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多变的天气》。我说课内容分为这五个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活动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通过小组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常用的天气符号并能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感受到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
2.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因为天气跟日常生活和生产等密切相关,而课标要求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所以我将生活中能正确使用、描述天气、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作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又由于天气符号、卫星云图比较抽象,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再加上天气预报节目中常用天气和天气图每过一段时期可能有所改变,因此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
根据学生的的心理发展规律,我主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体采取了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游戏活动法等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法
学情: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求知欲较强。对知识的认知还停留在感性上,以形象思维为主体。
学法: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有角色扮演、直观观察、分类记忆、形象记忆、小组合作、竞赛,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新课导入
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入的指导思想,列举现实生活中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学生思考这些谚语是关于什么的?从而引出新课内容。
讲授新课
(1)本节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天气及其影响”。我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天气。着重说明怎样描述天气。采用多媒体,举例介绍几种天气的状况,通过短暂的天气情境再现,可激发学生产生无限的暇想,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描述天气的语言。
第二步,了解气候及其描述。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出气候的概念,再提问学生我们所在地的气候有什么特征?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得出描述气候的语言。
第三步,对比天气与气候。通过表格对比,让学生讨论归纳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得出天气的特征,进而突破本节课分析天气特征这一难点。通过活动一辨别天气与气候,检验学生对天气及其描述的掌握,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第四步,举例说明天气与人息息相关。首先,提问“天气究竟对人类社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然后,展示“天气与交通、天气与农业、天气与军事等信息资料”,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活动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除以上的影响,天气还在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社会?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2)本节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明天的天气怎样”。
正是因为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了解天气预报就成了本节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即“明天的天气怎样?”我采用以下顺序进行课堂教学。
第一步,设置情境“老师明天去武汉学习,想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有哪个同学可以告诉我,有哪些途径可以知道明天的天气?”让同学们讨论,了解“明天的天气怎样”有哪些主要途径?学生会说出许多的答案,通过讨论会使学生认识到,收听天气预报是人们获取天气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天气预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步,播放视频资料。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天气预报,学生观看后我会提问: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请学生大胆探究。
第三步,看懂天气预报。首先,我提出问题:假如没有播报员的解说,你能看懂天气预报中出现的卫星云图与天气符号吗?其次,引导学生识别卫星云图,主要是让学生识别卫星云图中的不同颜色说表示的含义。再次,引导学生识别天气符号,通过投影出示风向杆,让学生了解风向及风力,学习对天气预报中风的认识。接着出示主要天气符号图,引导学生通过分类记忆、形象记忆来熟悉天气符号,图文合一,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于理解和记忆。
第四步,通过游戏巩固。让学生做个小游戏小小预报员,模拟天气预报,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常见天气符号的记忆,让学生看懂天气预报,从而突破本节学会看天气预报这一难点。
(3)本课的第三个重要内容是“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第一步,讲解空气质量。天气预报不仅预报阴晴、冷热,还播报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步,讲解大气污染事件。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教学中,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并讲解受空气污染的主要事件。
第三步,通过活动模拟法庭,由原告空气及被告人类阐述人类对空气的“罪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空气环境、从我做起。以达到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
3、课堂小结
让学生结合板书自己总结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课后探究
课堂的最后布置让学生课后“收听天气预报”,并记录下自己所听天气预报获得的信息,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天气的意识,并养成收听天气预报的好习惯。
五、教学效果
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学生应该会非常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我相信通过以上的各个步骤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在生活中正确的了解“天气”这一术语,并能看懂生活中简单的各类天气预报。
课件27张PPT。课题名称 多变的天气
2. 说教法3. 说学法 4. 说教学过程2. 说教法3. 说学法 4. 说教学过程一、 说教材二、 说教法三、 说学法 四、 说教学过程五、 说教学效果说课步骤:一、说教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这些谚语是关于什么的吗?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的概念: 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二)讲授新课你能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状况吗?——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2、气候的概念: 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天气和气候活动一:辨别天气与气候 A、天气 B、气候
1、昆明四季如春。 ( )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3、明天大风降温。 ( )
4、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 )
AABB天气与交通的关系生活提示
寒潮将至,气温将下降7-8°C,提醒市民注意添加衣物预防感冒 本报讯
夏收期间遇上了难得的好天气,我国夏收顺利完成更多的资料 (请你补充)天气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天气与战争的关系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ABCD请看课本P50图3.2:观测 收听广播
阅读报纸
观看电视
上网查询
电话查询
手机查询
农谚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阴晴
风
气温
降水等仔细观察卫星云图中的不同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卫星云图(“看云识天气”)风力与风向风力:用等级表示。
一道风尾为2级; 半道风尾为1级;
一个风旗为8级.
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活动二:小小预报员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空气质量的高低 ,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三:模拟法庭原告(空气)被告(人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三)课堂小结多变的天气 (四)课后探究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本节课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学生应该会非常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相信通过以上的各个步骤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在生活中正确的了解“天气”这一术语,并能看懂生活中简单的各类天气预报。五、说教学效果预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