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试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河流同步提升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试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河流同步提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2 14:35:47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试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河流同步提升
一、单选题
(2022八上·仁寿期中)春季,河流流量显著增大的现象称为春汛,河流出现春汛的原因是多样的。读“哈尔滨气候资料表”(此数据亦可代表我国东北地区整体气候特征)和“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17 -11.6 -2 5.9 14 17.7
降水量/毫米 3.8 5.5 7.4 29 49.6 84.4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0.2 20.5 15.5 6.6 -5.4 -14.5
降水量/毫米 104.3 134.4 56.7 22.7 13.8 5.7
1.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关于哈尔滨附近的松花江水文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流量最大的季节与区域多雨期基本一致
B.冬季无结冰现象
C.流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D.冬季出现了断流现象
2.图中显示松花江出现了明显的春汛,其原因最可能是(  )
A.人工水库将冬季充沛的降水进行拦蓄,在5月初开闸放水
B.春耕未开始,农业用水量少
C.3月末雨季到来,大量降水补给河流
D.冬季及初春固态降水(雪)因气温低于0 ℃而长期累积,在3月末4月初融化
3.(2017八上·深圳期中)下列图中表示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界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2017八上·桐城月考)有关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均为内流河
B.外流区域河流深受夏季风影响
C.南方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大
D.越往北河流汛期越短、流量越小
5.(2017八上·深圳期中)当我们放寒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气温最低的地点在甲省 B.乙省河流有结冰期
C.丙省草木枯黄 D.我国气温最高的地点在丁省
6.塔里木河的河水补给来源和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  )
A.降水,冬季 B.降水,夏季
C.高山冰雪融水,冬季 D.高山冰雪融水,夏季
7.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有(  )
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
(2022八上·临沂月考) 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长江和黄河相同的地理特征是(  )
A.都流经亚热带湿润地区 B.冬季都不结冰
C.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D.都注入东海
9. 关于长江、黄河流域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
A.长江上游陡坡垦殖 B.黄河中游地区植树种草
C.长江中游洞庭湖围湖造田 D.黄河下游发展水电
10.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
A.水量不大,汛期短 B.水量丰富,汛期长,结冰期短
C.汛期短,含沙量大 D.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
11.(2019八上·滨州期中)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下图为长江流域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其他河段相比,长江上游水能更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原因是(  )
A.落差大,流速慢 B.落差大,流速快
C.流速慢,含沙量大 D.年平均流量最大
(2)三峡工程的作用是(  )
A.调控长江中游洪水水量,减少了洪涝灾害
B.蓄存上游洪水,减少中游地区的灌溉面积
C.增加上游河段流速,降低长江的通航能力
D.调控了长江下游支流注入长江干流的水量
(3)阴影地区森林破坏造成的影响是(  )
A.宜宾以上河段含沙量减少 B.源头河段的水质变差
C.长江中游的含沙量增大 D.减轻重庆的防汛压力
(4)近三年来,从雪山脚下到东海之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已成为所有长江儿女的共识。以下做法符合这种理念的是(  )。
①建立长江沿线生态环境评测机制
②加强工农业水污染治理
③实施退耕还湖还湿,全年禁止打渔
④重点开发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⑤建立沿江湿地生态保护区
⑥上游修建大坝,大力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12.(2017八上·容县月考)分析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容易发生黄河凌汛的一组是
A.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 B.山东省、河北省
C.青海省、陕西省 D.陕西省、山西省
13.(2017八上·洪泽期中)读长江干流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干流注入的海洋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长江上游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洪涝灾害 C.水污染 D.土地荒漠化
(3)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的河段是(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14.(2016八上·遂宁期末)下图为黄河“地上河”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地上河”这种景观的根本原因是(  )
A.河流从较高的岗地上流过
B.修建的水库大量拦蓄泥沙形成
C.黄河凌汛造成
D.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在平原地区大量堆积抬高而成
(2)该图所示“地上河”景观出现在右图中的(  )
A.①河段 B.②河段 C.③河段 D.④河段
(3)该图所示“地上河”景观容易引起的后果是(  )
A.上游气候趋于干旱 B.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C.下游河道因水灾决口改道 D.支流过多
(4)右图③地点所在的黄土高原丰富的资源是(  )
A.铁矿 B.煤矿 C.石油 D.锡矿
15.(2016八上·大丰期中)读我国内流区外流区及主要河流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中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
A.A河流 B.C河流 C.D河流 D.E河流
(2)上图中最终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
A.A河流 B.B河流 C.C河流 D.D河流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季风区内全部是外流区 B.西北内陆地区全部是内流区
C.外流河流量大且流量稳定 D.部分内流河是季节性河流
16.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都流经了三级阶梯
②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③长江中下游以湖口为界,黄河中下游以河口为界
④水能资源方面,长江集中在上游河段,黄河集中在上中游
⑤都属于外流河,长江水量大无结冰期,黄河含沙量大有凌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④⑤
二、填空题
17.(2021八上·上饶期末)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上游 中游 下游
忧患 ①    ②    ③   
治理措施 ④    ⑤    ⑥   
三、综合题
18.(2022八上·定远月考)从气候学上讲,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10℃时,首日即为冬季的开始日。因而在立冬节气到来之际,全国从南到北实际上存在着三个气候学意义上的季节。读图,请回答问题。
(1)图A中,乌鲁木齐处在当前冬季区域,此时当地的河流处于   (填汛期/枯水期),有   (结冰/不结冰)现象。
(2)读图A,拉萨和武汉所处纬度差不多,而拉萨入冬时间较   (早/晚),原因是   。
(3)读图B甲地气候统计图,描述甲地气候特征是   ,   。图A中武汉、北京、哈尔滨三座城市较符合甲地气候特征的城市   。其中入冬时间最早的城市哈尔滨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   带。
(4)根据各地入冬时间不同,可以推测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   。
19.(2022八上·电白期中)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滚滚江水自西向东注入海洋,下图是长江流域水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   山脉,自西向东流,注入   海。
(2)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河段   (选填“有”或“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因此人们把长江称为“   ”。
(3)白鹤滩水电站是我国第二大水电站,其所在河段水能资源丰富,请分析其原因。
(4)简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并简述相应的防灾对策(从自然、人为两个方面各答一点)。
20.(2019八上·郓城期中)读我国某水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河发源于   (填省区行政单位名称),自西向东流,从   (填省区行政单位名称)入渤海。
(2)A处是   水利枢纽,大致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的分界线上。
(3)A处水利枢纽具有排沙的功能,是为了防止该河从   (地形区)带来的大量泥沙到了下游河段沉积,减缓“地上河”带来的危害。
(4)该图中B为该河的最大支流   ,乙为被称为“塞上江南”之称的   。
21.(2021八上·阳东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3月18日,黄河内蒙古封冻河段全线开通。随着凌汛洪水安全进入万家寨水库,黄河2019~2020年度凌汛期宣告结束。黄河水利委员会消息称,本年度黄河凌汛期历时121天,全河封冻总长度699.5千米,未发生凌汛灾害。自2019年11月19日黄河内蒙古三湖河口河段首次出现流凌,黄河进入凌汛期。2月上旬以来,受气温回升影响,黄河封冻河段冰块持续出现消融,上游及中游壶口、河曲、龙口库区等冰封河段相继开通。
