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说明清朝( )
A.吸食鸦片现象普遍 B.军民体质下降 C.林则徐禁烟无成效 D.白银大量外流
2.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3.下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请根据这一时段的历史知识作出判断,该物品指的是( )
A.谷物 B.棉纱 C.鸦片 D.茶叶
4.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政府吏治腐败
D.军队军纪涣散
5.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了……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他所说的事件是( )
A.戚继光抗倭 B.虎门销烟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6.“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7.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
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8.有史学家说:“到了十九世纪,来和我们打麻烦的不是我们东方世界里的小弟们,是那个素不相识而且文化根本互异的西方世界”近代最先“来和我们打麻烦”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日本
9.英国人安德鲁 翰德森说:“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机会,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B.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商人的利益,英国想报复
C.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走私
D.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战争,借机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10.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访华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两地相提并论。”这段英国人的描述( )
A.充斥着西方文明固有的偏见
B.暴露了乾隆盛世潜伏的危机
C.彰显了工业化完成后的自信
D.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
11.以下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五口通商
C.领事裁判权 D.赔款2100万元
12.图表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表内容反映了( )
国家 因素 中国 英国
经济 自然经济为主体 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 封建专制制度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思想 封建专制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军事 军备落后,冷兵器 坚船利炮,热兵器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文明类型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A.鸦片战争前国内外形势 B.英国工业革命后中国的变化
C.闭关政策导致清朝灭亡 D.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的开始
13.2020年是庚子年,最大的事件就是与新冠肺炎不期而遇。同样是庚子年的1840年,中英爆发鸦片战争,大清王朝急剧衰落。有关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英文化观念的差异 B.偶然性因素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C.为英国的工业品开拓市场 D.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
14.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15.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 )
①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 ②英国商品质量不高
③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④中国人仇恨洋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175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75%来自田赋,而到了清末田赋所占的比重降至35%,造成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赔款大量增加 B.大片领土丧失
C.农业全面衰退 D.经济结构变动
17.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18.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B.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惠及乡村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19.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繁荣的封建文化更是引领世界文明进程。但近代中国落伍了。造成近代中国落伍的内外原因有( )
①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碍
②列强的侵略与掠夺
③封建统治者封闭保守、固步自封
④中华民族创新源泉枯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下列《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英国这一意图( )
A.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C.赔款2100万元
D.领事裁判权
22.《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说明( )
A.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23.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B.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
C.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二、材料分析题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而从中国输入茶、丝等物。但英货在中国市场上销路不大,这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发生逆差。在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五年(1781—1790)间,中国茶叶输英总值是9626万元;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年(1781—1793)间,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材料二:
材料三:(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泄泄,弛缓的意思)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贸易的状况。(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反映出1799年—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怎样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39年6月,林则徐做出了什么禁烟壮举?
25.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1)“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它发生于哪一年?
材料二:“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的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
(2)材料中的“这项条约”指的是什么?签订于哪一年?
材料三:“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
(3)根据材料三,分析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及结果。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B
6.A
7.D
8.A
9.D
10.B
11.B
12.A
13.C
14.B
15.C
16.D
17.B
18.D
19.A
20.A
21.B
22.A
23.D
24.(1)状况: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处于入超地位).(意思相同的答案也可以)
(2)趋势:激增.
(3)危害:银荒兵弱(中国将没有可以御敌之兵;也没有可以充饷之银).
(4)壮举:虎门销烟.
25.(1)鸦片战争,1840年。
(2)《南京条约》,1842年。
(3)《南京条约》的危害: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赔款2100万元,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结果: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