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1.2水的组成(基础版)--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2021八上·温州期末)2021年12月,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等开授“天宫课堂”,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的情况。电解水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模型表示(图中●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18八上·衢州月考)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正在完成的电解水实验,当正极产生了 10mL 气体时,他发现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 22mL,于是他对该现象的产生作出了如下解释,其中不可能的是( )
A.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B.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化学反应
C.①管漏气了 D.②管漏气了
3.(2018八上·嘉兴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说明水是一种混合物
B.水中存在氢分子,所以水在通直流电时能生成氢气
C.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4.(2018八上·越城月考)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5.(2017八上·乐清期中)有关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的
B.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C.这个微观示意图可以解释获得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两倍
D.该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6.(2020八上·乐清月考)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两支试管中出现气泡,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 ,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为 。
7.(2018八上·金华月考)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实验所用到的电源是直流电,则甲乙两管生成的气体分别是 ;
(2)检验甲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8.(2023八上·椒江期末)小科利用一杯水、铅笔和电池连接成如图装置,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接通电源后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在老师的建议下向水中加入了少量白醋后,顺利完成了实验。
(1)加入白醋的目的是 。
(2)与电源 极相连的笔芯产生更多的气泡。
(3)铅笔芯能作为电极,说明铅笔芯 (选填“是”或“不是”)导体。
9.(2022·浙江期中)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b 管与电源 极相连产生气体。
(2)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 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 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
10.(2022八上·瑞安期中)如下图所示,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乙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甲中 a 管内气体是 。
(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气体物质所含的 数目。
11.(2023八上·南浔期末)小浔用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回答问题: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后,接通 (选填“直流电”或“交流电”);等A、B玻璃管内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后关闭电源。若要检验A玻璃管中的气体,其操作是 。
(2)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其中①②③的正确的顺序是 。
12.(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1.2 水的组成)图中甲是经改进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是教材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两管上标有刻度)。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玻璃三通管将图甲装置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点燃用该混合气体吹出的肥皂泡时,实验现象是 。
(2)图甲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
(3)与图乙装置相比,用图甲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 。
13.(2021八上·台州期中)如图所示,图1是水电解实验装置,图2是某同学针对图1实验的创新装置。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后闭合开关,通电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请你结合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2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某气体,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2)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好处是 。
(3)你认为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所具备的优点有( )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②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③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以下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产生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为1∶2
B.由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在该实验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D.可以直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产生氢气和氧气
14.(2020八上·杭州月考)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为水的净化装置,经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池塘水能否直接饮用? 。
(2)图乙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由图可知,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
(3)为加快水的电解速度,常用较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来代替水。现欲配制
2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如下:
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同时计算出所需水的体积。
②称量:用天平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③溶解:溶解氢氧化钠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
④ 反思: 下列哪项不当操作可能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
A.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时将砝码放在了左盘,药品放在了右盘B.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C.氢氧化钠药品不纯,混有能溶于水的少量杂质 D.充分溶解后,将溶液转移时,烧杯中仍残留有少量溶液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气的组成分析判断。
【解答】氧气由氢分子构成,而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符号为“”,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生成氧气和氢气,其体积比约为:1:2。
【解答】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正极生成了10mL氧气,负极产生了22mL氢气,
A、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可能会导致生成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化学反应可能会导致生成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故B不符合题意;
C、①管漏气可能会导致生成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故C不符合题意;
D、②管漏气会导致生成氢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而不是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氢气,其体积比约为:1:2,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解答】A、水是一种纯净物,故A错误;
B、水中存在氢元素,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但不存在氢分子,故B错误;
C、由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电解时能够生成氢气和氧气,故C正确;
