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两种电荷 教案【核心素养目标】(2022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15.1 两种电荷 教案【核心素养目标】(2022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16 10: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15.1 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科学思维:
(1)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与观察,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物体带电的实质。
(2)通过观察与讨论,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实验探究及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节能习惯。
(2)通过导体和绝缘体学习,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教学重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毛皮、橡胶棒、丝绸、玻璃棒、纸屑、验电器、金属丝。
教学互动设计: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你也许注意过,当打开电器产品的外壳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眼花缭乱的电路板
也许你会感到它很神秘。实际上,这些看似复杂的各种电路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合而成的。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界看一看、试一试吧!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附灰尘;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笔杆,能吸引纸屑;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一)两种电荷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摩擦过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electric charge)。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带电的物体间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呢?
演示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用丝绸摩擦的两根玻璃棒,手持一根玻璃棒,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两玻璃棒相互排斥。
2.用毛皮摩擦的两根橡胶棒,手持一根橡胶棒,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橡胶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两橡胶棒相互排斥。
3.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玻璃棒与橡胶棒相互吸引。
实验发现,电荷间有相互作用,相同电荷及不同电荷间相互作用不同。
人们还发现,无论用什么方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或者与丝绸摩擦过程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或者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positive charge)。
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电荷叫做负电荷( negative charge)。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与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带电,吸引轻小的头发,接触橡胶棒后带与橡胶棒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物体所带电荷有多有少,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为了方便起见,电荷量也可简称电荷。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coulomb),简称库,符号是C。一根实验室中常用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摩擦后所带的电荷量大约为10-7C。
实验室里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由于相互排斥而张开。
(二)原子及其结构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构成。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也有进一步的结构,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的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核外运动。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原子核带正电,在通常的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是相等的,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部不显电性。氢原子的结构最简单,原子核中有1个正电荷,核外有1个电子。氦原子核中有2个正电荷,核外有2个电子。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上,橡胶棒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缺少电子带等量正电。
丝绸与玻璃棒摩擦, 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失去电子,缺少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等量负电。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三)导体和绝缘体
带电的物体有时会与其他的物体接触,从而失去电荷。那么,什么物体容易传导电荷,什么物体不容易传导电荷呢?下面通过实验来研究。
演示 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
1.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观察A、B金属箔的张角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用橡胶棒连接,验电器A、B金属箔张角没有变化。
2.再次使A带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观察A、B金属箔的张角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用金属棒连接,验电器A的张角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
实验结论: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B,电荷发生了移动。
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有的物体容易导电,叫做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都是导体。
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导体导电靠自由电荷。
三、总结反思,超越自我
1.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带了“电”。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验电器,金属箔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3.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4.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5.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陶瓷、橡胶等。
四、板书设计,整合提升
1.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带了“电”。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验电器,金属箔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3.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4.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5.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陶瓷、橡胶等。
五、大海扬帆,尝试远航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物体带了电
B.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点叫做摩擦起电
C.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
D.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B.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
C.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负电荷数不相等
D.氢原子的原子核有2个正电荷数,核外有一个电子
3.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两两相吸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一定带正电
B.乙一定带负电
C.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
D.它们之间一个一定不带电荷
4.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
A.梳头时,空气进人头发
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
D. 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
5.在塑料、人体、橡胶、陶瓷中属于导体的是( )
A.塑料
B.人体
C.橡胶
D.陶瓷
参考答案1.C;2.B;3.D;4.B;5.B。
六、作业:P.35T1
课外作业P35T2、T3。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