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它的出土和保护历经坎坷,它重达832.84千克的身量令人叹为观止,它的铸造技术更是令后人赞叹不已。“它”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面具 D.利簋
2.2022年的三星堆格外引人瞩目,其风格虽迥异于中原地区,但其工艺不逊于同时期的中原地区。中原地区青铜器的巅峰时期是( )
A.商周时期 B.夏朝晚期 C.商代早期 D.西周晚期
3.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己知的最大青铜器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考古学家发现,商朝某些单人墓穴中就埋着200件青铜器。某些贵族为了仪式的需要而耗费众多的品种不一的青铜器。如此之多的青铜器,需要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开矿、运输、冶炼矿砂,去制作铸造过程中使用的黏土模型、泥心和铸模,并经营铸造作坊。这反映了商朝( )
A.统治者的奢侈 B.青铜业发达 C.商品经济繁荣 D.人口众多
5.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说明( )
A.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B.西周社会动荡不安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6.中国是世界青铜器之乡、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
A.兵器和农具 B.礼器和农具 C.农具和酒器 D.礼器和兵器
7.从汉代出土青铜器至今,仅仅有铭文的青铜器就在一万件以上,由此可见,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特点之一是( )
A.品种繁多 B.数量庞大 C.分布集中 D.工艺精美
8.下图文物是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据专家分析,这件文物很有可能是当时祭祀使用的道具。据此可知,该考古成果能够印证三星堆文化的( )
A.礼典祭祀和天文历法 B.青铜冶炼和礼典祭祀
C.青铜冶炼和工业生产 D.农业生产和天文历法
9.2021年考古界最重大的事件当属三星堆遗址的重启挖掘。三星堆位于四川广汉,属于巴蜀文明,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玉琮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如图),其中青铜尊、铜罍[léi]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等都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①三星堆遗址是从今年开始挖掘的②三星堆出土的所有文物都可以在中原地区找到祖型
③三星堆遗对于研究我国长江流域的文明有重要的价值④三星堆遗址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0.3月20日“考古中国”通报了与商代同历史时期的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充分体现了古蜀国文明灿烂。这说明考古是( )
A.了解史前历史的重要依据 B.研究中国历史唯一途径
C.发现古代文明的唯一手段 D.证明古蜀国第二手资料
11.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再次因出土的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物而引起广泛关注。该遗址其实也发现了如青铜尊、青铜鼎、玉璋、玉琮、玉壁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诸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
A.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审美观念趋向同一
D.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12.考古学家通过比较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觚、高柄豆,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据此可知,该时期( )
A.两地手工业制作工艺精湛 B.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
C.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 D.两地农业文明较为发达
13.最近不断爆出三星堆考古发现的相关新闻。据专家分析,这里出土的精美青铜面具很可能是当时祭祀的道具。由此可知,该考古成果能够印证三星堆文化的( )
A.青铜冶炼和农业生产 B.农业生产和天文历法
C.青铜冶炼和礼典祭祀 D.礼典祭祀和天文历法
14.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一朝代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西汉
15.小明在研究某段历史时作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小明研究的主题是( )
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 最初当做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 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首次发现
A.高超的青铜铸造艺术 B.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
C.中医药的发展历史 D.清代金石学的发展
16.19世纪末,清代学者王懿荣因病抓药,发现一味中药“龙骨”上刻有奇异文字,从而引出“一片甲骨惊天下”的中国古文字重要发现 这片“惊天下”的甲骨考证了( )
A.中药“龙骨”的药效显著 B.古代的雕刻技术很发达
C.我国的信史开始于商朝 D.我国从夏朝开始使用文字
17.下图甲骨文所采取的造字方法是( )
A.形声 B.象形 C.会意 D.假借
18.距今3000多年的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系统的汉语言材料,大约有16万片,不重复的单字约有4000多个。上述材料反映出甲骨文( )
A.数量众多 B.内容丰富 C.年代久远 D.影响深远
19.如下图中的文字,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商朝时期一直被使用到今天 B.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
C.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 D.只运用象形这种造字方法
20.有学者认为,商朝有着领先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这让后人知道,中国从很久以前就有工艺高超的制造业和成熟的文字。下列出土的文物,可以用来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①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盆 ②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
③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④马王堆出土的竹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铜器的最高制作成就全部表现在礼器上(祭器也是一种礼器)。礼器所显示的正是一种神秘的权力,以及强调了人的不平等地位的“贵贱”观念。因而所有的青铜礼器,它的美丽与精致都是狞厉的、恐怖的,它暗示着战争的酷烈、权力的慑人,象征着力量、控制、压迫、威严。……权力、祭祀和青铜的神秘结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观念:统治是永恒和合理的。青铜是“永恒”的象征,这种物质材料难以轻易销蚀的物理特性,用于象征权力与压迫的永恒性,正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摘自周时奋《中国历史十一讲》
材料二 甲骨文属于公元前14至公元前11世纪般商王都内王室及贵族人群的占卜刻辞与记事刻辞,其主要内容,涉及3000年前商代的自然生态、气候灾害、王权与神权关系、土地所有制、社会经济构成、外交征伐以及商王都内权贵阶层的日常生活状况等等,为研究中国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可贵的第一手史料。……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的字体构形和文辞体式,与当今的汉字及现代汉语语法结构一脉相承。
——摘编自宋镇豪《祝贺!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材料三 中华民族无论有多少种方言,但是汉字是唯一的,说各种方言的中国人,都认同这个符号系统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仅存的、依然活跃的最古老的文字,汉字记录着我们这个民族延续不断的历史和古往今来的荣耀。汉字繁衍了书法艺术,汉字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艺术,成为世界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只有方形汉字才能派生出篆刻艺术,把玉玺(xǐ)视为国家的权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由于方块的形式,又派生出了印刷艺术。所以,只要汉字不消失,中国不会分裂,永远是统一的。
——摘编自张宝明《汉字在世界的威望 汉字让中国人自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青铜“礼器”在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甲骨文为什么能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汉字的价值。
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A
6.D
7.B
8.B
9.D
10.A
11.B
12.C
13.C
14.B
15.B
16.C
17.B
18.C
19.B
20.B
21.(1)礼器显示神秘的权力,强调了人的不平等地位的“贵贱”观念;青铜器象征着统治是永恒和合理的。
(2)甲骨文是研究古代中国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真实可靠的第一手史料;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甲骨文的构形和体式,与今天的汉字语法结构一脉相承。
(3)汉字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力和凝聚力;汉字记录着中华文明;汉字繁衍了众多门类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