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4 16:4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的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该法典是(  )
A. 《查士丁尼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吉尔伽美什》 D. 《汉谟拉比法典》
2. 在法老的陵墓里,发现了许多神秘的符号,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古老文字。这一古老文字是(  )
A. 甲骨文 B. 象形文字 C. 字母文字 D. 楔形文字
3. 在古代雅典,当公众与私人生活产生对立时,公民鄙视脱离城邦公共生活者,他们称单个公民为白痴。这表明古代雅典(  )
A. 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B.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 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D. 公民缺乏个体自由权利
4.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敕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罗马人与境内外邦人在法律上的差别走向消失。这反映出当时的罗马(  )
A. 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B. 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
C. 公民权利得到扩大 D. 重视对法律文件加以完善
5. 《后汉书 西域传》记载: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班超出使大秦 B. 汉朝与罗马的交往 C. 官方交流密切 D. 汉朝与希腊的交往
6. 美国学者罗伯特在《西方文明史》中描述“(庄园)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他们要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还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要比奴隶好得多”。材料反映中古西欧(  )
A. 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 B. 政治上分裂割据的局面
C. 庄园与农奴制度的状况 D. 城市自治经济的大发展
7. 古代阿拉伯帝国、古代奥斯曼帝国和古代印度的德里苏丹国,都拥有以下特征(  )
A. 突厥人建立的国家 B. 以伊斯兰教为信仰
C. 最高统治者都叫苏丹 D. 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8. 迪亚士在1500年的航行中,遭遇飓风,迪亚士及其同伴全部葬身海底;达 伽马船队,出发160人,生还者54人;麦哲伦船队,出发265人,生还者18人。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者具有(  )
A. 冒险与拼搏精神 B. 科学与首创意识 C. 殖民与扩张野心 D. 启蒙与进取思想
9. 某历史研究小组设计了“拉丁美洲殖民地化”的网页,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殖民国家”、“殖民方式”、“殖民结果”四个链接。如果增加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
A. 新航路开辟 B. 殖民罪行 C. 西班牙 D. 总督制度
10. 彼得拉克说:“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薄迦丘说:“自然本性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谁想要阻止人的本性;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碰得头破血流”。这反映出当时(  )
A. 对世俗王权的抨击 B. 教会权威完全丧失 C. 个人私欲膨胀泛滥 D. 市民阶层迅速壮大
11. 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这说明牛顿力学(  )
A. 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B. 加速了宗教改革的发展
C. 冲击了神学体系 D. 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2. 马丁 路德提出“信仰即可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  )
A. 否定教皇地位 B. 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C. 推翻了罗马教皇的统治 D. 肯定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地位
13. 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摘录了“文明开化”、“奉还版籍”、“脱亚入欧”等关键词,他正在学习的是(  )
A. 美国内战 B. 洋务运动 C. 明治维新 D. 德意志统一
14. 改革前,土地贫瘠的非黑土地区的地主们主张带土地解放农奴,由农奴交付巨款赎买;黑土地区的地主则希望解放农奴时不带土地,或只是赎买少量土地。1861年,沙皇改革法令规定,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但“具体面积由地主决定”。据此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后(  )
A. 地主阶级无法达成共识 B. 沙皇政府权威严重下降
C. 统治集团利益得以维护 D. 农民并未获得人身自由
15. 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邀请”来国王,由于国王的权力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来自于议会,所以国王也随之走下了神坛,其地位与普通民众平起平坐。如果他违法乱纪,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表明(  )
A. 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B. 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C. 英国代议制正式确立 D. 国王与议会共享政治权力
16.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造成此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交通工具的变革 B. 工业革命的影响 C. 列强的殖民扩张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17. “……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材料反映了(  )
A.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B. 亚非拉开始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C. 工业化国家生产的手工业品销往世界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18. 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主要是(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 B. 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
C. 资本主义的掠夺性引发世界大战 D.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9. 大致来说,《共产党宣言》地域传播总的路线是:在伦敦面世,1848年后登陆欧洲大陆,开始在欧洲各国流传;之后,传播按两大主线进行,一路跨过大西洋传向美洲,一路传向俄国,再扩散到亚洲和非洲;最终,传遍了整个世界。由此可知,《共产党宣言》(  )
A. 在德国诞生 B. 具有科学性 C. 反映时代性 D. 传播速度快
20. 列宁指出:“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充分准备。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其中,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无产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B. 资本主义发展处于上升时期