(1)黄河凌汛洪水安全进入万家寨水库,黄河凌汛期宣告结束。其中万家寨位于黄河的   游,黄河凌汛主要发生在   (季节)。
(2)黄河“凌汛”主要发生在①②⑧三个河段中   河段所在的区域。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集中在   游,黄河与长江相比,   汛期较长。
(3)每年黄河都会形成凌汛。发生凌汛的河段有何解决的措施?
(4)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近年来黄河输沙量有所减少,请分析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对黄河中下游的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22.(2019八上·滨州期中)某地理小组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读“黄河流域示意图、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材料: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一派温带稀树草原景观。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读图回答问题。
(1)(整体感知)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主要由   补给,曲折东流,注入   海。阅读下列对黄河不同河段特点的描述,对应其河段。这里的黄河河床高出两侧地面7-8米,在两岸大堤防护下形似“悬河”:   河段;这里的黄河滋养了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河段;
(2)(观察发现)上图中的两瓶水,浑浊的是   瓶,反映水中泥沙含量   。
(3)(实验探究)观察下左图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   ;乙地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多。观察比较:上图中水样B与下左图    (甲或乙)实验现象相似。
(4)(联系实例)观察中图,兰州段年径流量较大,含沙量   ;黄河含沙量增长最快的河段是   ;过桃花峪以后,含沙量呈现   趋势。
(5)(提出对策)我们正在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建设。请观察右图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提出合理措施:   。
(6)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某同学绘制了一张简图,下图设置了4个空格,请你完成。即将正确的选项的字母填在方框中。(按箭头顺序填写字母即可)①   ②   ③   ④   
A.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量增加 B.农作物产量下降
C.开垦荒地,砍伐树木,破坏植被 D.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点评】(1)以秦岭—淮河线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半湿润地区,水量较小,汛期短,含沙量大,冬季河流结冰,且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2)本题考查松花江出现明显春汛的原因, 理解解答即可。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哈尔滨附近的松花江的水文特征是:
A.流量最大的季节与区域多雨期基本一致,A符合题意;
B. 冬季有结冰现象,B不符合题意;
C. 流量的季节变化明显,C不符合题意;
D. 冬季没有出现断流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显示松花江出现了明显的春汛,这是因为东北冬季气候寒冷,冬季及初春固态降水(雪)因气温低于0 ℃而长期累积,在3月末4月初融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内流、外流河的分界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①线大致通过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②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③大致通过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是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北段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祁连山一线,西段接近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要仔细阅读地图,熟悉各界线的含义进行解答。
4.【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内流、外流河的分界;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分析】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我们把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外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然降水,影响外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季风;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影响内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A、西北地区大多是内流河,但额尔齐斯河是一条外流河,故A叙述错误;
B、内流河的流量受夏季高温的影响,外流河的流量受夏季降水多的影响,故B叙述正确;
C、南方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小,故C叙述错误;
B、黑龙江位于黄河以北,但汛期比黄河长,流量也比黄河大,故D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河流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外流河的流域叫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叫内流区。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分界线北段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祁连山一线,西段接近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5.【答案】A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当我们放寒假时应是冬季。读图可知:
A.甲省是黑龙江省,我国气温最低的地点在漠河,就位于该省,故A正确;
B.乙省是广东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无结冰期,B错误;
C.丙省是云南省,跨热带、亚热带,气温较高,此时草木仍然茂盛,故C错误;
D.丁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夏气温最高的地点在该省区,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省区、气候、河流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分布,在此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此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异不大。
6.【答案】D
【知识点】我国内流、外流河的分界;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分析】河水的补给来源要看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外流河的补给主要来自降水,而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所以AB答案错误。塔里木河所处位置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气温愈高融水越多,夏季就是它的汛期。C选项冬季融水少,是河流枯水期,所以选择D正确。
7.【答案】B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黄河主要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黄河主要流经的地形区,记住即可答出。
【答案】8.C
9.B
10.D
【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1)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依次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2)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最后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主要支流有渭河、汾河以及上游的湟水等。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在河南省的桃花峪。
8.黄河流经暖温带半湿润地区,A错误;长江冬季不结冰,B错误;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C正确;黄河注入渤海,D错误;C正确,排除ABD;故答案为:C。
9.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需要植树造林;长江中游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洪能力下降、需要退田还湖;黄河上游、中游适合发展水电;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0.秦岭一淮河以南气候湿润、植被茂盛,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1.【答案】(1)B
(2)A
(3)C
(4)C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长江上游流经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养殖等等,起到的最主要的作用是调控长江中游洪水水量,减少洪涝灾害。故答案为:A。(3)森林大面积被破坏,最容易出现水土流失。长江中游河段含沙量增大是由于上游地区毁林垦荒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森林面减少有关。故C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近三年来,从雪山脚下到东海之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已成为所有长江儿女的共识;建立长江沿线生态环境评测机制,加强工农业水污染治理,重点开发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建立沿江湿地生态保护区。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东海,进行分析解答。
