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三 鲁迅先生的心路历程教学设计(学习任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导读三 鲁迅先生的心路历程教学设计(学习任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4 11:2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
1.3 名著导读(三) 学习任务单
——————— 核心任务:鲁迅先生的心路历程———————
(

习目标
1.整体把握

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成长历程。
2.文本细读,揣摩作者对待不同人物时的态
度。
3.探究主题,深入剖析《朝花夕拾
》中鲁迅的情感密码。

习资源

朝花夕拾》、学习任务单

习任务
任务一:重新排序
,把握成长轨迹
)
如果你是编辑,需要重新编订《朝花夕拾》,这十篇文章,你会如何排序?
(
任务二:细读文本
,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
1. 认真细读后面的抒情语段,思考:假设你是鲁迅,面对阿长、衍太太等人,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 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 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变卖了,这实在使我有如掉在冷水里。 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 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好。那么,走罢!
(《琐记》)
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然而究竟能有比阳间更好的处所:没有“绅 士”,也没有流言。 (《〈二十四孝图〉》)
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 当。 (《无常》)
2. 从《朝花夕拾》看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任务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境遇
)
阅读《小引》和相关背景材料,分析鲁迅写作《朝花夕拾》时的境遇。
背景材料:
女师大风潮:1924 年秋至 1925 年 8 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因校长杨荫榆开除进步学生等爆发“驱 杨运动”。教育部以学生闹学潮为借口, 将该校解散, 并认为学潮是鲁迅鼓动的, 免去鲁迅在教育部的相关 职务。在女师大风潮中,以陈西滢为代表的现代评论派不赞同学生行为,并写文章诬蔑学生,由此引发鲁 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三 ·一八惨案:1926 年 3 月 18 日,北洋临时政府卫队开枪射击包括刘和珍在内的 47 名游行学生和群 众。鲁迅得知后极为震怒,写下《无花的蔷薇》、《记念刘和珍君》等战斗檄文。四月初,鲁迅被通辑。
《朝花夕拾》小引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 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 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 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 叫做《一觉》。现在是, 连这“一觉”也 没有了。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 夕阳从西窗射入, 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 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 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 《朝花夕拾》。带露折花, 色香自然要好得多, 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 我也还不能 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 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 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 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 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
(
任务四:探究主题
,作者“拾”起了什么
)
1.回顾十篇文章主题。
篇目 故事梗概 人物形象 主题解析
《狗 猫 鼠》 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 的经历和感受。在文中鲁迅整理猫的四宗罪: ①猫对捉到的猎物纵情玩弄;②与狮虎同族, 却天生一副媚态;③它老是嗥叫令民气烦;④ 吃了“我”的小隐鼠。 猫:指散布“流言”、“尽 情折磨”弱者、“到处嗥 叫”、时而“一副媚态”等 特性的和猫相似的人。 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 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要对弱小者要同情,对 暴虐者要憎恨并抗争。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文章主体在于围 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 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到最后我对她又有新 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长妈妈:粗俗好事而又心 地善良,富有爱心,热心 帮助孩子。 对阿长这位劳动妇女的 真诚的怀念,揭示了封 建社会的黑暗、腐朽。
《二十四孝图》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 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 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 《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 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 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 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 旧社会中国儿童可怜。
《五猖会》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 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 的急切, 兴奋的心情, 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 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父亲刻板、严格、权威。 指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 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 残。
《无常》 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 “无常”形象,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 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 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 的安慰。 无常:具有人情味的鬼。 通过无常这个“鬼”和 现实中的“人”对比, 刻画了现实生活中某些 “人格”不如“鬼格” 的人的丑恶面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本文包括百草园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 活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 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寿镜吾(作者读私塾时的老 师):严厉、质朴、博学。 ①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天 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热 爱 自 然 和追 求 知 识)。 ②批判封建教育束缚儿 童身心发展。
《父亲的病》 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 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 几位“名医”: 道貌岸然、 谨小慎微、卑鄙无耻、故 揭示了巫医勒索钱财、 草菅人命的实质,表达
景, 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 开方等种种表现。 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 人命。 对坑蒙拐骗等丑恶事物 的抗争。
《琐记》 回忆了作者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 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 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 办学的“乌烟瘴气”。作品中描述了隔壁家的 衍太太表面对别人家孩子好,其实是在暗中 使坏,让孩子做种种危险的事。 衍太太: 自私自利,多嘴 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批 评 了 洋 务 派 办 学 的 “乌烟瘴气”,表现出作 者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藤野先生》 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 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 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 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 尚品格。 藤野先生:为人正直,诲 人不倦,治学严谨,没有 民族偏见。 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 思想变化;表达了对藤 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 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 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 打击迫害的遭遇。 范爱农:为人孤傲、倔强、 正直,不满黑暗现实,追 求革命。 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 对正直倔强的爱国者范 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2.请以“朝花夕拾, 鲁迅回忆旧时往事, 其实是为了_______ ”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 概括本书的主题。 朝花夕拾,鲁迅回忆旧时往事,其实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