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军威。”邓世昌 用热血和生命践行这一誓言是在( )
A.虎门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2.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李鸿章
3.下图是1894年西方人绘制的东亚形势漫画。桥上的人是RUSSIE,水中鱼为COREE。若给此图命名,较为贴切的应该是( )
A.《中日争夺朝鲜图》 B.《列强瓜分中国图》
C.《八国联军侵华图》 D.《俄国居中调停图》
4.有学者评价,“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回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这场战争是指( )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有学者在论及甲午战争时指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训练。中国海军也不统一,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部,从未制定过海军作战预案。清朝海军压根儿就没有争夺制海权的意识。”该学者认为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在于( )
A.军事制度落后 B.政治腐败
C.武器装备落后 D.统帅无能
6.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黄海大战 B.辽东半岛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平壤战役
7.中国首次以近代化海军抵抗外国侵略是在( )
A.鸦片战争中
B.甲午中日战争中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D.抗日战争中
8.某校学生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中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战争爆发于1894年,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B.黄海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威海卫战役中,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9.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讲解员会向游人介绍的历史情形有( )
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②左宗棠率领湘军奋勇抗战
③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为国捐躯
④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⑤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0.梁启超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11.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2.《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3.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以下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中国从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15.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材料反映出“中国战败”的影响不包括(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外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刺激中国掀起新的救亡图存运动
16.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控制中国的金融,在中国投资铁路、矿务,开办工厂,巩固不平等条约的特权。下列选项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欧美各国进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
B.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欧美各国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17.“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18.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下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
A.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20.表格的使用有助于同类问题的归纳总结。小刚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分类整理了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见下表。由此可以看出,他分类的依据是,这些内容都破坏了中国的( )
条约 内容(部分)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北京条约》 割中国东北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给俄国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司法主权 B.领土主权 C.关税主权 D.贸易主权
二、材料分析题
21.19世纪末日本发动了一场对华战争,这场战争至今让中国人不断反思。走进战争,反思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激烈战争】材料一:
(1)材料一中描绘的是19世纪末中日之间的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在地图中平壤、威海卫等的重要战场牺牲的中国著名将领。
【原因分析】材料二:1894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由于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主和派”“投降派”的干扰,历时8个月的甲午之战终于以中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强弩之末的庞大封建帝国在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摘编自韦建新《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从中日双方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耻辱之约】材料三:·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3)根据材料三内容判断“耻辱之约”的具体名称。“耻辱之约”中“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最能反映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的哪种侵略方式?
(4)材料三中“耻辱之约”签订后,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2.C
3.A
4.C
5.A
6.C
7.B
8.B
9.B
10.B
11.C
12.D
13.C
14.B
15.A
16.C
17.B
18.D
19.D
20.B
21.(1) 左宝贵 丁汝昌
(2)日本蓄谋已久,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清政府的腐朽,统治阶级不团结。
(3)《马关条约》 资本输出
(4)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