D、水是一种纯净物,水分子中没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目的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现象,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因此,此实验主要是为验证水的组成元素;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点解水实验是化学变化,与正极相接的阳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与负极相连的阴极产生燃烧时呈淡蓝色的氢气。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两倍。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说明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解答】A、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B、这个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电解水实验中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两倍。
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D
6.【答案】1:2;氢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水电解是一种化学实验,通过水的分解和合成实验来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所组成的。
【解答】水的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其体积之比为1:2;
故答案为:1:2;氢气。
7.【答案】(1)氧气和氢气(顺序不可写错)
(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水在通过直流电的情况下,生成氧气(正极)和氢气(氢气),其体积比约为1:2;
氧气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管生成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故两管生成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
(2)检验甲管中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故答案为:(1)氧气和氢气(顺序不可写错);(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8.【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
(2)负
(3)是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纯水不导电,而普通的水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且离子的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氢气。
(3)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解答】(1)加入白醋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较大,会产生较多的气泡。因为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氢气,所以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笔芯产生更多的气泡。
(3)笔芯能作为电极容易导电,说明铅笔芯是导体。
9.【答案】(1)正
(2)氢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过程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氢气和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b管中气体体积小于a管,则b管为氧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则b管与电源正极相连。
(2)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 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 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更难溶于水。
10.【答案】(1)氢气
(2)分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2)根据乙图可知,两个水分子分解,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即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数目之比为2:1,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a管内气体体积为b管内气体体积的2倍,则a管气体为氢气;
(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气体物质所含的分子数目。
11.【答案】(1)直流电;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看木条是否复燃
(2)②③①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使用直流电、氧气的验证方法及电解水的微观实质分析。
【解答】(1)电解水直流电,A端连接电源正极产生气体为氧气,检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看木条是否复燃;
(2)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电解水时先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氢分子、氧分子,其中①②③的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①。
故答案为:(1)直流电;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看木条是否复燃 ;(2) ②③① 。
12.【答案】(1)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2)仪器和装置都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成,环保、节约资源(合理即可)
(3)硬质透明塑料管没有刻度,无法测量两种气体的体积(合理即可)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二者混合被点燃时,会发生剧烈的反应,从而出现爆鸣声。
(2)可从实验器材是否容易获取,是否节能环保等角度解答;
(3)从对否能够准确得到生成气体的体积的角度解答。
【解答】(1)用玻璃三通管将图甲装置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点燃用该混合气体吹出的肥皂泡时,实验现象是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2)图甲实验装置的优点是:仪器和装置都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成,环保、节约资源;
(3)与图乙装置相比,用图甲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硬质透明塑料管没有刻度,无法测量两种气体的体积。
13.【答案】(1)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2)增加水的导电性
(3)D
(4)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2)纯水是绝缘体,普通的水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且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而电解水的速度越大。
(3)比较两个实验,分析图2实验的优点即可。
(4)根据对电解水实验的现象、过程、结论等认识判断。
【解答】(1)在图2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氧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2)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好处是增加水的导电性。
(3)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比较安全,故①正确;
②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故②正确;
③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故③正确。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A.实验产生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2,而不是质量之比,故A错误;
B.由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故B错误;
C.在该实验中生成了新物质,即水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正确;
D.不能直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产生氢气和氧气,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故D错误。
故选C。
14.【答案】(1)不能
(2)氧气
(3)16;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可知,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小卵石和蓬松棉可以除去水中的固体颗粒,但是此时水中仍然存在很多可溶性的物质和微生物,对人体并不安全;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3)①氢氧化钠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④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大,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小。
【解答】(1)图甲为水的净化装置,经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池塘水不能直接饮用;
(2)根据图乙可知,试管甲中气体的体积小于乙试管,则甲中为氧气。
(3)①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200g×8%=16g;
④A.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时,将砝码放在了左盘,药品放在了右盘,根据“左盘=右盘+游码”可知,此时测出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会偏小,故A不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小,故B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药品不纯,混有能溶于水的少量杂质,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故C不合题意;
