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上、下、前、后
课题 上、下、前、后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附页中的兔子和乌龟图(学生自备)。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比一比,谁做的动作最准确。 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一起向上跳一跳,一起向下蹲一蹲; 小脚向前走一步,小脚向后退一步。 教师:我们口令中的出现了“上、下、前、后”,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板书:上、下、前、后)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中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课件出示教科书P9情境图) 教师:这是一幅江上大桥的图片。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有些什么? 课堂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图上有火车、小汽车、轮船、铁路等,还可能会说:火车的下面有轮船,汽车在火车的上面,小汽车在卡车的前面等,只有学生描述的比较清楚都要给予表扬、鼓励。 2.课堂汇报,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1)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探究要求 教师: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描述火车和轮船的位置关系吗? 指定学生上台指着图,边指边说。 课堂预设: 学生1:火车在上面,轮船在下面。 学生2:火车在轮船的上面,轮船在火车的下面。 学生可能表达得不完整,教师应引导学生完整地描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教师:你们知道卡车的下面有什么吗?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在学生交流描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有序地一边观察画面,一边描述交通工具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2)结果汇报 教师:刚才听到同学们讨论了很多,现在谁来分享一下? 课堂预设:同学们可能回答的不完善,要引导学生明确只要是空间方位在卡车下方的,都是答案。 学生1:卡车的下面有火车。 学生2:卡车的下面有轮船。 学生3:卡车的下面既有火车又有轮船。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2.课堂汇报,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1)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探究要求 老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描述小汽车和卡车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指定学生上台指着图,边指边说。 课堂预设: 学生:小汽车在卡车的前面,大客车在卡车的后面。 学生在上下位置关系的描述过程中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位置关系怎样的表达比较规范。此时,学生对前后位置关系的描述相对而言就比较容易了。 教师:你们知道大客车的前面有什么吗?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结果汇报 教师:刚才听到同学们讨论了很多,现在谁来分享一下? 课堂预设:同学们可能回答的不完善,要引导学生明确只要是空间方位在大客车的,都是答案。 学生1:大客车的前面有卡车。 学生2:大客车的前面有小汽车。 学生3:大客车的下面既有卡车又有小汽车。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一般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做一做”。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按要求操作,同桌互相检查摆对了没有。 教师:同桌之间说一说,数学书的上面有什么?(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2.课件出示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题。 学生看图后先说一说,再填一填。 3.课件出示教科书P11“练习二”第3题。 将附页中的兔子和乌龟图剪下来,贴在图中,再看图讲故事。 教师: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课堂预设:学生对表达小鸟、猴子和松鼠的上下位置关系是很清楚的,而兔子和乌龟的位置可以根据故事的情境发生变化,不同的学生摆放的位置可能不一样,只要他的描述和自己摆放的位置是一致的就可以。 四、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以学生喜欢的“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回答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引导。 只要表达是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亲自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有更多表达的机会。
板书 设计 上、下、前、后 上和下、前和后具有相对性
教后 反思 这节课是让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上下前后完整地表达事物的位置关系。体会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教学中通过有趣的游戏,这样使原本枯燥地“空间与位置”教学变得富有情趣,对“上下、前后”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加深了对位置的理解,使他们在游戏、活动、表演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感受数学的生活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