C. 无产阶级尚没有掌握武装力量 D. 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哥伦布在首次西航时写道:“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下决意派臣——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拜谒该地诸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他在航行到古巴附近时写道:“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需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前往印度地区,以便将陛下之诏书面呈当地诸位国王,履行君命。”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材料二:哥伦布远航美洲的成功,一方面,以科尔特斯、皮萨罗为代表的一批欧洲殖民者,以征服性的战争把特诺奇蒂特兰和库斯科等著名古都洗劫一空,在印第安古文明的废墟上构筑起殖民主义大厦,另一方面,大授地制、大地产制、黑奴制在美洲的推行,加重了对印第安人的超经济剥削,但却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美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殖民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强化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民族压迫,但却为拉美走向相对的政治上的统一创造了前提,从哥伦布远航开始先后移植到美洲的各种农作物,带去的农具、家畜,以及为解决劳力缺乏而贩运来的黑奴,都为美洲的开发和各民族的融合开辟了道路。然而,在殖民统治时期逐渐生成的这些新的社会因素,决不是殖民者恩赐给美洲人民的,而是在经济规律支配下,欧、美两种生产方式冲撞的结果。
——摘编自洪国起《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历史考察和思考》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因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2. 人文主义是一种维护人类尊严的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得到了弘扬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而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精神》材料二启蒙学派的思想家们公开宣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他们的思想先驱。但在启蒙学派那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人权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更加根深蒂固,甚至哲学研究、社会研究、政治学研究、伦理学研究等都深深打上了科学的烙印。国家是机器、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等一度成为人们的“科学认识”。
--韩庆祥、王勤《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 据材料二,指出理性主义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性主义对后世的影响。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概念出现于18世纪末。当时人们对英国社会经济领域中所发生变革产生了深刻印象,因而以“革命”一词加以表述。汤因比在论述工业革命的后果时讲道:“首先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人口更快地增长……其次我们注意到,农业人口相对地或绝对地减少。在工业中,最重要的现象则是,由于机器的发明,工厂制代替了家庭手工业制度。”可见,最初研究工业革命的学者,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社会和经济的重大变化,并且认为,“这些变化……是突然的和猛烈的。一些伟大的发明都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总之,这一批人把工业革命看成英国经济发展的飞跃,是明显的转折。
一一摘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另一方面也使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不仅是一个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突变。因为重工业的发展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经济领域中所发生的变革被称为工业革命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产业结构产生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其内容丰富,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的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D项正确;
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与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生活无关,排除A项;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并非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排除B项;
《吉尔伽美什》是最古老的英雄史诗,并非法典,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大河文明,要求学生结合古代大河文明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大河文明,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使用象形文字,所以,“法老的陵墓”里面的“古老文字”应是象形文字,故B正确。
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字母文字和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故A、C、D均不符合。
故选:B。
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法老的陵墓”“古老文字”。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通过古埃及文明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材料“当公众与私人生活产生对立时,公民鄙视脱离城邦公共生活者,他们称单个公民为白痴”强调了城邦和公众集体的利益,故B项正确;
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材料不体现“暴政”,排除C项;
D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只是强调城邦利益至上,但不能就此得出缺乏个体自由权利的结论,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考生可结合材料“当公众与私人生活产生对立时,公民鄙视脱离城邦公共生活者,他们称单个公民为白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4.【答案】B
【解析】卡拉卡拉敕令的颁布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排除A;
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这样取消了罗马公民和外邦自由人的区别,罗马人与境内外邦人在法律上的差别走向消失,反映出当时罗马公民法和万民法逐渐统一,B正确;
卡拉卡拉敕令是扩大了公民范围而非增加了公民权利,排除C;
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解答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逐项分析选项内容即可。
本题考查了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大秦是古罗马的名称,材料反映出汉朝与罗马的交往,B项正确,排除D;
是甘英出使大秦,排除A;
