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认识图形(2)
课题 立体图形的拼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例2、第36页例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触摸、拼摆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初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通过拼搭,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拼、搭各种图形,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拼搭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学生自备)。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形状的物体? 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 教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形状的物体,说说它的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别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例2。(相同图形的拼组) 教师用积木拼组示范 教师:我可以用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还可以用4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可以拼一个大的正方体。你们也来动手试试吧! 学生分组讨论、拼组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并说一说几个什么图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课堂预设: 学生1:我用2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了一个长方体。 学生2:我用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了一个更大的立体图形。 学生3:我用4个相同的小长方体拼成了一个正方体。 学生4:我用2个相同的小圆柱拼成了一个大圆柱。 ……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可以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用相同的圆柱可以拼组成更高的圆柱。 2.学习例3。 (1)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教师:老师带来了一些积木,准备用它们和大家做个游戏。 教师:读一读,看一看,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课件出示教科书第36页例题3) 学生自己说一说。 教师:这里有两个词特别重要,你发现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所有”“又稳又高”。 教师:这两个词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要把所有的积木都用上,而且还要高,不能倒。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①观察想象,拟定策略 教师:请你观察这些积木,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教师:认真思考每种积木怎样摆放就能搭得又高又稳,然后把你想的办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课堂预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回答。主要是从“球、正方体、圆柱、长方体”这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来说明怎样搭。 ②初步操作,聚焦问题 教师: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你们刚才的想法动手搭搭,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学生小组活动,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收集问题。 引导学生小结,让学生说说“在搭积木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进而归纳出“把球放稳很困难”。 教师:为什么球很难放稳呢?怎样搭才能把球放稳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解决方法。) 讨论后明确:用3个长方体搭成一个基座,再把球放在上面就可以放稳了。 让学生再次操作,验证方法。 ③操作比较,积累经验 教师:我们怎样做就能知道谁搭得高了?怎样比?(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底端对齐比等。) 小组合作比较后,请搭得又稳又高的同学介绍经验。 课堂小结: 教师:要想搭得稳:长方体、正方体积木比较平稳,圆柱竖着放时比较稳,搭的时候应放在下面。球易滚动,放在最上面较好。尽量将比较大的积木放在下面(球除外)。要想搭得高:可以将立体图形竖着放。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37“练习八”第2题。 教师:你能数出各种立体图形分别有多少个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一个,标记一个,避免重数或漏数。 2.课件出示教科书P37“练习八”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3.课件出示教科书P38“练习八”第5题。 让学生说说“搭的像什么”,把操作活动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课件出示教科书P39“练习八”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课堂预设:数所拼图形中长方体、正方体的个数,有一定的难度,必要时可以让学生用积木摆一摆。 5.课件出示教科书P39“练习八”第7题。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他们的交流能力。 四、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拼搭以及如何搭高、搭稳它们。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倾听、交流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板书 设计 认识图形(2) 搭得稳:把长方体、正方体比较稳,圆柱竖着放比较稳 搭得高:将立体图形竖着放
教后 反思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利用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要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去体验,从而让学生不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还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