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阿长的形象。
体会文中“童年的我”“成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蕴含的不同情感。
教学重点
读懂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
①从一个没有文化的、不幸的农村女人和一个关爱“我”的保姆角度来理解“吃福橘”“说’长毛’”“麻烦的礼节”的情节。
②体会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的感激、怀念、同情、惭愧的情感。
教学流程
1
新课导入
胡兰成对张爱玲说:“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张爱玲回答:“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们上节课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阿长有了初步认识,算是“相知”,但我们对人物了解得还不够透彻,也还未领悟鲁迅的慈悲。这节课,我们继续思维爬坡,探究阿长的形象和鲁迅对她的情感。先请一个同学念下他对《迅哥儿时议母》的补充,念序号和答案即可。
2
儿时议母 天真烂漫
1.小高同学读完课文,发挥想象,创作了一篇《迅哥儿时议母》的小故事,请你帮他完善内容。
1891年,鲁迅十岁。这天,绍兴来了一个背着小包袱的半大小子,他说他从乡下来,来找继母。周家的长工问孩子,“你继母长什么样子?”孩子描述道:① 她长得胖胖的,低低的,皮肤黄黄的,脖子上有灸疮疤。
“原来是阿长啊。我这就给你叫去!”长工随即进屋,寻到了阿长,唤她出去。
阿长将孩子引进百草园来,交代道:“哥儿,闰土,这是我的孩子,叫五九,你们带他玩一会。”
三个孩子一起在百草园里挖何首乌的根。五九怯生生地问:“为什么我阿妈在这里叫阿长呢?她长得并不长啊!”
迅哥说:“之前② 我们家有个女工身材细长,那是真阿长。后来你阿妈补了她的空缺,大家便开始叫她阿长了 ”。
五九又问:“你喜欢我阿妈?”
迅哥说:“总得说来,我是③ 不大佩服 她的,因为她总向我母亲告我的状,睡觉还摆成“大”字,把我挤得没地方翻身!还有一大堆烦琐的礼节,尤其是元旦清早吃那冰冷的福橘,真是叫我④ 很不耐烦。不过,她也有好玩的时候,给我讲过不少故事,美女蛇的故事,长毛的故事都很惊险刺激。听长毛的时候,我没想到她竟然有阻止炮弹的伟大神力,对她生出⑤ 空前的敬意 。但后来,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我就非常生气,当面喊她阿长,对她憎恶到极点了!正在我盘算着给隐鼠复仇的时候,阿长又给我买来了《山海经》,可把我高兴坏了。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从此,我便对她⑥ 既尊敬又感激 。”
2.小鲁迅得知阿长谋死了他的隐鼠,对她怨恨极了,不仅极严重地诘问她,当面叫她阿长,甚至准备为隐鼠复仇。小鲁迅对阿长的态度极“冷”,阿长对小鲁迅的态度却很“热”,请默读22-24段,找出能体现这一“冷”一“热”的句子或词语,并进行赏析。
答:小鲁迅的冷:第22段——小鲁迅对阿长轻视、怠慢。
阿长的热:第23.24段——热切、喜悦。
请学生在看25-27段,说说你从哪些字眼里读出小鲁迅收到书后巨大的惊喜?“劈雳”“震悚”“赶紧”“果然”“新的敬意”“伟大的神力”“最为心爱的宝书”。其中“劈雳”“震悚”“伟大的神力”大词小用, 略带夸张,但写出了阿长买《山海经》在小鲁迅心中引起的强烈震撼,也表达出孩子热烈真诚的赞美。
3.阿长与鲁迅母亲相比,对待小鲁迅的态度也可谓一“冷”一“热”,请同学品味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说说你的理解。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
鲁迅因为阿长睡相不好导致自己没地方睡,多次向母亲诉苦,但是母亲只是对阿长略加提醒,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从小鲁迅与阿长一起睡这件事上可看出,鲁迅母亲对孩子的衣食起居照顾得不如阿长多。小鲁迅从来没有和阿长说过自己渴慕《山海经》,但阿长却主动问询,可见,阿长对鲁迅非常关心。
总结过渡:不管小鲁迅对长妈妈怎么不佩服、嫌弃、甚至怨恨,长妈妈始终真心实意地用她的方式对小鲁迅好。这种真诚淳朴、仁厚慈爱、善良的天性,让人难忘。这种类似母爱的爱,让人动容。小时不懂娘的恩。懂得后,已人到中年,而她们,可能已去了天国。
3
中年忆母,情深意长
1.《朝花夕拾》一经发表,周建人便读到了《阿长与<山海经>》。这天午后,已经人到中年的两兄弟坐在藤椅上,谈论起家里的老妈子阿长与《山海经》来。
周建人说:“哥,那四本木刻的《山海经》我也好像看过,线条非常粗拙,你有那么多书,为什么最喜欢这四本书哩?
