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中国的资源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时 土地资源
C
目录
ONTENTS
01
巧分类——识土地
02
析国情——知土地
03
找差异——布土地
04
明现状——护土地
01
巧分类——识土地
认识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土地孕育、承载着万物
同学们,你知道土地
有哪些用途吗?
,
巧分类——识土地
巧分类——识土地
一 农业用地
耕地
林地
草地
巧分类——识土地
二 建设用地
巧分类——识土地
三 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类型齐全,利于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
1
2
3
林地比重较小,森林覆盖率低
4
耕地有限,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草地面积较广
2
巧分类——识土地
02
析国情——知土地
了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2
析国情——知土地
2
析国情——知土地
960万千米2
14亿多人口
2
析国情——知土地
中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
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部分国家的比较
“人多地少”
优势
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林、牧、副、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等。
劣势
我国耕地少,而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活动1:根据生产生活的需求,
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析国情——知土地
03
找差异——布土地
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
找差异——布土地
活动2:小试身手 寻找规律
找差异——布土地
耕地---水田
耕地---旱地
找差异——布土地
旱地
水田
土地 类型 干湿 地区 地形
类型
耕地 水田
旱地
找差异——布土地
土地 类型 干湿 地区 地形
类型
林地
找差异——布土地
东北林区
西南林区
东南林区
东北林区----中国最大的原始林
西南林区----树种丰富
东南林区----人工林 次生林
找差异——布土地
土地 类型 干湿 地区 地形
类型
草地
天山草场
内蒙古草原
找差异——布土地
土地 类型 干湿 地区 地形
类型
难以利用的土
找差异——布土地
中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
半湿润、半干旱
平原、高原
半干旱
高原 山地
湿润区
山地
干旱区、高寒区
高原 内陆盆地
04
明现状——护土地
认识到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明现状——护土地
明现状——护土地
案列:
据新闻报道,在黑龙江五常市凤凰山谷地,数百亩良田和湿地遭“扒皮式”盗挖。据当地村民介绍,商人们来到这里承包、租用土地,但并不耕种,只是挖黑土。挖出来之后在储存场晾干、粉碎、过筛,再装进袋子里打包。经过加工处理后的黑土便被不法分子搬上电商平台售卖。
明现状——护土地
活动3:
如果你是政府官员/乡村干部/土地开发商/农民,你会如何利用你的土地?(任选一角色,小组讨论完成)
明现状——护土地
毛乌素沙地的4.5万亩沙地变绿洲
明现状——护土地
制定土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生产力
护林造林,采育结合
合理放牧,划区轮牧
植树种草,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明现状——护土地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6.25
A
D
C
D
A
D
A
B
A
D
C
A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课题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讲授的是中国的自然资源,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教材结构上本章具有开放性特点,有所侧重的选取部分重点讲述,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淡化了传统教材中的系统性。教材以全新的思路,广阔的视野从新的地理科学研究成果中选取适合中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的学科基础知识,将他们简明扼要的呈现出来,既保持了传统经典知识的精华,又融合了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如西气东输工程、海洋空间的利用、海洋中巨量的化学资源、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现状等。同时注重了学科自身特点-----地理图像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如一方面增加了大量的地理图表,另一方面,通过课后活动栏目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加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加快知识更新的同时应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把培养学生能力和知识的实际应用真正落到实处。
学情分析 在第一章学生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在第二章学生学习了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河流三节课内容。通过第一、二章内容的学习,为学生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了中国地形及气候,学生再学习中国土地资源就非常的容易了。而中国气候这一节是学习中国水资源的基础。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2.运用相关图文资料,分析理解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综合思维)3.对照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掌握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等土地类型的分布,并学会分析各个类型不同区域的质量差异。(综合思维)4.认识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说出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人地协调观)
重点 对照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掌握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等土地类型的分布,并学会分析各个类型不同区域的质量差异
难点 认识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说出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从1991年起,我国把每年的6月25日确定为什么的纪念日?国家设定该纪念日有什么意义?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纪念这一天,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的空间。设立该纪念日有利于人们珍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入新课。 具体情境导入,使学生有代入感。
讲授新课 1.土地利用类型依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差异,土地资源可分为不同的利用类型,如农业用地、建设用地、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等。农业用地包括哪些类型呢?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耕地”“草地”“林地”景观图,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农业用地的类型。建设用地包括哪些类型呢?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景观图,引导学生了解建设用地的类型。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包括哪些类型呢?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景观图,引导学生掌握难以利用的土地的类型。【承转】建设用地、农业用地属于可利用土地,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属于难以利用的土地。掌握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2.我国土地资源特点出示“我国土地资源在世界的排位”表,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的特点。出示“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部分国家的比较”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少。出示“中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引导学生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特点一: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出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引导学生掌握饼状图的判读方法,读图名、图例和注记、构成和比例,然后说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特征。结合饼状图的判读方法,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分析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出示阅读材料“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后备土地资源现状,引导学生树立珍惜、节约、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结合前面学习的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和构成特征,引导学生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影响。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为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工矿生产和城乡建设。我国土地资源的劣势为人均占有量小;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这使得我国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出示“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掌握地理事物分布图的判读方法。首先读图名、图例、地理事物的分布;然后说出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例如分布是否均匀,具体分布特点及原因分析。