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负责之苦,悟尽责之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体负责之苦,悟尽责之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4 11:16:1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体负责之苦,悟尽责之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从体裁来看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从“最苦”“最乐”两个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别出心裁地提出负责人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启迪我们要直面人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文章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再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在此基础上增加“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快乐”,最终说明责任越大,快乐越大,逃避责任,自投苦海。
本节课是《最苦与最乐》的第二课时,在完成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议论文文体、梳理出文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整体思路结构等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对责任、对人生苦乐辨证关系的深入探讨,即对本文中心思想的探讨学习,并借此引发学生对责任的思考,明确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尽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有担当,敢负责的少年。
二、学情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略读、默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并能较为灵活地进行应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环节的需要,安排不同的阅读方式,有层次地阅读这篇文章。同时近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得到提升,自我思考的能力也有所增强,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安排小组交流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但需要注意,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课堂上会随文本或问题提出自己新的想法,要有相应的课堂机智,应对学生的各种疑问。
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他们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观念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但甄别能力有限,需要老师加强引导,培养学生去芜存菁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教学目标
1. 有选择地迅速浏览课文,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2. 对内容和表达深入把握,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体悟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辨证认识,从而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快问快答
1.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苦是什么?
2.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乐是什么?
3. 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有怎样的认识?
4. 作者的中心论点如何概括?
5. 作者在论述中心论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二)回忆苦乐,明确责任
人生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有些章节让我们痛苦难过,也有些章节让我们轻松愉快。今天,属于你们自己的人生之书已经完成了一小部分,那么在这一部分中,痛苦难过的章节里有哪些故事?轻松愉快的章节里又又哪些故事?这些故事里,哪一个是你认为最苦的,哪一个是你认为最乐的?
通过大家分享的苦乐事我们也更理解作者的苦乐观:责任越大,快乐越大;躲避责任,自投苦海。人生“最苦”“最乐”之事都与责任有关,所以,我们应当直面责任,勇当责任,在尽责任中收获快乐。
(三)知人论世,感悟责任
悲喜交加,苦乐交织的人生道路上充满了责任。“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木兰替父从军、“父亲”倾尽一生修建高台阶,完成对家庭的责任;闻一多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鲁迅先生以笔为枪,尽自己所能去改变黑暗社会,完成对社会的责任;红军不畏艰险,翻雪山过草地,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抗美援朝,竭尽所能保卫祖国,完成对祖国的责任;吕蒙听从孙权的劝诫发奋读书,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接下来我们要知人论世,感悟责任,看看梁启超是否践行了他的观点,而我们有应当如何?
1.观看视频,谈谈你对梁启超的认识,你认为他是否践行了他的观点?
视频一:1分钟了解梁启超。
视频二: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2. 在你的身边,你看到了哪些尽责的人呢?
3.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的命运与社会、与国家息息相关,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担负着怎样的责任呢?又该如何去完成这些责任?
小结: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兢兢业业,完成着自己的责任,是学生就该刻苦学习,是父母就该养育孩子,是工作者就该爱岗敬业,是子女就该孝顺老人......小人物有小人物的责任,大人物有大人物的责任,责任不同,但路径相同,我们都须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
(五)结束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在发展、复兴的关键期,风险和挑战接踵而至。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作为新时代青少年,享受着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我们应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
1.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
(原文:“我说人生最苦的是,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
2.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
(原文:“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尽责方能苦中真乐。
(原文:“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
4.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要直面人生,勇担责任,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5.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在文章第二段,将未完成责任时的心态比作肩上压着千斤重担;举例论证在文章第三段,罗列生活在承诺未兑现、欠钱未还、得罪人未赔礼等具体情况;对比论证在第三段,将病、贫、老之苦与未尽责任之苦对比。(3位学生分别回答)
论证方法的合理使用可以加强论证力度。
简单思考后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经历过的痛苦与快乐的故事,从中选取最苦和最乐的故事谈自己的感受。
回忆之前学过的课文中出现的主人公是否在尽责。
预设:
梁启超也不例外,他的一生也是在尽责任中度过的。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6岁中举,这是对自己尽责;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这是对社会、对国家尽责。他用心培养自己的子女,使他们各有建树,这是对家庭 负责。
预设:
每天为我们做着可口饭菜的食堂工作人员;楼道里时时打扫着卫生的保洁阿姨;辛勤上课的老师;抚育我们的父母;执勤 的交警;抓捕犯人的警察;治病救人的医生;疫情防护中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保持城市清洁的环卫工人......
预设:
作为学生,我们当下应以学习为己任,做好每天应该做的事,如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尽力完成好班级中该做的事情;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打扫卫生,整理自己的房间,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事;同时,我们要向圣人君子、仁人志士学习,对社会和国家,也要有责任意识,将个人梦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
观点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也可以用文章原句回答。
可结合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借钱不还的“老赖”)、没有时间观念而迟到早退、“315”晚会曝光的无良商家......
将学生的苦乐之事与责任联系起来,结合自身经历体会作者的苦乐观。
板书罗列学生分享的苦乐之事
引导学生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层面去分析梁启超是否践行苦乐观。
结合实际,从小事小人物谈起。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形成文字性的成果。要求,表明论点,我们的责任是(),列举事例说明如何完成责任
五、主要环节设计意图
本课时主要环节有两个,一是温故知新,回忆上一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并理解作者观点,让学生对文章整体思路有一个把握,能够更好地思考文章的内涵;二是让学生思考自己的责任,先知人论世,以“梁启超是否践行了自己的苦乐观为主线”,介绍梁启超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回顾之前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是否也在践行苦乐观,由邓稼先、闻一多等大人物说到修台阶的“父亲”这样的小人物,由此提出,你身边有没有践行苦乐观的人?是否对自己的生活有所观察,最后引导学生个人,是否尽责,有哪些责任,如何尽责。整个思路由人及己,在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通过感受他人的责任来思考自己的责任,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各个环节前后相扣,层层深入,安排有梯度的学习任务,辅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产生自己的感悟。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经历和社会时事来理解作者的观点,使学生能真正树立起承担责任的勇气。但是留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不多,学生表达的时间不多,同时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对个别小组关注不够,导致讨论效果不佳。
七、教学点评
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的情况,但因多给学生发言表达的机会,比如回忆课文中践行苦乐观的人物,应该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分享完自己的苦乐之事后,应该让学生自己多分析这些苦乐之事与责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