D.充分溶解后,将溶液转移时,烧杯中仍残留有少量溶液,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 / 1“高效课堂“1.2水的组成(基础版)--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2021八上·温州期末)2021年12月,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等开授“天宫课堂”,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的情况。电解水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模型表示(图中●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气的组成分析判断。
【解答】氧气由氢分子构成,而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符号为“”,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2018八上·衢州月考)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正在完成的电解水实验,当正极产生了 10mL 气体时,他发现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 22mL,于是他对该现象的产生作出了如下解释,其中不可能的是( )
A.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B.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化学反应
C.①管漏气了 D.②管漏气了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生成氧气和氢气,其体积比约为:1:2。
【解答】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正极生成了10mL氧气,负极产生了22mL氢气,
A、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可能会导致生成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化学反应可能会导致生成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故B不符合题意;
C、①管漏气可能会导致生成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故C不符合题意;
D、②管漏气会导致生成氢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而不是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2018八上·嘉兴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说明水是一种混合物
B.水中存在氢分子,所以水在通直流电时能生成氢气
C.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氢气,其体积比约为:1:2,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解答】A、水是一种纯净物,故A错误;
B、水中存在氢元素,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但不存在氢分子,故B错误;
C、由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电解时能够生成氢气和氧气,故C正确;
D、水是一种纯净物,水分子中没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2018八上·越城月考)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目的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现象,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因此,此实验主要是为验证水的组成元素;
故答案为:D。
5.(2017八上·乐清期中)有关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的
B.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C.这个微观示意图可以解释获得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两倍
D.该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点解水实验是化学变化,与正极相接的阳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与负极相连的阴极产生燃烧时呈淡蓝色的氢气。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两倍。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说明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解答】A、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B、这个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电解水实验中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两倍。
D、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D
6.(2020八上·乐清月考)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两支试管中出现气泡,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 ,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为 。
【答案】1:2;氢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水电解是一种化学实验,通过水的分解和合成实验来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所组成的。
【解答】水的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其体积之比为1:2;
故答案为:1:2;氢气。
7.(2018八上·金华月考)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实验所用到的电源是直流电,则甲乙两管生成的气体分别是 ;
(2)检验甲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答案】(1)氧气和氢气(顺序不可写错)
(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水在通过直流电的情况下,生成氧气(正极)和氢气(氢气),其体积比约为1:2;
氧气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管生成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故两管生成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
(2)检验甲管中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故答案为:(1)氧气和氢气(顺序不可写错);(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8.(2023八上·椒江期末)小科利用一杯水、铅笔和电池连接成如图装置,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接通电源后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在老师的建议下向水中加入了少量白醋后,顺利完成了实验。
(1)加入白醋的目的是 。
(2)与电源 极相连的笔芯产生更多的气泡。
(3)铅笔芯能作为电极,说明铅笔芯 (选填“是”或“不是”)导体。
【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
(2)负
(3)是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纯水不导电,而普通的水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且离子的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氢气。
(3)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解答】(1)加入白醋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较大,会产生较多的气泡。因为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氢气,所以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笔芯产生更多的气泡。
(3)笔芯能作为电极容易导电,说明铅笔芯是导体。
9.(2022·浙江期中)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b 管与电源 极相连产生气体。
(2)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 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 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
【答案】(1)正
(2)氢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过程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氢气和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b管中气体体积小于a管,则b管为氧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则b管与电源正极相连。
(2)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 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 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更难溶于水。
10.(2022八上·瑞安期中)如下图所示,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乙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甲中 a 管内气体是 。
(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气体物质所含的 数目。
【答案】(1)氢气
(2)分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2)根据乙图可知,两个水分子分解,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即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数目之比为2:1,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a管内气体体积为b管内气体体积的2倍,则a管气体为氢气;
(2)理论上a、b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结合图乙所示的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推测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气体物质所含的分子数目。
