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设计
课题 声音的强与弱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拨动钢尺、橡皮筋及敲击鼓面,知道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关系。 科学思维:以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事实为证据,分析归纳出物体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 探究实践:通过多种方法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的振动情况,建立“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发出声音的强弱”之间的联系。 态度责任:通过实践探究,寻找事实依据,形成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关联的习惯
重点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难点 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
一、科学聚焦
播放视频《非洲鼓·逆战》
非洲鼓表演时鼓手在鼓面上拍打就能发出不同的节奏和音符,敲击非洲数,我们发现,轻轻敲鼓,发出的声音小;用力敲鼓,发出的声音大,因为用力的大小不同,鼓面产生的振动情况不同,声音的轻重就不同,音乐课上,我们将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
那么声音的强弱是怎样形成的?
出示课题:声音的强与弱。(板书课题)
二、科学探索
探索一: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幅大小的关系
想一想:怎样让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问题:观察钢尺是怎样运动的?
我们把物体振动时往复运动的距离称为振动的幅度,简称振幅。
尺子会来回运动!
思考:怎样能更容易观察到鼓面的振动情况呢?
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和敲击鼓面。
观察它们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
实验帮助卡
观看视频:声音的强弱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帮助卡
教师小结: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的振幅越小,发出的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
探索二:音叉发出声音的强弱对悬挂小泡沫球摆动幅度的影响
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右端,观察小泡沫球摆动幅度的变化并尝试解释现象。
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引起小泡沫球摆动的幅度不同。
想一想: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将手放在喉结处,当我们轻声说话时,发出的声音弱,可以感觉到声带振动的幅度小。
当我们大声说话时,发出的声音强,可以感觉到声带振动的幅度大。
思考:各种强弱不同的声音会直接引起鼓膜的振动吗?
不会。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是振动的物体先引起周围的空气振动,空气振动再引起鼓膜的振动。
教师小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三、科学研讨
研讨一:声音强弱与振动物体的关系记录表
研讨二:分析你的记录,你能发现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吗?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就越弱。
四、科学拓展
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
小结:因发声物体振动幅度不同,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幅度也不同,最后引起鼓膜振动幅度不同,所我们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表示,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五、课堂总结
六、课堂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