12.【答案】A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凌汛是指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较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上游的刘家峡至包头河段和下游的开封至入海口河段。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山东省正处于这两河段。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凌汛的相关知识,解决此题的关键有认识凌汛的概念和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的知识。
13.【答案】(1)C
(2)A
(3)A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东海。
(2)近几十年来长江流域出现了多种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上游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贫瘠;中游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污染较为严重;在雨季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下游容易出现频繁的洪涝灾害。
(3)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第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且降水多,河流水量丰富,水能资源丰富。
故答案为:(1)C;(2)A;(3)A。
【点评】本题考查了长江的源流概况及环境问题,属于理解类知识点,把握长江各河段的特点有助于解答此题。
14.【答案】(1)D
(2)D
(3)C
(4)B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⑴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根本原因是黄河中游流进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在下游堆积使河床抬高,形成了地上河。
⑵黄河的“地上河”主要出现在黄河的下游,即图中的④河段。
⑶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一遇暴雨,水量大增,容易决口改道,治理会非常困难。
⑷黄土高原是我国煤炭的主要分布地区,山西省是我国煤炭最多的省份,有“煤海”之称。
故答案为:(1)D;(2)D;(3)C;(4)B;
【点评】(1)考查黄河地上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下游沉积。
(2)考查黄河地上河的位置,主要在河流下游。
(3)考查地上河产生的危害,最大危害是容易使黄河决口。
(4)考查黄土高原的资源分布,在黄土高原分布有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15.【答案】(1)B
(2)B
(3)D
【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分析】⑴黄河呈巨大的“几”字形,其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时,由于该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带走大量泥沙,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读图可知,图中B河是黄河,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
⑵读图,根据位置判断,图中A是黑龙江,C是黄河,D是长江,这三条河流均注入太平洋,故ACD不符合题意;图中B是位于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向北流入北冰洋,故B符合题意。故选:B。
⑶季风区内的东北平原的部分地区和雅鲁藏布江以南部分地区是内流区,故A错误;西北内陆地区的额尔齐斯河流域是外流区。故B错误;外流河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故C错误;大部分内流河主要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夏季水量大,是季节性河流,故D正确。故选:D。
【点评】(1)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呈“几”字形,所以是C河。
(2)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西北的额尔齐斯河,所以是B河。
(3)我国的内流河的河水补给,主要是冰雪融水,所以是季节性河流
16.【答案】D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东海。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千米2,年径流量约10000亿米3,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以上,是中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2)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①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主要流经三级阶梯后,长江注入东海,黄河注入渤海,属于太平洋水系。故正确;
②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笫二长河。故错误;
③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为上游,从河口到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从桃花峪到入海口为下游。长江从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从湖口到入海口为下游。故错误;
④长江上游流经中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上中游特别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地形险峻,山势陡峭,峡谷绵延,水流湍急,总落差1 300多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故正确;
⑤都属于外流河,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水量大,无结冰期,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含沙量大,有凌汛。故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黄河、长江的概况,要理解记忆。
17.【答案】土地荒漠化、凌汛;水土流失;地上河、断流;造树种草、合理放牧;采用破冰船或用飞机大炮炸冰;植树造林、修建梯田;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等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黄河上游由于乱砍滥伐、滥垦草地,土地荒漠化严重,为此应该造树种草、合理放牧; 另外黄河上游还有凌汛现象,解决的措施是采用破冰船或用飞机大炮炸冰。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应该植树造林、修建梯田;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容易决口泛滥,为此应该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另外下游还经常断流,为此应该采取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等。 故答案为:①土地荒漠化、凌汛;②水土流失;③地上河;断流;④造树种草、合理放牧;采用破冰船或用飞机大炮炸冰;⑤植树造林、修建梯田;⑥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等。
【点评】本题考查黄河的忧患与治理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18.【答案】(1)枯水期;结冰
(2)早;海拔高,气温低
(3)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京;中温
(4)南北温差大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题意可知, 图A中,乌鲁木齐处在当前冬季区域,降水少,气温低,因此此时当地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有结冰现象。
(2)读图A分析可知,拉萨和武汉所处纬度差不多,而拉萨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入冬时间较早。
(3)读图B甲地气候统计图分析可知,描述甲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图A中武汉、北京、哈尔滨三座城市中,武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哈尔滨和北京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哈尔滨由于纬度高,冬季比北京气温低。因此图中较符合甲地气候特征的城市是北京。根据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可知, 哈尔滨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中温带。
(4)读图分析可知,我国各地入冬时间不同,因此可以推测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故答案为:(1)枯水期;结冰;(2)早;海拔高,气温低;(3)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京;中温;(4)南北温差大。
【点评】(1)以秦岭—淮河线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半湿润地区,水量较小,汛期短,含沙量大,冬季河流结冰,且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3)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因此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高山高原气候;西北内陆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根据各地获得积温的多少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亚热带一年二至三熟;热带一年三熟;青藏高原区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4)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分布,在此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此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异不大。
19.【答案】(1)唐古拉;东
(2)无;黄金水道
(3)降水量大,水量丰富;落差大,流速快。
(4)自然原因:流域面积广,支流多;降水丰富,多集中在夏季;中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等。防灾对策:修建水库;兴修分洪蓄洪工程;裁弯取直等。(4分;原因和对策各答一点即可)人为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减弱等;防灾对策: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等。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自西向东流,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