鲁迅说:“① PPT屏显第11页 ”
周建人说:“长妈妈不认识字,但是她最疼爱我们。她给咱们教了很多道理,只不过多是些陈腐无用的东西。单单是元旦的古怪仪式,就烦琐极了。”
鲁迅说:“是啊,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只不过这也怨不得长妈妈。她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老妈子。元旦清晨吃福橘,要说一年到头,‘顺顺溜溜’”,现在看来,不过是她②乐天安命。那些烦琐的礼节,也不过是因为她③长期受封建礼教的浸染,地位低下,没有机会接受现代教育。
学生讨论,然后展示。教师结合补充资料讲解第一个问题。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学生读书读错字表现出封建教育中孩子们读的书艰涩难懂、枯燥无味。在《五猖会》中,急于看戏的小鲁迅被逼背书,脑子里得生出铁钳,夹住《鉴略》里的句子,被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折磨得苦不堪言。在《二十四孝图》中,作者明确写到“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会被禁止,甚至打手心。相比之下,《山海经》内容有趣,涉及地理、生物多个领域,满足了小鲁迅的好奇心。它有图画,非常直观,符合小孩子爱图画爱美的心理。鲁迅打小爱画画,长大后在美术领域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这本书是阿长在小鲁迅心思无人在意的情况下买来的,让小鲁迅得到了温暖。所以,线条粗拙的木刻的《山海经》成为了小鲁迅的启蒙读物。
阿长给鲁迅买《山海经》使鲁迅对阿长生出新的敬意,随着岁月流逝,这种敬意越来越浓重。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鲁迅对阿长的认识更加深刻了。阿长是清朝末期的旧式女人,做了一辈子老妈子,请同学们回到阿长的处境中去理解她的行为,猜猜成年后的鲁迅会如何看待“吃福橘”和“烦琐的礼节”?
板书:乐天安命、受封建礼教浸染
品味最后两段,说说成年鲁迅对阿长怀有怎样的情感。
答:怀念、感激、同情、愧疚。
鲁迅相信人死后有魂灵吗?为什么他在文章结尾祈求地母永安长妈妈的魂灵?艾青1933年创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结尾写到“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朱德1944年写下《回忆我的母亲》,哀悼他劳作一生深明大义的母亲,结尾写到“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面对受苦受难,恩重如山的逝者,一腔深情何以寄托?只能祈求神灵,佑母永安。鲁迅对阿长的思念、感激、同情、愧疚,在文末达到高潮。
4
梦里见母,再话家常
请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发挥想象。想象成年后,对阿长怀着感激、思念、同情、愧疚的鲁迅梦到阿长,会是怎样的场景?他和阿长会说些什么?
鲁迅与周建人聊天忆阿长的这天夜里,鲁迅梦到阿长穿着新的蓝布衫,轻轻地走到他跟前。
鲁迅 地对阿长说:“ ”
5
课堂结语
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小鲁迅对阿长的感情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最终认识到阿长对自己的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成年鲁迅因为看到了阿长悲苦的命运和乐天安命、善良的天性,明白了阿长的迷信无知是长期受封建礼教的浸染所致,所以对阿长生出了更为深沉的同情和愧疚。现在请我们一起读《怀念阿长和阿长式的女人们》
(师)里巷乡野,
平头百姓,
没有体面的姓名,
只有一生的劳苦。
(生)命如草芥jiè,
青年守寡,
简单率性爱孩子,
启蒙迅哥爱文艺。
(师)封建礼教,
男尊女卑。
遵守许多规矩,
套上沉重枷锁。
(生)祈福神灵,
希冀明天,
乐天知命苦度日,
仁厚慈爱乃本性。
(师)被压迫,被损害,
她们是不被看见的人。
(生)重情义,重善良,
她们是哺育我们长大的人。
(合)厌她,烦她,恨她,爱她。
坟头青草,白雪飘飘。
岁月流逝,情义渐长。
思念感激,同情愧疚,
化作深沉宏厚的诗,
蘸上浓浓的墨,
在繁星灿灿的苍穹qióng下,
温柔地,缓缓地,流淌在
大地母亲受伤的躯体之上。
板书设计
读两种视角 悟人间深情
——读《阿长与<山海经>》中随岁月流逝而愈发深厚的真情
儿时 中年
身份卑微 感激、怀念 淳朴善良
迷信无知 同情、愧疚 长期受封建礼教浸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