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4 15:4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三字经》有这样描写春秋战国时期的句子:“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句中的“七雄出”说明中国历史进入(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2.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南边的是( )
A.楚国 B.秦国 C.燕国 D.齐国
3.学习历史要区分史实和结论。下列选项属于史实的是
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半坡遗址是我国黄河流域的典型农耕文明代表
C.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减少,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D.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所瓜分
4.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观察《战国形势图》,你从中可以获取哪一重要的历史信息?( )
A.北方各国修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秦国攻击袭扰
B.战国七雄的名称、战国时期重要战役的地点和战役的结果
C.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是秦国
D.战国七雄中位置居南和靠东的分别是楚国和齐国
5.战国初年,在新旧势力斗争的同时,晋国新兴势力内部也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最终晋国被三家大夫瓜分,各自立国,史称“三家分晋”,即(  )
A.韩赵魏 B.赵魏齐 C.韩魏齐 D.赵韩齐
6.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山西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又被称为“三晋之地”。“三晋之地”这一名称的来源是( )
A.山西曾经建立过三个晋国
B.山西曾经被一个叫“三晋”的国家统治过
C.人们的约定俗称
D.战国初期,山西境内的晋国被一分为三
7.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则材料反映出该时期历史发展的最突出趋势是( )
A.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B.国家数量由多到少
C.诸侯由弱变强 D.周天子由强变弱
8.“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卿大夫篡权立国的史实反映了哪一阶级势力开始壮大,要求在政治上夺权( )
A.官僚阶级 B.新兴地主阶级 C.奴隶主阶级 D.资产阶级
9.如下图是我校七年级某班历史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摘要一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摘要二 各国变法 摘要三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动荡变革的大时代 D.文化昌盛的时代
10.下列战役中,属于战国时期著名战役的是( )
①牧野之战 ②涿鹿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影响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客观上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B.宣扬了奴隶主贵族的仁义思想
C.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D.造成了社会财富的极大破坏
12.“春秋战国时期体育最为发达,‘尚武之观念,遂深入于人心,忠勇义侠之士,蔚然为一代之光,则政治为之也。’”材料认为当时体育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C.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 D.诸侯王重视体育娱乐
13.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
A.战争频繁 B.制度变革 C.学术繁荣 D.国家统一
14.四川灌县二王庙有这样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倾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该“太守”最主要贡献是( )
A.推广使用牛耕 B.修建灵渠 C.制造铁农具 D.修建都江堰
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这样评价:“……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其中“伟大”主要体现在( )
A.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充分利用地势和河道 B.有利于统一岭南地区
C.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 D.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16.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 )
A.陕西省 B.山西省 C.四川省 D.湖北省
17.据《华阳国志 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中的“天府”指的是( )
A.中原地区 B.太湖流域 C.江浙地区 D.成都平原
18.下图是战国时期李冰在四川岷江中游修建的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的主要作用是( )
A.抗旱 B.排洪灌溉 C.排洪 D.旅游观光
19.都江堰在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堰体基本保存完好。都江堰能够“大难不死”,归功于先人的聪明智慧。主持修建这项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的是( )
A.李冰 B.庞涓 C.管仲 D.商鞅
20.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2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 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22.下图为出土文物商鞅方升。1935年,唐兰先生在《商鞅方升与商鞅量尺》一文中计算出商鞅方升的容积是200毫升,由此可见商鞅方升的出土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
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23.商鞅经过变法,使秦国的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战国中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上述文字表述的是( )
A.商鞅变法的原因 B.商鞅变法的内容 C.商鞅变法的目的 D.商鞅变法的影响
24.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骤增,下列哪些变法内容最能体现商鞅“富国强兵”的方略( )
A.编定户口 B.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C.建立县制 D.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25.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以下选项中有助于推动这一“转型”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诸侯不再定期纳贡
C.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D.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6.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
C.推行县制 D.重农抑商
二、材料分析题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下图)
材料二 (旧贵族)杜挚日:“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如下图
(1)据材料一图,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回答,商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目的是什么?旧贵族会对法令中的那一措施最为不满?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A
3.D
4.D
5.A
6.D
7.A
8.B
9.C
10.C
11.B
12.B
13.D
14.D
15.C
16.C
17.D
18.B
19.A
20.C
21.B
22.B
23.D
24.D
25.D
26.C
27.(1)位置最东:齐国。位置最南:楚国
(2)秦孝公。
目的是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旧贵族对“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一条最为不满。
(3)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