(2)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河段因冬季气温较高,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因此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3) 读图分析可知,白鹤滩水电站所在河段位于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水量丰富;而且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4)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其主要原因有:
自然原因:流域面积广,支流多;降水丰富,多集中在夏季;中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等。防灾对策:修建水库;兴修分洪蓄洪工程;裁弯取直等。
人为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减弱等;防灾对策: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等。
【点评】(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干流流经11个省区,自西向东注入东海,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约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以上,是中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2)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自然: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多,径流量大;②江阔水深,流速平缓;③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通航时间长;④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社会经济:①流域内人口密度较大,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对水运的需求量大;②东西运输大动脉 ;③水陆联运,辐射范围广。
(3)本题考查白鹤滩水电站所在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4)近几十年来长江流域出现了多种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上游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贫瘠;中游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污染较为严重;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再加上众多的湖泊,在雨季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下游容易出现频繁的洪涝灾害。
20.【答案】(1)青海省;山东省
(2)小浪底;二、三
(3)黄土高原
(4)渭河;河套平原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1)该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流,在山东省注入渤海。(2)A处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大致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3)A处水利枢纽具有排沙的功能,是为了防止黄河从黄土高原带来的大量泥沙到了下游河段沉积,减缓“地上河”带来的危害。(4)该图中B为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乙为被称为“塞上江南”之称的河套平原。
【点评】根据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进行分析解答。
21.【答案】(1)中;冬春
(2)①③;中上;长江
(3)①实施破冰工程,疏通河道;②加固大堤黄河;③上游修建水利工程,调节径流量;④实施分水工程,分流泄洪等
(4)①减缓河床淤积速度,抑制了下游“地上河”的发展;②减轻了汛期下游的防汛压力;③河口地带泥沙淤积量减少,三角洲面积缩小;④河口地带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减少,可能导致渔业资源减少,渔业产量下降。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黄河的中游河段为河口至河南桃花峪,万家寨位于河口的下游地区,位于黄河的中游河段;凌汛一般发生在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冬春季节,高纬度地区结冰早,结冰迟,容易发生凌汛。
(2)黄河凌汛发生在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由图可知,①③河段属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容易形成凌汛。黄河上游河段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中游河段地跨地势的二、三级阶梯,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所以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集中在中上游;长江的降水主要来源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降水多,支流多分布广,黄河与长江相比,长江汛期较长。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生凌汛的河段采取的解决措施:上游修建水利工程,调节径流量;实施破冰工程,疏通河道,包括采用炸药炸破、打冰、炮击等方法,把受冰凌阻挡的河道中的部分水流;通过分水工程,有计划地分泄出去,避免冰水泛滥成灾;加固黄河大堤。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输沙量减少对中下游的影响:分为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有利:黄河下游河床沉积速度减慢,加之流水侵蚀作用,河床会缓慢下降、减轻了汛期下游的防汛压力、河口地带泥沙淤积量减少;不利:黄河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缩小、流入河口的营养盐类减少,导致渔业资源减少,渔业产量下降。
【点评】(1)凌汛,是黄河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冰凌阻塞河道引起的暂时涨水。受纬度的影响,黄河凌汛地段一般是发生在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段,主要的也就是内蒙古、宁夏、和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
(2)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地形险峻,山势陡峭,峡谷绵延,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下游进入华北平原,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3)本题考查解决黄河凌汛的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对黄河中下游的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理解解答即可。
22.【答案】(1)大气降水;渤;下游;上游
(2)B;大
(3)少;乙
(4)小;河口至桃花峪;减少或降低
(5)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打坝淤地、修建梯田、平整土地、挖鱼鳞坑)
(6)A;C;B;D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1)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由此可知,黄河水主要大气降水补给,曲折东流,注入渤海;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故“悬河”指的是地上河,这里的黄河河床高出两侧地面7 8米,在两岸大堤防护下形似“悬河”是黄河的下游河段;黄河上游河段滋养了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2)上图中的两瓶水,浑浊的是B瓶水,反映了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水中泥沙含量高。(3)观察下左图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少;乙地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多。观察比较:上图中水样B与下左图乙实验现象相似。(4)图中,兰州段年径流量较大,含沙量小;黄河含沙量增长最快的河段是河口至桃花峪;过桃花峪以后,泥沙在下游河道淤积,含沙量呈现下降趋势。(5)我们正在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建设。右图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反映了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建梯田、平整土地、挖鱼鳞坑治理水土流失。(6)人口的持续增长将导致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量增加;进一步开垦荒地,砍伐树木,破坏植被;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进一步扩大荒地开垦面积,会形成恶性循环。
【点评】根据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城市分别是河口和桃花峪。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进行分析解答。
1 / 1初中地理试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河流同步提升
一、单选题
(2022八上·仁寿期中)春季,河流流量显著增大的现象称为春汛,河流出现春汛的原因是多样的。读“哈尔滨气候资料表”(此数据亦可代表我国东北地区整体气候特征)和“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17 -11.6 -2 5.9 14 17.7
降水量/毫米 3.8 5.5 7.4 29 49.6 84.4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0.2 20.5 15.5 6.6 -5.4 -14.5
降水量/毫米 104.3 134.4 56.7 22.7 13.8 5.7
1.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关于哈尔滨附近的松花江水文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流量最大的季节与区域多雨期基本一致
B.冬季无结冰现象
C.流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D.冬季出现了断流现象
2.图中显示松花江出现了明显的春汛,其原因最可能是(  )
A.人工水库将冬季充沛的降水进行拦蓄,在5月初开闸放水
B.春耕未开始,农业用水量少
C.3月末雨季到来,大量降水补给河流
