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下面是由英国人创办的《北华捷报》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报道,其意图是( )
爆发前夕 对“亚罗号事件”进行了重点聚焦和舆论塑造
英军攻占广州之后 对清军的战败、清朝官员的被捕,塑造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负面形象
战争进入尾声时期 大量发表有关中国国民性的报道文章和评论,公开呼吁对华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
A.跟踪报道还原事件真相 B.揭露清政府腐败无能
C.渲染对华战争的合理性 D.大搞噱头以吸引读者
2.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体现出当时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西方列强国家主要想( )
A.攫取落后国家的土地 B.抢夺落后国家的金银
C.推动落后国家搞改革 D.开拓落后国家为市场
3.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为此,英国( )
A.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在北京划定使馆界
C.成立了“洋枪队” D.在中国开设工厂
4.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点是( )
A.都是从英国入侵广东沿海地区开始的 B.都曾威胁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C.清政府都是先抵抗后妥协求和 D.都是为了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
6.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
A.虎门销烟 B.亚罗号事件
C.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D.马神甫事件和虎门销烟
7.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邓世昌殉难黄海
D.义和团火烧教堂
8.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9.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0.1861年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材料中所谓的“荣耀”,表现为( )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掀起瓜分狂潮 D.索银4.5亿两
1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
A.英法联军 B.英法美联军 C.英法美俄联军 D.八国联军
1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③爆发于1856年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13.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
A.火烧圆明园
B.占领香港岛
C.割占台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14.“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重大影响是( )
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5.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16.如图所示岛屿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之东。该岛的面积约76400平方公里,比两个台湾岛还要大。岛上拥有超过6000条河流及1600个湖泊,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丰裕。强行割占中国这个岛的国家是( )
A.美国 B.俄国 C.日本 D.英国
17.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 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九国公约》签订后
18.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B.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D.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9.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③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②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增开十口岸,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是( )
A.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B.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二、材料分析题
21.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民英勇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在获得“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等有利条件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令英国资产阶级感到不满。
材料三 如下图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这场战争”中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它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为扭转材料二所述局面,英国采取了什么行动?
(3)造成材料三遗址这一惨痛遭遇的侵略者是谁?
(4)从上述材料所描述的中国惨痛的经历中,你能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D
6.C
7.B
8.B
9.B
10.B
11.A
12.B
13.D
14.D
15.D
16.B
17.B
18.B
19.B
20.C
21.(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英法联军
(4)落后就要挨打,进步才能立足;要改革开放,广泛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