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读图方法,读“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三:地区分布不均。结合前面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从数量上分析,具有“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从构成上分析,具有“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的特点;从分布上分析,具有“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二、地区分布不均1.我国土地资源的东西差异出示“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土地资源东西差异明显——东部以耕地、林地为主;西部以草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难以利用的土地为主。出示“中国耕地、林地的分布”“中国地形的分布”“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耕地、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这里是我国农、林、渔业的主要分布区,土地利用程度很高。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及低缓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出示“中国草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的分布”“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牧业;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通常难以利用的土地也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西部内陆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出示“中国草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的分布”“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牧业;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通常难以利用的土地也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西部内陆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2.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教师活动】出示“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所在的干湿地区。【教师活动】出示“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所在的主要地形类型。【教师活动】出示“中国耕地的分布”“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旱地主要分布的地形区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水田主要分布的地形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东南丘陵等。【教师活动】出示“中国林地的分布”“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属于我国的东北林区;横断山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属于我国的西南林区;东南丘陵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属于我国的东南林区。【教师活动】出示“中国草地的分布”“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北部和西部地区,非季风区,干旱、半干旱区。东部草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教师活动】出示“中国草地的分布”“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草地主要分布的地形区为内蒙古高原、天山山麓、青藏高原等。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的分布”“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例如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教师活动】结合所学的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 结合教师的提问和出示的“耕地”“草地”“林地”景观图,了解并掌握农业用地的类型。结合教师的提问和出示的“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景观图,了解建设用地的类型。结合教师的提问和出示的“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景观图,掌握难以利用的土地的类型。结合教师出示的“我国土地资源在世界的排位”表,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特点。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部分国家的比较”图、“中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图,分析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特点。进而总结我国土地资源在数量方面的特点。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掌握饼状图的判读方法,据此分析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二。阅读教师出示的阅读材料“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分析我国后备土地资源现状,树立珍惜、节约、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结合前面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影响。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掌握地理事物分布图的判读方法,总结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三。结合前面的分析,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阅读教师出示的“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分析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东西差异。阅读教师出示的“中国耕地、林地的分布”“中国地形的分布”“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分析我国耕地、林地的主要分布特点。阅读教师出示的“中国耕地、林地的分布”“中国地形的分布”“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分析我国耕地、林地的主要分布特点。阅读教师出示的“中国草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的分布”“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分析我国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的分布特点。【学生活动】阅读教师出示的“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分析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在的干湿地区。【学生活动】阅读教师出示的“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分析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所在的主要地形类型。【学生活动】阅读教师出示的“中国耕地的分布”“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分析我国以旱地、水田为主的主要地形区。【学生活动】阅读教师出示的“中国林地的分布”“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分析我国以林地为主的主要地形区。【学生活动】阅读教师出示的“中国草地的分布”“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我国草地的分布特点。【学生活动】阅读教师出示的“中国草地的分布”“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分析我国以草地为主的主要地形区。【学生活动】阅读教师出示的“中国难以利用土地的分布”“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分析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特点。 通过播放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资源,建立人地和谐观,轻松进入课堂。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物博”。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认识什么是自然资源,然后通过体验、感悟,增加对自然资源特征的认识。本部分知识难度不高,但是考试中却常常涉及,所以我设计为自学加随讲随练环节来突破。学生自学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认图贴近考试比较容易突破。这样设计的目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自主学习有效性,为后边展学酝酿积极性参与条件,形成快乐体验。综合分析利弊,形成科学发展观,培养辩证逻辑思维。
课堂练习 完成课件P38-P54练习题
思维拓展 调查家乡各种类型的土地资源占的比重,说出家乡的土地资源特点。
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1.我国土地资源分类:耕地、草地、林地等是农业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等是建设用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等是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2.我国土地资源特点:数量上——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构成上——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分布上——地区分布不均二、地区分布不均1.东西差异明显:我国东部地区以耕地、林地为主;西部地区以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为主2.耕地南北差异明显: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3.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土地资源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土地利用类型