D.冬季及初春固态降水(雪)因气温低于0 ℃而长期累积,在3月末4月初融化
【答案】1.A
2.D
【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点评】(1)以秦岭—淮河线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半湿润地区,水量较小,汛期短,含沙量大,冬季河流结冰,且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2)本题考查松花江出现明显春汛的原因, 理解解答即可。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哈尔滨附近的松花江的水文特征是:
A.流量最大的季节与区域多雨期基本一致,A符合题意;
B. 冬季有结冰现象,B不符合题意;
C. 流量的季节变化明显,C不符合题意;
D. 冬季没有出现断流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显示松花江出现了明显的春汛,这是因为东北冬季气候寒冷,冬季及初春固态降水(雪)因气温低于0 ℃而长期累积,在3月末4月初融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2017八上·深圳期中)下列图中表示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界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我国内流、外流河的分界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①线大致通过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②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③大致通过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是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北段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祁连山一线,西段接近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要仔细阅读地图,熟悉各界线的含义进行解答。
4.(2017八上·桐城月考)有关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均为内流河
B.外流区域河流深受夏季风影响
C.南方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大
D.越往北河流汛期越短、流量越小
【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内流、外流河的分界;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分析】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我们把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外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然降水,影响外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季风;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影响内流河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A、西北地区大多是内流河,但额尔齐斯河是一条外流河,故A叙述错误;
B、内流河的流量受夏季高温的影响,外流河的流量受夏季降水多的影响,故B叙述正确;
C、南方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小,故C叙述错误;
B、黑龙江位于黄河以北,但汛期比黄河长,流量也比黄河大,故D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河流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外流河的流域叫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叫内流区。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分界线北段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祁连山一线,西段接近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5.(2017八上·深圳期中)当我们放寒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气温最低的地点在甲省 B.乙省河流有结冰期
C.丙省草木枯黄 D.我国气温最高的地点在丁省
【答案】A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当我们放寒假时应是冬季。读图可知:
A.甲省是黑龙江省,我国气温最低的地点在漠河,就位于该省,故A正确;
B.乙省是广东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无结冰期,B错误;
C.丙省是云南省,跨热带、亚热带,气温较高,此时草木仍然茂盛,故C错误;
D.丁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夏气温最高的地点在该省区,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省区、气候、河流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分布,在此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此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异不大。
6.塔里木河的河水补给来源和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  )
A.降水,冬季 B.降水,夏季
C.高山冰雪融水,冬季 D.高山冰雪融水,夏季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内流、外流河的分界;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分析】河水的补给来源要看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外流河的补给主要来自降水,而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所以AB答案错误。塔里木河所处位置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气温愈高融水越多,夏季就是它的汛期。C选项冬季融水少,是河流枯水期,所以选择D正确。
7.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有(  )
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
【答案】B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黄河主要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黄河主要流经的地形区,记住即可答出。
(2022八上·临沂月考) 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长江和黄河相同的地理特征是(  )
A.都流经亚热带湿润地区 B.冬季都不结冰
C.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D.都注入东海
9. 关于长江、黄河流域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
A.长江上游陡坡垦殖 B.黄河中游地区植树种草
C.长江中游洞庭湖围湖造田 D.黄河下游发展水电
10.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
A.水量不大,汛期短 B.水量丰富,汛期长,结冰期短
C.汛期短,含沙量大 D.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
【答案】8.C
9.B
10.D
【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点评】(1)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依次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2)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最后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主要支流有渭河、汾河以及上游的湟水等。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在河南省的桃花峪。
8.黄河流经暖温带半湿润地区,A错误;长江冬季不结冰,B错误;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C正确;黄河注入渤海,D错误;C正确,排除ABD;故答案为:C。
9.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需要植树造林;长江中游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洪能力下降、需要退田还湖;黄河上游、中游适合发展水电;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0.秦岭一淮河以南气候湿润、植被茂盛,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1.(2019八上·滨州期中)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下图为长江流域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其他河段相比,长江上游水能更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原因是(  )
A.落差大,流速慢 B.落差大,流速快
C.流速慢,含沙量大 D.年平均流量最大
(2)三峡工程的作用是(  )
A.调控长江中游洪水水量,减少了洪涝灾害
B.蓄存上游洪水,减少中游地区的灌溉面积
C.增加上游河段流速,降低长江的通航能力
D.调控了长江下游支流注入长江干流的水量
(3)阴影地区森林破坏造成的影响是(  )
A.宜宾以上河段含沙量减少 B.源头河段的水质变差
C.长江中游的含沙量增大 D.减轻重庆的防汛压力
(4)近三年来,从雪山脚下到东海之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已成为所有长江儿女的共识。以下做法符合这种理念的是(  )。
①建立长江沿线生态环境评测机制
②加强工农业水污染治理
③实施退耕还湖还湿,全年禁止打渔
④重点开发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⑤建立沿江湿地生态保护区
⑥上游修建大坝,大力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答案】(1)B
(2)A
(3)C
(4)C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长江上游流经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养殖等等,起到的最主要的作用是调控长江中游洪水水量,减少洪涝灾害。故答案为:A。(3)森林大面积被破坏,最容易出现水土流失。长江中游河段含沙量增大是由于上游地区毁林垦荒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森林面减少有关。故C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近三年来,从雪山脚下到东海之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已成为所有长江儿女的共识;建立长江沿线生态环境评测机制,加强工农业水污染治理,重点开发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建立沿江湿地生态保护区。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东海,进行分析解答。