密切的说法错误,排除C。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庄园)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他们要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还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要比奴隶好得多”可知,农奴虽然是被剥削阶级,但相较于奴隶而言拥有一定的权力,生产积极性较高,体现了庄园与农奴制度的状况,故C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中古西欧庄园与农奴的关系,没有涉及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中古时期西欧政治上分裂割据的局面,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城市自治经济的大发展,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庄园)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他们要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还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要比奴隶好得多”的主张,结合中世纪欧洲的庄园经济状况分析。
本题考查中世纪欧洲的庄园经济,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阿拉伯帝国、古代奥斯曼帝国和古代印度的德里苏丹国都以伊斯兰教为信仰,B项正确;
突厥人建立的国家是德里苏丹国,排除A项;
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叫苏丹,排除C项;
德里苏丹国不是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大河文明,要求学生结合古代大河文明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大河文明,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遭遇腿风,迪亚士及其同伴全部葬身海底”、“出发160人,生还者54人”、“出发265人,生还者18人”等信息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者具有冒险与拼搏精神,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者具有冒险与拼搏精神,没有体现“科学与首创意识”、“殖民与扩张野心“以及“启蒙与进取思想”,排除BCD三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材料“遭遇腿风,迪亚士及其同伴全部葬身海底”、“出发160人,生还者54人”、“出发265人,生还者18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拉丁美洲殖民地化”可知这个小组研究的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殖民大国对拉丁美洲的殖民,因此可以增加殖民罪行,B项正确;
新航路开辟在“历史背景”这一页面已经出现,排除A项;
材料中已经设置了“殖民国家”页面,再增加西班牙这一链接,会出现重复,排除C项;
总督制度包含在“殖民国家”页面中,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列强的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以来列强殖民扩张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列强的殖民扩张,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觉醒,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而导致市民阶级壮大后呈现的思想现象,D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对世俗王权的抨击,而材料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对教会和教义的束缚,排除A项;B项中“完全丧失”说法错误,排除B项;个人私欲膨胀泛滥是文艺复兴的局限性,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根据材料信息确定考查知识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作答。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成就冲击了宗教神学对思想的禁锢,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D项正确;
伽利略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排除A项;
牛顿力学产生于17世纪,而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排除B项;
文艺复兴冲击了神学体系,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近现代物理学的重大进展,考生需要结合经典力学诞生的意义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经典力学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2.【答案】D
【解析】A.材料是强调带有人文主义,色彩是强调人在宗教信仰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不是否定教皇的地位。
B.材料没有涉及到教会组织的要求。
C.材料也没有涉及到推翻教皇的统治。
D.材料的意思是强调在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色彩,是强调尊重人,重视人在信仰中的地位和作用。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要求学生结合宗教改革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还要搞清楚宗教改革的内容特征。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明治维新,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文明开化”、“奉还版籍”、“脱亚入欧”是明治维新的内容,故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非黑土地区”与“黑土地区”的地主的改革主张的分歧反映了不同的利益诉求,“可赎买”“由地主决定”实现了地主集团内部利益的协调与兼顾,故C项正确;
沙皇改革法令实现了地主阶级改革主张的统一,也体现了沙皇政府的权威性,A、B两项错误;
改革使农民获得人身自由,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农奴制改革的评价,考生可根据材料“可赎买一块份地”“具体面积由地主决定”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奴制改革的评价,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国王的权力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来自于议会”“走下了神坛””“受到法律的制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实现了权力过渡,由国王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权,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A项正确;
1688年国王还有一定的权力,随着《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的颁布及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才日益统而不治,排除B项;
英国代议制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排除C项;
材料是限制国王的权力,不是共享权力,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光荣革命,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光荣革命,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富有的部分指的是西方殖民国家,落后的部分指的是被殖民的国家,西方完成工业革命造成被殖民国家的贫穷落后,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B项正确;
材料与交通工具的变革、世界市场的形成无关,排除AD项;
列强的殖民扩张也会导致殖民地落后,殖民国家富有,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工业革命,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工业革命,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7.【答案】D
