务二:新课讲授:课题3制备氧气 课时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讲述】课本P37页,总结实验制取氧气的方法。【总结】实验室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板书】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实验原理推测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以及为什么要选用该仪器。【实验装置】实验药品为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用的反应容器为试管、酒精灯、集气瓶,铁架台和导管、水槽。【板书】【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讨论】气体的收集方法一般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根据氧气的性质,收集氧气应该采用那种方法?【总结】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可使用向上排空气法。【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2)导管不能伸入太长,便于气体的导出。(3)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实验步骤】教师演示实验,并邀请同学一起连接实验装置,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表格。【板书】查、装、定、点、收、移、熄【总结】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主要实验步骤:①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之平铺在试管底部,管口塞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③定:用铁夹夹持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加热(记得预热);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开始收集);⑥离:实验完毕,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撤离水面(防止水倒吸回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⑦熄:熄灭酒精灯。【提问】收集气体时,我们如何得知氧气已经收集满了?【验满方法】(1)用排水法收集:当集气瓶中的水排完,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学生阅读、回答。学生思考并回答。小组讨论、总结并回答。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同学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编号现象(1)(2)小组讨论并回答。 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原理方法,实验装置和步骤。小组讨论积极,观察仔细。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交流。展示时:思维清晰,表述准确。 掌握实验步骤并能实时操作,连接实验装置。能根据物质性质选用合适的收集气体的方法。
任务三:新课讲授:氧气的工业制法
【阅读】我们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那在工业上,需要大规模的生产应用氧气,我们可以采用那些方法呢?阅读课本P40页。【总结】氧气的工业制法液态空气分离法;2.膜分离法。——两种方法皆为物理变化。【播放科普视频】具体了解两种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板书】二、氧气的工业制法液态空气分离法;2.膜分离法。 学生阅读、总结、回答。 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任务四:新课讲授:课时2过氧化氢制氧气、分解反应
【回顾】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请同学们说出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气体收集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过氧化氢制氧气。【板书】课题3制备氧气 课时2过氧化氢制氧气【讲解】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实验原理】过氧化氢水 + 氧气【思考】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并填写表格。【实验装置】【实验视频】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了解实验操作过程。【板书】实验原理:过氧化氢水 + 氧气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液加热收集装置: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学生思考、回答。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收集装置选择依据学生思考并填写表格。学生观看视频并记录观察现象。 掌握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方法。能选用合适的实验装置。准确表述实验现象
任务五:新课讲授:探究二氧化锰的作用
【提问】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什么?它参与反应了吗?【猜想】二氧化锰只加快了反应速度,并不参加反应。【引导】过氧化氢分解时,速率缓慢;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设计实验】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定量),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3.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总结】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这种物质一般叫作催化剂或触媒。【板书】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一变”、“二不变”【多媒体展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并引导学生总结。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3. 催化剂的特点:“一变”: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二不变”: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阅读】阅读课本P40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学生分小组讨论,提出猜想。查阅资料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总结。学生观看多媒体、总结。学生阅读、总结。 小组讨论积极,观察仔细。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交流。展示时:思维清晰,表述准确。掌握催化剂和催化剂的作用。
任务六:新课讲授:分解反应
【讲解】实验室中还可以通过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氯酸钾氯化钾 + 氧气。通过学习,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并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总结】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特点:一变多。【板书】分解反应:一变多【练习】课本P41页第2题 学生思考、回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氯酸钾氯化钾 + 氧气学生练习。 能判断分解反应。
任务六:课堂小结,随堂反馈
【提问】学完本课题,你收获……【反馈练习】课本P41页第2题 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延伸 巩固所学
板书设计课题3制备氧气 课时1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体加热收集装置: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二、氧气的工业制法1.液态空气分离法;2.膜分离法。课题3制备氧气 课时2过氧化氢制氧气实验原理:过氧化氢水 + 氧气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液加热收集装置: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补充:氯酸钾氯化钾 + 氧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一变”、“二不变”分解反应:一变多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1).校本P41页地第1~3题;(2)单元小结。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节课运用了多媒体视频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形象的进入化学世界,了解化学世界,更采用了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并邀请学生参与互动,是学生近距离接触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能力,以此,创造一个图文声像结合的立体化教学场景。利用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共同探究。帮助学生学习了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排水集气等基本操作。
9.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制备氧气的实验讲解,让学生初步掌握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即:如何确定实验原理,如何确定实验发生装置,如何确定实验收集装置等,具备一定的实验基础。本课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由于初次接触气体制备,学生在思维上和操作上都不熟悉。需要耐心引导和示范。更加要注意提醒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今后的课程中,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更加紧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