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案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15 07:0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设计
课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思维: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探究实践: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态度责任: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闸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重点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过程
一、科学聚焦
出示图片: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思考问题:用什么方法使下列物体发出声音呢?
二、科学探索
探索一:橡皮筋发声实验
实验材料:橡皮筋、小木棍
实验方法:
拉伸橡皮筋
按压橡皮筋
揉搓橡皮筋
弹拨橡皮筋
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轻轻拉伸、按压、揉搓或拉动橡皮筋时,橡皮筋没有明显的振动,没有发出声音;
当橡皮筋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拨时,橡皮筋发生了明显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由此我 们可推断,橡皮筋发出声音与它是否振动有关。
实验结论:
拨动橡皮筋,它会震动并发出声音。
当我们用手或其他工具将橡皮筋的振动停下来,它的声音也听不到了。
科学词汇:
当物体进行往复运动,即它的状态改变的过程,我们把这样的运动称为振动。
总结: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探索二:观察其他发声物体
播放视频《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实验材料:钢尺、鼓槌、小锤、鼓、音叉
实验方法:
拨动、拍打、敲击都能够使钢尺发出声音;
慢慢弯曲钢尺,钢尺不能发出声音。
用手拍打或用鼓槌敲击鼓面,能使鼓发出声音;
慢慢按压鼓面,鼓不能发出声音。
用小锤敲击音叉,能使音叉发出声音;
轻轻触摸音叉,音叉不能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
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都不能发出声音。当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时,会感觉它们在振动,随着振动的停止,便不会听到声音。
实验记录:
实验分析:
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时,它们发出声音时,都受到了力,并且产生了运动这一现象,猜测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到的力和自身的运动有关。
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这三种情况,物体受到了力,也产生了运动,但却没有发出声音,猜想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实验结论:
物体发声时会有振动;
物体停止振动后,不会发出声音。
总结: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三、科学研讨
1.你认为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
2.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四、科学拓展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自如的器官——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五、课堂总结
六、课堂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