【解析】材料“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体现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一步扩大,D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英国的地位,排除A项;
亚非拉开始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仅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B项;
工业化国家输出的是工业制成品,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要求学生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8.【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主要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解题的关键是“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19.【答案】C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共产党宣言》传播历程,而非诞生地,排除A;
科学性应当从著作的内容分析,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
《共产党宣言》在英国诞生后,首先在欧洲传播,之后一路跨国大西洋传到美洲,一路传向俄国,再扩散到亚洲和非洲,最终传遍整个世界,这种传播路线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同时也证明了《共产党宣言》宣传内容符合不同地区的诉求,体现了该著作的时代性,C正确;
传播速度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共产党宣言》,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在伦敦面世,1848年后登陆欧洲大陆,开始在欧洲各国流传;之后,传播按两大主线进行,一路跨过大西洋传向美洲,一路传向俄国,再扩散到亚洲和非洲;最终,传遍了整个世界”。
本题考查了《共产党宣言》,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B
【解析】19世纪70年代无产阶级已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排除A; 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发展不足,即此时资本主义发展还处于上升时期,故选B;当时无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力量和威信都还未达到能够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这是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客观和主观原因,排除C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要求学生结合巴黎公社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巴黎公社运动的特点和影响,还要搞清楚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原因。
21.【答案】【小题1】为传播传播天主教;“寻金热”的巨大利润刺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地圆学说”的提出;指南针的传入;西班牙王室给予大力支持。
【小题2】特点:海上交通为核心;受到西、葡两国王室支持;以到达东方为目的。影响:对殖民地:一方面冲击了原有的旧体制与旧观念,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与生活观念;但另一方面对当地进行非人道的控制与掠夺,给当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世界:加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原有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引起“商业革命”,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西欧:通过“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随之而来的早期殖民扩张有利于西欧的原始资本积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促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因素来分析;第二问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2.【答案】
【小题1】(1)特点:根据材料“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根据材料“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可见文艺复兴强调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
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呈现的特点需要从当时的社会性质、经济形态、文化传统等角度分析。
(2)特征: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人权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而理性与科学又相互联系,”可见理性主义将人文主义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理性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与科学联系密切。
影响:启蒙运动主张的影响需要从资产阶级革命、自然科学的发展、思维方式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思考。
(3)关系: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已具体化为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内容,而这种政治经济上的人权要求迫切需要理性加以论证,要求获得法律上的保证,理性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可知二者的关系是:人文主义是理性主义的前提和基础,理性主义推动了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
故答案为:
(1)特点: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
背景:封建中世纪的压迫,古典文化遗存的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特征:将人文主义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理性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理性至上),与科学联系密切。
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研究;但也僵化了思维方式,机械地研究社会科学。
(3)关系:人文主义是理性主义的前提和基础,理性主义推动了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要求学生结合文艺复兴的特点和背景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启蒙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要求学生结合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过程特征,特别是要搞清楚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特点。
23.【答案】【小题1】原因:①人口革命,工农业人口比例改变;②生产组织革命,工厂制代替家庭手工业制;③生产动力革命,蒸汽动力代替入力和自然力;④伟大的发明都是短时间内完成的。
【小题2】影响:促进新兴产业的兴起,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促进传统工业部门升级发展,如钢铁工业;促进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推动农业变革,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第一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英国社会经济领域中所发生的变革被称为工业革命的原因;第二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产业结构产生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