11.(2023八上·南浔期末)小浔用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回答问题: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后,接通 (选填“直流电”或“交流电”);等A、B玻璃管内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后关闭电源。若要检验A玻璃管中的气体,其操作是 。
(2)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其中①②③的正确的顺序是 。
【答案】(1)直流电;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看木条是否复燃
(2)②③①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使用直流电、氧气的验证方法及电解水的微观实质分析。
【解答】(1)电解水直流电,A端连接电源正极产生气体为氧气,检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看木条是否复燃;
(2)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电解水时先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氢分子、氧分子,其中①②③的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①。
故答案为:(1)直流电;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看木条是否复燃 ;(2) ②③① 。
12.(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1.2 水的组成)图中甲是经改进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是教材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两管上标有刻度)。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玻璃三通管将图甲装置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点燃用该混合气体吹出的肥皂泡时,实验现象是 。
(2)图甲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
(3)与图乙装置相比,用图甲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 。
【答案】(1)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2)仪器和装置都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成,环保、节约资源(合理即可)
(3)硬质透明塑料管没有刻度,无法测量两种气体的体积(合理即可)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二者混合被点燃时,会发生剧烈的反应,从而出现爆鸣声。
(2)可从实验器材是否容易获取,是否节能环保等角度解答;
(3)从对否能够准确得到生成气体的体积的角度解答。
【解答】(1)用玻璃三通管将图甲装置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点燃用该混合气体吹出的肥皂泡时,实验现象是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2)图甲实验装置的优点是:仪器和装置都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成,环保、节约资源;
(3)与图乙装置相比,用图甲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硬质透明塑料管没有刻度,无法测量两种气体的体积。
13.(2021八上·台州期中)如图所示,图1是水电解实验装置,图2是某同学针对图1实验的创新装置。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后闭合开关,通电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请你结合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2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某气体,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2)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好处是 。
(3)你认为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所具备的优点有( )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②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③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以下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产生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为1∶2
B.由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在该实验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D.可以直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产生氢气和氧气
【答案】(1)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2)增加水的导电性
(3)D
(4)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2)纯水是绝缘体,普通的水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且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而电解水的速度越大。
(3)比较两个实验,分析图2实验的优点即可。
(4)根据对电解水实验的现象、过程、结论等认识判断。
【解答】(1)在图2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氧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2)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好处是增加水的导电性。
(3)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比较安全,故①正确;
②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故②正确;
③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故③正确。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A.实验产生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2,而不是质量之比,故A错误;
B.由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故B错误;
C.在该实验中生成了新物质,即水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正确;
D.不能直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产生氢气和氧气,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故D错误。
故选C。
14.(2020八上·杭州月考)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为水的净化装置,经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池塘水能否直接饮用? 。
(2)图乙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由图可知,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
(3)为加快水的电解速度,常用较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来代替水。现欲配制
2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如下:
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同时计算出所需水的体积。
②称量:用天平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③溶解:溶解氢氧化钠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
④ 反思: 下列哪项不当操作可能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
A.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时将砝码放在了左盘,药品放在了右盘B.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C.氢氧化钠药品不纯,混有能溶于水的少量杂质 D.充分溶解后,将溶液转移时,烧杯中仍残留有少量溶液
【答案】(1)不能
(2)氧气
(3)16;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可知,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小卵石和蓬松棉可以除去水中的固体颗粒,但是此时水中仍然存在很多可溶性的物质和微生物,对人体并不安全;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3)①氢氧化钠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④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大,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小。
【解答】(1)图甲为水的净化装置,经过该装置净化后的池塘水不能直接饮用;
(2)根据图乙可知,试管甲中气体的体积小于乙试管,则甲中为氧气。
(3)①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200g×8%=16g;
④A.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时,将砝码放在了左盘,药品放在了右盘,根据“左盘=右盘+游码”可知,此时测出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会偏小,故A不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小,故B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药品不纯,混有能溶于水的少量杂质,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故C不合题意;
D.充分溶解后,将溶液转移时,烧杯中仍残留有少量溶液,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