12.(2017八上·容县月考)分析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容易发生黄河凌汛的一组是
A.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 B.山东省、河北省
C.青海省、陕西省 D.陕西省、山西省
【答案】A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凌汛是指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较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上游的刘家峡至包头河段和下游的开封至入海口河段。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山东省正处于这两河段。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凌汛的相关知识,解决此题的关键有认识凌汛的概念和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的知识。
13.(2017八上·洪泽期中)读长江干流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干流注入的海洋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长江上游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洪涝灾害 C.水污染 D.土地荒漠化
(3)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的河段是(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答案】(1)C
(2)A
(3)A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东海。
(2)近几十年来长江流域出现了多种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上游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贫瘠;中游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污染较为严重;在雨季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下游容易出现频繁的洪涝灾害。
(3)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第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且降水多,河流水量丰富,水能资源丰富。
故答案为:(1)C;(2)A;(3)A。
【点评】本题考查了长江的源流概况及环境问题,属于理解类知识点,把握长江各河段的特点有助于解答此题。
14.(2016八上·遂宁期末)下图为黄河“地上河”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地上河”这种景观的根本原因是(  )
A.河流从较高的岗地上流过
B.修建的水库大量拦蓄泥沙形成
C.黄河凌汛造成
D.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在平原地区大量堆积抬高而成
(2)该图所示“地上河”景观出现在右图中的(  )
A.①河段 B.②河段 C.③河段 D.④河段
(3)该图所示“地上河”景观容易引起的后果是(  )
A.上游气候趋于干旱 B.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C.下游河道因水灾决口改道 D.支流过多
(4)右图③地点所在的黄土高原丰富的资源是(  )
A.铁矿 B.煤矿 C.石油 D.锡矿
【答案】(1)D
(2)D
(3)C
(4)B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⑴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根本原因是黄河中游流进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在下游堆积使河床抬高,形成了地上河。
⑵黄河的“地上河”主要出现在黄河的下游,即图中的④河段。
⑶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一遇暴雨,水量大增,容易决口改道,治理会非常困难。
⑷黄土高原是我国煤炭的主要分布地区,山西省是我国煤炭最多的省份,有“煤海”之称。
故答案为:(1)D;(2)D;(3)C;(4)B;
【点评】(1)考查黄河地上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下游沉积。
(2)考查黄河地上河的位置,主要在河流下游。
(3)考查地上河产生的危害,最大危害是容易使黄河决口。
(4)考查黄土高原的资源分布,在黄土高原分布有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15.(2016八上·大丰期中)读我国内流区外流区及主要河流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中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
A.A河流 B.C河流 C.D河流 D.E河流
(2)上图中最终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
A.A河流 B.B河流 C.C河流 D.D河流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季风区内全部是外流区 B.西北内陆地区全部是内流区
C.外流河流量大且流量稳定 D.部分内流河是季节性河流
【答案】(1)B
(2)B
(3)D
【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分析】⑴黄河呈巨大的“几”字形,其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时,由于该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带走大量泥沙,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读图可知,图中B河是黄河,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
⑵读图,根据位置判断,图中A是黑龙江,C是黄河,D是长江,这三条河流均注入太平洋,故ACD不符合题意;图中B是位于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向北流入北冰洋,故B符合题意。故选:B。
⑶季风区内的东北平原的部分地区和雅鲁藏布江以南部分地区是内流区,故A错误;西北内陆地区的额尔齐斯河流域是外流区。故B错误;外流河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故C错误;大部分内流河主要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夏季水量大,是季节性河流,故D正确。故选:D。
【点评】(1)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呈“几”字形,所以是C河。
(2)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西北的额尔齐斯河,所以是B河。
(3)我国的内流河的河水补给,主要是冰雪融水,所以是季节性河流
16.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都流经了三级阶梯
②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③长江中下游以湖口为界,黄河中下游以河口为界
④水能资源方面,长江集中在上游河段,黄河集中在上中游
⑤都属于外流河,长江水量大无结冰期,黄河含沙量大有凌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④⑤
【答案】D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东海。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千米2,年径流量约10000亿米3,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以上,是中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2)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①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主要流经三级阶梯后,长江注入东海,黄河注入渤海,属于太平洋水系。故正确;
②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笫二长河。故错误;
③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为上游,从河口到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从桃花峪到入海口为下游。长江从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从湖口到入海口为下游。故错误;
④长江上游流经中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上中游特别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地形险峻,山势陡峭,峡谷绵延,水流湍急,总落差1 300多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故正确;
⑤都属于外流河,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水量大,无结冰期,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含沙量大,有凌汛。故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黄河、长江的概况,要理解记忆。
二、填空题
17.(2021八上·上饶期末)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上游 中游 下游
忧患 ①    ②    ③   
治理措施 ④    ⑤    ⑥   
【答案】土地荒漠化、凌汛;水土流失;地上河、断流;造树种草、合理放牧;采用破冰船或用飞机大炮炸冰;植树造林、修建梯田;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等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黄河上游由于乱砍滥伐、滥垦草地,土地荒漠化严重,为此应该造树种草、合理放牧; 另外黄河上游还有凌汛现象,解决的措施是采用破冰船或用飞机大炮炸冰。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应该植树造林、修建梯田;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容易决口泛滥,为此应该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另外下游还经常断流,为此应该采取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等。 故答案为:①土地荒漠化、凌汛;②水土流失;③地上河;断流;④造树种草、合理放牧;采用破冰船或用飞机大炮炸冰;⑤植树造林、修建梯田;⑥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等。
