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1.5 声音的强与弱 教学课件(34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1.5 声音的强与弱 教学课件(34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04 10:51:40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1.5 声音的强与弱
第一单元 声音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拨动钢尺、橡皮筋及敲击鼓面,知道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关系。
科学思维:以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事实为证据,分析归纳出物体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
探究实践:通过多种方法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的振动情况,建立“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发出声音的强弱”之间的联系。
态度责任:通过实践探究,寻找事实依据,形成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关联的习惯
非洲鼓《逆战》
科学聚焦
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
非洲鼓表演时鼓手在鼓面上拍打就能发出不同的节奏和音符,敲击非洲数,我们发现,轻轻敲鼓,发出的声音小;用力敲鼓,发出的声音大,因为用力的大小不同,鼓面产生的振动情况不同,声音的轻重就不同,音乐课上,我们将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
科学聚焦
探索一: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幅大小的关系
想一想:怎样让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科学探索
我们把物体振动时往复运动的距离称为振动的幅度,简称振幅。
尺子会来回运动!
观察钢尺是怎样运动的?
科学探索
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和敲击鼓面。
观察它们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
怎样能更容易观察到鼓面的振动情况呢?
科学探索
任务:探究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幅大小的关系 第( )组 实验步骤
(1)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橡皮筋和敲击鼓面。
(2)观察它们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振幅的大小。
(3)重复上述实验并记录。
实验帮助卡
科学探索
科学探索
实验记录
实验帮助卡
科学探索
实验记录
实验帮助卡
科学探索
小结: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的振幅越小,发出的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
科学探索
探索二:音叉发出声音的强弱对悬挂小泡沫球摆动幅度的影响
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右端,观察小泡沫球摆动幅度的变化并尝试解释现象。
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引起小泡沫球摆动的幅度不同。
科学探索
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将手放在喉结处,当我们轻声说话时,发出的声音弱,可以感觉到声带振动的幅度小。
当我们大声说话时,发出的声音强,可以感觉到声带振动的幅度大。
科学探索
人为什么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
强弱不同的声音使得鼓膜振动的幅度不同,因而听到声音的强弱不同。
各种强弱不同的声音会直接引起鼓膜的振动吗?
不会。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是振动的物体先引起周围的空气振动,空气振动再引起鼓膜的振动。
小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科学探索
声音强弱与振动物体的关系记录表
振动幅度小
振动幅度小
振动幅度小
振动幅度大
振动幅度大
振动幅度大
声音弱
声音弱
声音弱
声音强
声音强
声音强
科学研讨
分析你的记录,你能发现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吗?
结论: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就越弱。
科学研讨
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
小结:因发声物体振动幅度不同,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幅度也不同,最后引起鼓膜振动幅度不同,所我们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
科学拓展
分贝数 实际效果
1~15 寂静
15~20 安静
20~40 耳边的喃喃细语
40~60 正常交流
60~70 吵闹
70~90 很吵,开始损害听力
科学拓展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表示,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