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高三大一轮复习
制作:黎燕琳
课标要求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3.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重点掌握
一个“转折”
旧民主→新民主
两大运动
五四运动
国民革命运动
三个“纲领”
四个“口号”
一条“道路”
三次“会议”
三种“实践”→
四个“转变”
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
政治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经济
传统白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但仍占据主导地位;图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生活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社会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阶段特征
思想
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华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中国民主革命不断发展。
1919年
1921年
1924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31年
1934年
1935年
1937年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民党一大
北伐战争开始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宁汉合流
井冈山会师,东北易帜
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国民革命时期
长征开始
遵义会议,华北事变
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时空观念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梳理
知识点1
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1919年)
(1)背景:
国内背景
①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国内阶级矛盾加剧。
②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③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罢工斗争频繁发生。
④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国际环境
日美加紧侵华和俄国十月革命。
①一战期间,日美加紧对华侵略,尤其是日本;
②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导火索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梳理
知识点1
1.五四运动(1919年)
(2)经过:
时间 中心 口号 主力 形式
第一阶段 5.4
第二阶段 6.3
上海
北京
“还我青岛”
“取消二十一条”
学生
工人
游行示威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结果: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梳理
知识点1
1.五四运动(1919年)
(3)特点:
①革命性
②群众性
③爱国性
④成功性
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学生、工人、商人多个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维护中国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
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学生和工人是这场运动的主力军,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走上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五四运动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梳理
知识点1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思想潮流
新的精神面貌
工人阶级。五四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新的觉醒
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但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
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五四运动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梳理
知识点1
新民主主义革命VS旧民主主义革命
名称 时间 性质 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奋斗目标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1919-1949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
马列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五四运动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梳理
知识点2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开始时间
2.宣传中心
3.主要成果
十月革命后
北京、上海
(1)在《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
(3)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梳理
知识点2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4.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不仅推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梳理
知识点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早期的斗争实践(1921~1923年)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迅速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7.23
(2)地点:上海,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
(3)出席代表:
①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②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梳理
知识点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早期的斗争实践(1921~1923年)
(4)主要内容:
①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确定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中国二大
(1)时间、地点
1922年7月16日至 23 日在上海举行。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梳理
知识点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早期的斗争实践(1921~1923年)
2.中国二大
主要内容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梳理
知识点2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积极投身工人运动,在广州召开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推动了一系列罢工运动的展开。
(1)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
①时间、地点
1922年5月1日在广州召开
②主要内容
意义:通过这次会议,中国共产党将全体党员和工人阶级统一在共同的政治任务上开展工作。从此,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其他中国人民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斗争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首次公开提出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口号,向工人阶级乃至全中国人民表明反帝反封建军阀是中国革命的最迫切的任务,为中国工人阶级指明了革命前进的方向。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思维拓展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新的领导力量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
新的斗争策略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梳理
知识点2
4.中共三大
(1)时间、地点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923年6月,广州
(2).主要内容
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3)意义
所确定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国民革命作了准备。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梳理
知识点3
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
1.兴起: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背景
新三民主义
实现标志
合作基础
合作方式
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国共合作的决定。
②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党派,孙中山愿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③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意义: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兴起。
党内合作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梳理
知识点3
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
2.高潮:北伐战争
(1)条件:
(1)政治基础: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军事基础: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整编国民革命军
(3)政权基础: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2).目的:
(3).对象:
(4).过程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
(1)1926年歼灭吴、孙主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2)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结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发动统治;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梳理
知识点3
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
3.国民革命失败
(1)标志: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局部失败。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全面失败。
(2)失败原因:
客观方面
帝国主义干涉破坏;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方面
陈独秀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经验;共产国际作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
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基础梳理
知识点3
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年)
4.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意义:
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四个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
群众基础
指导思想
革命军队
(1)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国民革命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史料实证
五四运动
材料1 沪埠自青岛问题发生后,学生二万余人全体罢课,以抵制日货、取消密约为名义,开会演说,发布传单,纷扰业已多日····本日因北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在南市要求商号罢闭···· 于是顷刻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日)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务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上海交通银行 1919 年6月5日、10日电函
材料2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哲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惶失措····他们聚在一起便畅谈国家面对的危局。一旦经历过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在他们眼前便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依据材料1,说明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特点及性质?(2)依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天地”的打开带来的主要影响?
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特点:群众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彻底反帝反封建。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史料实证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材料2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材料1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一大提出了怎样的革命目标。
(2)根据材料2,分析相对于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革命目标发生的变化。有何进步意义
(1)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变化;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进步意义:正确认识了中国国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基础梳理
知识点1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统治确立
1927 年秋,“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1)开始
1928年底,张学良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2.继续北伐
①原因
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
(2)结果
3.经济状况
(1)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②表现
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官僚资本的发展: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基础梳理
知识点2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过程
(1)南昌起义
①概况:
②意义
(2)八七会议
1927 年8 月1 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
①召开
②内容
a.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3)秋收起义
1927 年9 月,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结果: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1928 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意义: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基础梳理
知识点3
红军长征
1.原因
1933年9月,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这时,“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
3.遵义会议
①时间:
②内容
1935年1月
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4.意义: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思维拓展
中国革命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原因
(1)当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国民革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的影响,全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易于组织发动。
(3)农村中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城市中敌人的力量相对强大。
(4)只有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的道路,发展革命势力,才能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思维拓展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从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区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遵义→陕北)
(4)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移到共同抗日。(1927~1937年内战→1937 年国共合作抗日)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史料实证
工农武装割据
材料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问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 年秋)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泽东《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
从史料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以此论证“边界红旗始终不倒”的原因
“军阀重开战”(蒋桂战争)——造有利条件,“分田分地真忙”——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路隘林深苔滑”“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直指武夷山下”等——偏远农村和山区是敌人统治薄弱的地百川。
真题演练
考点1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2023·高考全国乙卷·29) 1920 年5 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 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 的国家”。这反映出( )
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
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C
真题演练
考点1
2.(2022·全国乙卷·29) 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D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真题演练
考点1
3.(2021·全国甲卷·29) 1921 年2 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
A .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B.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D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真题演练
考点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2023·全国甲卷·30)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C
真题演练
考点3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5.(2018·新课标全国II卷高考·29) 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 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头争目标
C
真题演练
考点4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6.(2016·上海高考·23) 右图反映了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的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改订新约运动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民族经济发展
D.北伐战争爆发
A
真题演练
考点5
工农武装割据
7.(2012·北京高考·18)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 年 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 8 月1日定为()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B
真题演练
考点6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8.(2020·江苏高考·10) 1927 年 11 月 1 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
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
D.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