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
地区分布不均
地区分布不均
我国土地资源的东西差异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的资源----土地资源课后练习
基础练习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
A.林地
B.可利用草地
C.耕地
D.难以利用的土地
2.下列有关土地资源的叙述,对我国农业发展有利的是( )
A.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
B.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不足
C.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D.山地多,平原少
地区分布不均
3.我国平原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城市建设用地 B.林地
C.耕地 D.草地
4.我国耕地与草地分布的界线大致是 年等降水量线。( )
A.1 200毫米 B.800毫米 C.400毫米 D.200毫米
5.我国东部多耕地,西部多草原,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开发的历史长短不同
B.受生产方式的影响
C.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D.受生活习惯的影响
6.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与主要分布地区搭配相符合的是( )
A.耕地—横断山区 B.耕地—东北平原
C.草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D.林地—内蒙古高原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7.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是( )
A.提高土地利用率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C.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读漫画“鲸吞农田”,回答8~9题:
8.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
A.住房占用耕地 B.水资源枯竭
C.大气污染严重 D.全球气候变暖
9.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
①控制人口增长 ②跨流域调水 ③保护耕地 ④垃圾分类处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全国土地日为6月25日。读下面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草地占比重最大
B.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丘陵
C.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为解决粮食问题可以把草地开垦为耕地
D.我国耕地总量大,但人均面积很少
读“我国某土地利用类型(阴影区)分布图”,回答2~3题:
2.该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3.图示阴影区最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石漠化 B.耕地面积减少
C.土地盐碱化 D.草场退化
4.近年来,我国许多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村”现象。下列关于“空心村”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有利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B.统筹规划,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治理之本
C.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D.城乡收入差距大是造成“空心村”现象的主要原因
5.图1、图2依次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地2005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示意图,10年间,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的是( )
A.耕地 B.林地 C.滩涂 D.建设用地
读“某市2008~2017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示意图”,回答6~
7题:
6.2008~2017年该市( )
A.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 D.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7.根据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针对该市的土地利用现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城市住宅向高层发展 B.城市建设向林地扩张
C.退耕还湖 D.退耕还林
为了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结合漫画,回答8~9题:
8.我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基于本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具有( )
A.利用类型不全 B.地区分布不均
C.耕地比重小 D.后备耕地充足
9.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坚持农田农用 B.扩大城市规模
C.加快生态建设 D.发展现代农业
10.[人地协调观]读“中国在世界人口和耕地中所占百分比图”和“今后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我国以占世界 %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的人口,被认为是世界一大奇迹。
(2)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 ,人均耕地变化的可能趋势是 。
(3)我国耕地和林地的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 、 区,这里土地利用程度很高。林地则主要分布在 。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 区。
(4)目前国家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在人口方面,把实行“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耕地方面,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B 2.A 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可利用草地占34.48%,高于其他类型土地所占比重。第2题,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选项A正确。选项B、D叙述正确,但对农业发展不利;选项C叙述错误,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3.C 我国平原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地形平坦适合耕种。
4.C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分界线大致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
5.C 我国东部多平原,降水多;西部多高原,降水少,这些自然条件是造成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
6.B 土地利用类型与主要分布地区搭配相符合的是:林地—横断山区、耕地—东北平原、耕地—长江中下游平原、草地—内蒙古
高原。
7.D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8.A 9.C 第8题,漫画中巨鲸身上的楼房反映了住房占用耕地问题。第9题,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耕地等。
[素养提升]
测控导航
知识点 题号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1
地区分布不均 2、10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3、4、5、6、7、8、9
1.C 如果把草地开垦为耕地,会导致土地沙漠化。
2.C 3.D 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存在问题。图示阴影主要位于半干旱地区,以草地为主,过度开垦、超载放牧会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4.A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收入差异大,近年来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务工、经商,农村出现了空心化现象。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统筹规划,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治理之本。
5.B 结合图例,对比2005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减少最多的是林地。图中居民区增加,林地退化,耕地增加。
6.D 7.A 第6题,读图表可知,该市林地面积在2017年减少,水域面积和未利用土地面积不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第7题,针对该市的土地利用现状,为保护该市耕地,可以将城市住宅向高层发展。
8.C 9.A 第8题,我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基于本国土地资源耕地比重小的特点。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利用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第9题,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再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小。针对耕地资源的乱占现象,我们要坚持农田农用,保护耕地。
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第(1)(2)题,读图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我国耕地和林地的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这里土地利用程度很高。其中,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林地则主要分布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第(4)题,我国在人口方面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耕地方面,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答案:(1)7 21
(2)增长 减少
(3)湿润 半湿润 山区 干旱 半干旱
(4)计划生育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