【点评】本题考查黄河的忧患与治理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三、综合题
18.(2022八上·定远月考)从气候学上讲,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10℃时,首日即为冬季的开始日。因而在立冬节气到来之际,全国从南到北实际上存在着三个气候学意义上的季节。读图,请回答问题。
(1)图A中,乌鲁木齐处在当前冬季区域,此时当地的河流处于   (填汛期/枯水期),有   (结冰/不结冰)现象。
(2)读图A,拉萨和武汉所处纬度差不多,而拉萨入冬时间较   (早/晚),原因是   。
(3)读图B甲地气候统计图,描述甲地气候特征是   ,   。图A中武汉、北京、哈尔滨三座城市较符合甲地气候特征的城市   。其中入冬时间最早的城市哈尔滨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   带。
(4)根据各地入冬时间不同,可以推测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   。
【答案】(1)枯水期;结冰
(2)早;海拔高,气温低
(3)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京;中温
(4)南北温差大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题意可知, 图A中,乌鲁木齐处在当前冬季区域,降水少,气温低,因此此时当地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有结冰现象。
(2)读图A分析可知,拉萨和武汉所处纬度差不多,而拉萨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入冬时间较早。
(3)读图B甲地气候统计图分析可知,描述甲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图A中武汉、北京、哈尔滨三座城市中,武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哈尔滨和北京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哈尔滨由于纬度高,冬季比北京气温低。因此图中较符合甲地气候特征的城市是北京。根据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可知, 哈尔滨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中温带。
(4)读图分析可知,我国各地入冬时间不同,因此可以推测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故答案为:(1)枯水期;结冰;(2)早;海拔高,气温低;(3)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京;中温;(4)南北温差大。
【点评】(1)以秦岭—淮河线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结冰;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半湿润地区,水量较小,汛期短,含沙量大,冬季河流结冰,且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3)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因此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高山高原气候;西北内陆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根据各地获得积温的多少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亚热带一年二至三熟;热带一年三熟;青藏高原区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4)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分布,在此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此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异不大。
19.(2022八上·电白期中)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滚滚江水自西向东注入海洋,下图是长江流域水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   山脉,自西向东流,注入   海。
(2)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河段   (选填“有”或“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因此人们把长江称为“   ”。
(3)白鹤滩水电站是我国第二大水电站,其所在河段水能资源丰富,请分析其原因。
(4)简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并简述相应的防灾对策(从自然、人为两个方面各答一点)。
【答案】(1)唐古拉;东
(2)无;黄金水道
(3)降水量大,水量丰富;落差大,流速快。
(4)自然原因:流域面积广,支流多;降水丰富,多集中在夏季;中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等。防灾对策:修建水库;兴修分洪蓄洪工程;裁弯取直等。(4分;原因和对策各答一点即可)人为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减弱等;防灾对策: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等。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自西向东流,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
(2)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河段因冬季气温较高,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因此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3) 读图分析可知,白鹤滩水电站所在河段位于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水量丰富;而且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4)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其主要原因有:
自然原因:流域面积广,支流多;降水丰富,多集中在夏季;中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等。防灾对策:修建水库;兴修分洪蓄洪工程;裁弯取直等。
人为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减弱等;防灾对策: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等。
【点评】(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干流流经11个省区,自西向东注入东海,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约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1/3以上,是中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2)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自然: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多,径流量大;②江阔水深,流速平缓;③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通航时间长;④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社会经济:①流域内人口密度较大,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对水运的需求量大;②东西运输大动脉 ;③水陆联运,辐射范围广。
(3)本题考查白鹤滩水电站所在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4)近几十年来长江流域出现了多种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上游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贫瘠;中游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污染较为严重;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再加上众多的湖泊,在雨季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下游容易出现频繁的洪涝灾害。
20.(2019八上·郓城期中)读我国某水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河发源于   (填省区行政单位名称),自西向东流,从   (填省区行政单位名称)入渤海。
(2)A处是   水利枢纽,大致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的分界线上。
(3)A处水利枢纽具有排沙的功能,是为了防止该河从   (地形区)带来的大量泥沙到了下游河段沉积,减缓“地上河”带来的危害。
(4)该图中B为该河的最大支流   ,乙为被称为“塞上江南”之称的   。
【答案】(1)青海省;山东省
(2)小浪底;二、三
(3)黄土高原
(4)渭河;河套平原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各阶梯内主要地形类型;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1)该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流,在山东省注入渤海。(2)A处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大致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3)A处水利枢纽具有排沙的功能,是为了防止黄河从黄土高原带来的大量泥沙到了下游河段沉积,减缓“地上河”带来的危害。(4)该图中B为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乙为被称为“塞上江南”之称的河套平原。
【点评】根据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进行分析解答。
21.(2021八上·阳东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3月18日,黄河内蒙古封冻河段全线开通。随着凌汛洪水安全进入万家寨水库,黄河2019~2020年度凌汛期宣告结束。黄河水利委员会消息称,本年度黄河凌汛期历时121天,全河封冻总长度699.5千米,未发生凌汛灾害。自2019年11月19日黄河内蒙古三湖河口河段首次出现流凌,黄河进入凌汛期。2月上旬以来,受气温回升影响,黄河封冻河段冰块持续出现消融,上游及中游壶口、河曲、龙口库区等冰封河段相继开通。
(1)黄河凌汛洪水安全进入万家寨水库,黄河凌汛期宣告结束。其中万家寨位于黄河的   游,黄河凌汛主要发生在   (季节)。
(2)黄河“凌汛”主要发生在①②⑧三个河段中   河段所在的区域。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集中在   游,黄河与长江相比,   汛期较长。
(3)每年黄河都会形成凌汛。发生凌汛的河段有何解决的措施?
