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 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 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15 15:3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 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平面镜成虚像
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 。(反射面光滑的镜子)
2.平面镜的符号:
3.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等距、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成虚像。
(1)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像与物体关于 对称。
(4)平面镜成 。
(5)平面镜前的物体射到平面镜的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视觉会逆着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方向看,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点。
二、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如:水中的倒影、练功房的镜子等。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潜望镜
一、单选题
1.首钢滑雪大跳台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承担了单板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等比赛项目,它的设计理念源自中国敦煌壁画中传统的飞天造型,从侧面看去犹如一只灵动的“水晶鞋”。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首钢滑雪大跳台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影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形成的原因是光的反射
C.大跳台的倒影比大跳台看上去更大
D.我们能看到倒影说明倒影是实像
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板做实验是因为玻璃板成像更清晰
B.应该选用较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C.为了成像清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应该点燃
D.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的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3.小光同学举着一块写有“上”字的牌子站在一竖立的大平面镜前,这时他本人通过平面镜看到牌子上的“上”字呈现的情景应该是(  )
A. B. C. D.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到它的像的距离为(  )
A.1.2 m B.2m C.2.6 m D.4m
5.如图所示是蜡烛火焰上一点S的成像光路。对这个光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图说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虚像S'和发光点S关于镜面对称
C.虚像S'和发光点S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若在平面镜后面放一块木板,就看不到虚像了
6.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
A.2.7m B.5.0m C.4.6m D.5.8m
7.如图所示,先将薄玻璃板沿水平向左移动2cm距离,然后再将薄玻璃板向前靠近蜡烛1cm距离,关于蜡烛A在薄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平向左移动距离2cm B.水平向右移动距离1cm
C.大小不发生改变 D.大小逐渐变大
8.自古英雄出少年!14岁的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得10m跳台冠军。如图所示,全红婵从跳台上跳下去的过程中,全红婵在水中的像(  )
A.实像,且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小 B.实像,且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大
C.虚像,且像的大小不变 D.虚像,且像逐渐变小
9.如图是工人高空作业的情景,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人从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B.玻璃幕墙中工人的像是实像
C.工人远离玻璃幕墙时,镜中的像将变小
D.工人距玻璃幕墙0.5m时,他在镜中的像距玻璃幕墙是1m
10.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矮墙的两边,若要在天花板上固定一平面镜使两人在图示位置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平面镜的位置应为(  )
A.ae B.bc C.bd D.cd
二、填空题
11.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面镜时,则镜中的像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他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高2m,宽1m,小明身高1.6m,站立于镜子正前方1m处,他在镜中的像与人距离为   m,像高   m。
13.一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拍照,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则图中甲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过了半个小时后他又回到原位置观察,观察到影像甲变小了,那么影像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不变”或“不变”)。
14.如图所示赣州东河大桥是赣州城市记忆的见证者;桥下水深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3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虚像。
三、作图题
15.按要求作图,如图所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A′B′,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
16.作出由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
17.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 A、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 A 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试验中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点燃 A 蜡烛,小心地移动 B 蜡烛,直到与 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
(3)如果把蜡烛 A 向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再移动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 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芳同学选择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器材有:两块薄厚不同的单面镀膜薄玻璃、支架、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白纸、刻度尺、铅笔;实验中小芳同学将镀膜的玻璃板垂直放在水平放置的白纸上,并将玻璃板镀膜的一面面向自己,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并选择了一只与A蜡烛外形完全相同的B蜡烛,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它与A蜡烛的像位置完全重合;
(1)小芳应尽量选择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进行实验;
(2)当把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它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将   玻璃板(选填“靠近”或“远离”),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芳在图乙所示的白纸上记录了多次实验中蜡烛和像的位置;下列实验中与小芳多次实验目的不同的是______;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B.用刻度尺测橡皮的长度
C.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芳需要拿走蜡烛B,将一个光屏放到蜡烛A成像的位置,然后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
(5)另一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参考答案
1.B
2.D
3.B
4.A
5.D
6.D
7.C
8.C
9.A
10.C
11.靠近;不变
12.2;1.6
13.直线传播;反射;不变
14.3;正立
15.
16.
17.(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相等
(3)不变
18.(1)薄
(2)靠近;不变
(3)B
(4)不透过
(5)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