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4 15:5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他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他还具有“部族联盟首领”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的双重身份。“他”是( )
A.尧 B.舜 C.禹 D.启
3.《竹书纪年》中记载:“益干启位,启杀之。”之后又经过多次征战,夏启扫除了障碍,巩固了王权。启开启的王位继承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选举制
4.“家天下”开始代替“公天下”的标志是( )
A.启夺取权位后建立夏朝 B.伯益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继承人
C.部落联盟首领权力性质的变化 D.部落联盟内部财富和地位的分化
5.桀不修德行,不忧恤于民,百姓弗堪;商汤任用伊尹等贤才,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纣耽于享乐,大修离宫别馆,人心离散;姬发以姜尚为师,周公为傅,召公、毕公一班人辅佐周武王,伐纣灭商。这说明了(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C.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6.串联历史,进行对比,找出共性,是学习历史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未能强化国家机器
B.后期的统治者统治残暴
C.不注重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分封诸侯引起内乱
7.殷墟是我国清朝末年在河南省发现的商朝后半期文化遗址,因中国历史上称商朝为殷代、殷商和殷朝,故此称呼此地为“殷墟”。“商朝”被称为“殷代”的原因是( )
A.豪又名殷 B.国君名讳 C.盘庚迁殷 D.国灭于此
8.盘庚迁都后,商朝的都城就永久地固定在殷城,盘庚在殷整顿商朝的政治,商朝在这时政治上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因此有了更大的发展。由此可以得出( )
A.政治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B.盘庚迁殷是商发展的根本原因
C.国家的兴盛取决于地理位置 D.迁都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
9.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中蕴含着历史信息,但神话传说不等于史实。史实是史书中记载的历史事实。下列选项中,属于史实的是( )
A.大禹治水 B.盘庚迁殷 C.炎帝教民耕种 D.黄帝发明弓箭
10.哪吒、姜子牙等故事的大背景都是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实。材料中“武王伐纣”的决定性之战是( )
A.阳城之战 B.牧野之战 C.涿鹿之战 D.国人暴动
11.利簋铭文中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克昏夙有商……”的记载;《尚书·牧誓》中有“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等语。这说明( )
A.历史史料之间能够相互印证 B.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C.历史史料经常难辨真假 D.文献史料不能还原历史事实
12.如图所示,该制度下周王分封的诸侯主要是( )
A.世家大族 B.商朝的旧部 C.上古神族 D.宗亲和功臣
13.“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材料描述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14.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A.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发展经济,富国强兵
C.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15.“烽火戏诸侯”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成语故事,诸侯们之所以如约前往的原因是( )
A.想借机见见周王 B.诸侯想去求助周王
C.为了讨好周王 D.分封制中规定了诸侯有保卫王室的义务
16.西周规定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都城七里,子男都城五里。这一内容体现了( )
A.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分封制下严格的等级秩序
C.儒家学派的伦理纲常思想 D.诸侯国经济实力的大小
17.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统治,巩固政权 B.分割土地,提高产量
C.加强国力,扩大领土 D.提供官职,笼络人心
18.“皇帝爱长子,百如爱幺儿。”是我国民间的一句俗语。皇帝更喜欢他的长子的原因是( )
A.长子年纪大学问多,将来能治理国家
B.长子比他的弟弟们更深得皇帝的宠爱
C.西周开始的分封制决定天子的长子是王位最主要的继承人
D.长子能以德服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19.夏商西周区分尊卑等级是按照
A.血缘亲疏关系 B.地域关系 C.权力大小关系 D.能力大小关系
20.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这里的“鼎”的作用是( )
A.炊具 B.兵器 C.酒器 D.礼器
21.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22.历史学家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此后武王、成王、康王之世,不断地把兄弟、子侄、姻戚、功臣分封于外,建立新国……每一个这类新国的建立,便是周人的一次向外移植,便是周人势力范围的一次扩张。”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 )
A.开创于西周武王时期 B.加快了周朝的人口增长
C.血缘关系是唯一依据 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
23.《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中有一句是“东周分两段”。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
A.春秋和战国 B.西汉和东汉 C.西晋与东晋 D.北宋与南宋
24.夏、商、周三代因其相似的政治制度,被史学家并成为“上古时代。”下列有关夏、商、周朝代更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灭西周王朝 B.商汤在殷建立商王朝
C.周文王伐纣,与商军战于牧野 D.距今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
25.西周和东周都属于周王朝,二者的称呼,是后人根据两个时期都城的地理位置而定的。据此,两个时期的都城从西到东依次是( )
A.洛邑、镐京 B.镐京、洛邑 C.洛邑、亳 D.镐京、殷
二、材料分析题
26.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以“王朝更替与制度创新”为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夏 ① 禹 阳城 夏桀王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② 亳、殷 ③
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④ 周幽王
(1)请结合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知识,完成材料一中表格的填写。材料二:
(2)根据图片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材料三(如图)
(3)在方框和括号内填上相关内容:A:__________;B:__________。
材料四:(如下图)
(4)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影响?
(5)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兴衰和更替史,你有何感悟?
参考答案
1.A
2.C
3.A
4.A
5.A
6.B
7.C
8.A
9.B
10.B
11.A
12.D
13.B
14.D
15.D
16.B
17.A
18.C
19.A
20.D
21.B
22.D
23.A
24.A
25.B
26.(1)①约公元前2070年;②汤;③商纣王;④镐京。
(2)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残暴昏庸。
(3)A:启;B:禅让制。
(4)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积极影响:巩固了疆土,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辽阔的奴隶制王朝;消极影响:诸侯国有较大的独立性。西周末年,由于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国的强大,最终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大分裂。
(5)感悟:暴政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