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段意。 3.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材分析 重点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段意。
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语言和文字反应能力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通过划分课文的层次来使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的分类总结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增强。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朗读法 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准备 PPT 黑板
板书设计 观潮 第一部分(1): 钱塘江 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2): 潮来前 壮美宁静 第三部分(3、4):潮来时 气势雄伟 第四部分(5): 潮去时 余波汹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开门见山导入法)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回到老师的课堂,在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观潮》这篇课文。今天我们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理清文章的结构, 概括段意;2.通过理清文章结构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花五分钟大声朗读课文,我们马上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内容分析 划分层次 师:刚刚同学们已经朗读了课文,现在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可以把整篇课文分为几个部分,三分钟的时间,请各个小组派代表回答。时间到,请第一小组回答。 生:我们小组认为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是第二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三、第四自然段,第四部分是第五自然段。 师:第一小组认为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第二自然段是第二部分,第三、第四自然段是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是第四部分。请同意他们观点的小组举手。看来第一小组深得民心,大家都同意第一小组的划分,那么他们的这种划分方法到底适不适合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学习一起来检验一下。 对第一自然段内容进行分析 师: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大声地朗读出来。 生: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师:第一自然段只有这一句话,那么在这里,运用了我们常见的写作手法,一开篇就告诉我们讲的是什么,钱塘江大潮,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天下奇观,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生:开门见山。 师:没错,这一自然段就是运用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总述了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以下的内容都将会围绕着这一句话进行叙述,我们把这样一个具有概括总结性的一段作为课文的第一部分。 3.对第二自然段内容进行分析 接下来我们看到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第二自然段,从中找出描写观潮的时间、观潮的地点、钱塘江的景象、以及观潮人的心情的语句。时间到,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生: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 生:观潮的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 生:钱塘江的景象: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师追问:从这一自然段对于钱塘江的景象的描绘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觉得此时的钱塘江很平静,很美。 师:你感受到了江面的宁静和壮美,请你用这样的心情来给我们读一读这段文字好吗? 生:观潮人的心情: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师:从这一句话,你能体会到观潮人怎样的心情? 生:焦急。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观潮人这种焦急的心情的? 生: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师:词语找得真准确,那请你用这种焦急的心情来为我们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师:刚刚我们分析了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三分钟后,请两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时间到,请第一小组和第三小组派代表发言。 生:第二自然段主要写潮来前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江面的景象。 师:第一组同学说的很完整,但是重点不够突出,我们请第三小组发言。 生:第二自然段写潮来前钱塘江的景象和观潮人的心情。 师:第三小组和老师的想法简直不谋而合,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潮来前钱塘江的景象和观潮人的心情。那么我们把第二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作为文章的第二部分,。 4.对第三、第四自然段内容进行分析 接下来我们看到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五分钟的时间,找出描写潮来时潮水的声音、形态、颜色,以及描写人群的的状态句子,老师会请两个小组进行回答。时间到,请第二小组和第五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 生:声音: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形态: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颜色:白色。人群:顿时人声鼎沸、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第二小组每一点都找了出来,很不错,第五小组有什么补充吗? 生:我们认为描写人群的句子还有: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其余的与第二小组一样。 师:第五小组对描写人群状态的语句进行了补充,我们来总结一下:声音: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形态:线;颜色:白色;人群:人声鼎沸、踮着脚往东望去、沸腾。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们那激动的心情。 我们继续看到第四自然段。请同学们看到这句话: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在这句话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想一想,这里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生:把越来越近的浪头比喻成千万匹白色战马。 师:没错,大家想象那个画面,千万匹战马浩浩荡荡飞奔而来,这是何等的壮观,把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的声音,这是何等的雄伟,我们带着这份壮观、这份雄伟,把第四自然一起朗读一遍。 师:看到第四自然段,我们再想想第三自然段,大家觉得应不应该把它们分在一个部分?为什么? 生:应该,因为它们都是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5.第五自然段内容分析 我们看到最后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三分钟的时间,请同学回答问题。 生:这一自然段主要写大潮离去时的景象。 师:没错,这时大潮已经离去了,但是仍然余韵十足,充满力量。(板书)这就是我们对于整篇课文的结构划分,事实证明,第一小组的划分方式是合适的。 三:概括总结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总结了文章的结构层次,非常清晰,明了。请大家根据文章结构用自己的语言来讲一讲这篇课文主要内容,五分钟时间讨论一下,然后派代表发言。时间到,我想请今天还没有回答问题的小组来回答这个问题,第四小组和第六小组派代表回答。 生:《观潮》主要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 师:第四小组的发言思维是按照本篇课文的思维来进行叙述的,和今天的学习的内容结合得相当紧密,很棒,请第六小组发言。 生:本文描绘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由衷地赞美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奇丽、壮美的自然景观。 师:第六小组的发言有一个特点,不仅仅讲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讲出了文章的主题——赞美钱塘江,今天两组同学都总结得不错,大家给他们一点掌声。老师把他们两组的讨论成果结合一下,就比较完整地讲述了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观潮》主要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由衷地赞美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奇丽、壮美的自然景观。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能够初步感受到钱塘江的壮美,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小任务,请大家回去之后,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