(4)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近年来黄河输沙量有所减少,请分析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对黄河中下游的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1)中;冬春
(2)①③;中上;长江
(3)①实施破冰工程,疏通河道;②加固大堤黄河;③上游修建水利工程,调节径流量;④实施分水工程,分流泄洪等
(4)①减缓河床淤积速度,抑制了下游“地上河”的发展;②减轻了汛期下游的防汛压力;③河口地带泥沙淤积量减少,三角洲面积缩小;④河口地带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减少,可能导致渔业资源减少,渔业产量下降。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1)黄河的中游河段为河口至河南桃花峪,万家寨位于河口的下游地区,位于黄河的中游河段;凌汛一般发生在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冬春季节,高纬度地区结冰早,结冰迟,容易发生凌汛。
(2)黄河凌汛发生在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由图可知,①③河段属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容易形成凌汛。黄河上游河段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中游河段地跨地势的二、三级阶梯,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所以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集中在中上游;长江的降水主要来源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降水多,支流多分布广,黄河与长江相比,长江汛期较长。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生凌汛的河段采取的解决措施:上游修建水利工程,调节径流量;实施破冰工程,疏通河道,包括采用炸药炸破、打冰、炮击等方法,把受冰凌阻挡的河道中的部分水流;通过分水工程,有计划地分泄出去,避免冰水泛滥成灾;加固黄河大堤。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输沙量减少对中下游的影响:分为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有利:黄河下游河床沉积速度减慢,加之流水侵蚀作用,河床会缓慢下降、减轻了汛期下游的防汛压力、河口地带泥沙淤积量减少;不利:黄河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缩小、流入河口的营养盐类减少,导致渔业资源减少,渔业产量下降。
【点评】(1)凌汛,是黄河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冰凌阻塞河道引起的暂时涨水。受纬度的影响,黄河凌汛地段一般是发生在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段,主要的也就是内蒙古、宁夏、和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
(2)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地形险峻,山势陡峭,峡谷绵延,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下游进入华北平原,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3)本题考查解决黄河凌汛的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4)本题考查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对黄河中下游的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理解解答即可。
22.(2019八上·滨州期中)某地理小组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读“黄河流域示意图、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材料: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一派温带稀树草原景观。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读图回答问题。
(1)(整体感知)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主要由   补给,曲折东流,注入   海。阅读下列对黄河不同河段特点的描述,对应其河段。这里的黄河河床高出两侧地面7-8米,在两岸大堤防护下形似“悬河”:   河段;这里的黄河滋养了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河段;
(2)(观察发现)上图中的两瓶水,浑浊的是   瓶,反映水中泥沙含量   。
(3)(实验探究)观察下左图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   ;乙地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多。观察比较:上图中水样B与下左图    (甲或乙)实验现象相似。
(4)(联系实例)观察中图,兰州段年径流量较大,含沙量   ;黄河含沙量增长最快的河段是   ;过桃花峪以后,含沙量呈现   趋势。
(5)(提出对策)我们正在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建设。请观察右图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提出合理措施:   。
(6)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某同学绘制了一张简图,下图设置了4个空格,请你完成。即将正确的选项的字母填在方框中。(按箭头顺序填写字母即可)①   ②   ③   ④   
A.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量增加 B.农作物产量下降
C.开垦荒地,砍伐树木,破坏植被 D.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答案】(1)大气降水;渤;下游;上游
(2)B;大
(3)少;乙
(4)小;河口至桃花峪;减少或降低
(5)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打坝淤地、修建梯田、平整土地、挖鱼鳞坑)
(6)A;C;B;D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1)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由此可知,黄河水主要大气降水补给,曲折东流,注入渤海;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故“悬河”指的是地上河,这里的黄河河床高出两侧地面7 8米,在两岸大堤防护下形似“悬河”是黄河的下游河段;黄河上游河段滋养了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2)上图中的两瓶水,浑浊的是B瓶水,反映了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水中泥沙含量高。(3)观察下左图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少;乙地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多。观察比较:上图中水样B与下左图乙实验现象相似。(4)图中,兰州段年径流量较大,含沙量小;黄河含沙量增长最快的河段是河口至桃花峪;过桃花峪以后,泥沙在下游河道淤积,含沙量呈现下降趋势。(5)我们正在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建设。右图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反映了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建梯田、平整土地、挖鱼鳞坑治理水土流失。(6)人口的持续增长将导致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量增加;进一步开垦荒地,砍伐树木,破坏植被;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进一步扩大荒地开垦面积,会形成恶性循环。
【点评】根据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城市分别是河口和桃花峪。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进行分析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